一种超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参数

    公开(公告)号:CN116186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75491.5

    申请日:202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参数,包括计算步骤:选择代表车型并获取其速度衰减数据;以代表车型的车辆速度衰减数据作为标准,将最小车辆速度衰减时的纵坡坡度作为最大纵坡的临界条件,获取最大纵坡限制表;设置最小行驶行程作为最小纵坡坡长的临界限制,计算不同设计速度下的最小纵坡坡长;以最小车辆速度衰减作为最大纵坡坡长的临界条件,当速度衰减至目标速度时所对应的行驶距离即为最大纵坡坡长,计算出不同设计速度下的最大纵坡坡长;根据停车视距要求计算出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从而获取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使得超高速公路在具备行车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一种正交加劲板增强型串联蜂窝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2672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56140.8

    申请日:2023-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加劲板增强型串联蜂窝结构,属于蜂窝结构金属线材领域,包括波纹板、水平加劲板、竖直加劲板和直角连接件,每个波纹板均包括板体和位于板体两端的水平连接边,板体由若干交替设置的正梯形单元和倒梯形单元组成,且相邻的两个正梯形单元和倒梯形单元具有同的一个斜坡面,位于上层的波纹板的正梯形单元与位于其下方的波纹板的倒梯形单元之间形成正六边形蜂窝格;水平加劲板设置在上下两个波纹板之间,水平加劲板和波纹板相叠合的部位通过第一固定件连接;竖直加劲板设置在两个水平阵列布置的波纹板之间,竖直加劲板通过直角连接件与水平加劲板连接。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正交加劲板增强型串联蜂窝结构,能够提高吸能效果。

    一种栓接预制装配的桥梁护栏提升改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8547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91582.0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栓接预制装配的桥梁护栏提升改造结构,包括混凝土基座、预制混凝土梁节段、大直径高强螺栓和连接件。混凝土基座顶部设有多个预制混凝土梁节段,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梁节段通过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包括L型螺栓、钢板和槽钢;混凝土基座内设有大直径高强螺栓。本发明保留了混凝土基座的基本结构和坡面形式,混凝土基座的主要承载能力和与桥梁结构连接不变,有效的节省了改造费用和工期,增设预制混凝土梁节段,预制混凝土梁节段内预埋有连接件,使得现场连接作业快速便捷,现场采用吊装安装大幅减少运营期间的布控时间,且预制混凝土梁节段安装后无需养生,可以快速提供防护能力,降低了改造施工期间对交通运营的影响。

    一种波形梁护栏提升改造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39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93474.7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形梁护栏提升改造结构,包括立柱、防阻块、波形板和C型横梁。波形板通过防阻块安装在立柱上,立柱的顶部连接有套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管上设有C型横梁。本申请充分利用立柱,无需全面拆除原有护栏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材料,符合经济性建设目标与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内、外套管结合的方式对立柱进行加高,提升护栏的防护高度,利用C型横梁对现有护栏进行改造,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能显著提高波形板的防护能力;且设置紧固夹片作为防阻块与波形板之间的固定连接装置,代替传统的螺栓固定,避免现场开孔螺栓连接,保护原防腐涂层,且采用紧固夹片连接在受到压缩时能较好的传递碰撞力。

    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6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0083207.9

    申请日:202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确定方法。本方案首先对小客车进行了独立的回归分析,建立适用于小客车超高速行驶时的μ阈值计算模型。之后基于μ值计算模型构建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三类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模型的差异性,选择最优计算模型,避免了单一计算模型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计算得到不同设计时速条件下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并给出相应的推荐值,通过实车实验建立圆曲线路段行驶舒适性阈值评价指标,再基于横向舒适性和稳定性验证了圆曲线最小半径推荐值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8685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83207.9

    申请日:202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确定方法。本方案首先对小客车进行了独立的回归分析,建立适用于小客车超高速行驶时的μ阈值计算模型。之后基于μ值计算模型构建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三类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模型的差异性,选择最优计算模型,避免了单一计算模型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计算得到不同设计时速条件下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并给出相应的推荐值,通过实车实验建立圆曲线路段行驶舒适性阈值评价指标,再基于横向舒适性和稳定性验证了圆曲线最小半径推荐值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32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59069.1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互通立交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无人机航拍采集高速公路互通交织区的交通流数据;S2:在VISSIM仿真软件中搭建5车道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场景;S3:根据无人机航拍采集的交通流数据,设计不同的交织区长度进行仿真测试,以二级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对应的道路密度为限制条件,确定符合道路服务水平等级的最小交织长度;S4:对准则层的四个指标及交织区长度进行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最优交织区长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同道路环境下,确定交织区的长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