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8940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1045221.7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C12N1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稻瘟病抗性基因Pik‑zh的功能特异性分子标记与应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k‑zh功能特异性分子标记为Pik‑zh‑InDel,通过引物对SEQ ID NO.1和SEQ ID NO.2从携带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k‑zh的水稻品种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来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k‑zh呈特异性带型的分子标记;其中,SEQ ID NO.1为5’‑AGCAGTGGGACGAGTGGGA‑3’;SEQ ID NO.2为5’‑GGTAGGACACCTGCCATCA‑3’;本发明获得的稻瘟病抗病基因Pik‑zh的功能特异性分子能够应用于鉴别水稻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71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04999.6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dCAPS分子标记机应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功能特异性分子标记为Pita‑dCAPS;所述Pita‑dCAPS分子标记利用引物对SEQ ID NO.1和SEQ ID NO.2从携带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水稻品种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来,并且可以被内切酶Ecop151特异性识别,而不含有抗性基因Pita水稻品种的基因组DNA不能被内切酶Ecop151识别;其中,SEQ ID NO.1:5’‑ATCACGGGTATGGATTTTTCA‑3’;SEQ ID NO.2:5’‑GTGCATCTTCAACCTGACTTGATGATTGTTTGA‑3’;本发明获得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dCAPS分子标记能够应用于鉴别水稻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
-
公开(公告)号:CN10964480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33476.8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伤流量衰减率筛选再生稻品种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分别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头季齐穗期的伤流量Wh;分别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头季生理成熟期的伤流量Wm;计算伤流量衰减率:ER=(Wh-Wm)/Wh;根据伤流量衰减率,估算再生季产量,从而对水稻品种再生能力进行筛选评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伤流量衰减率筛选再生稻品种的方法,特定时间结合便捷的伤流量取样方法,计算伤流量衰减率,根据衰减率值的大小对现有水稻品种进行再生能力评价,只需要在头季取样分析,可在现有水稻品种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再生能力的评价,不用另外进行再生稻的筛选评价,不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还能推动加快再生稻品种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78290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03761.2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直立穗型籼型三系不育系及其培育方法。它是一种经过辐射诱变籼型三系保持系后获得显性直立穗型突变体,通过杂交回交将直立穗基因导入到优良的三系不育系中,育成显性直立穗型三系不育系,通过品种间的自由组配选择直立或半直立的籼稻杂交稻,为拓宽品种选择范围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增强水稻抗倒伏、耐肥、密植提供了条件,为杂交水稻品种产量突破增加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42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0467993.8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07K14/415 , C12N15/82 , C12N15/29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分离、克隆一个介导水稻稻曲病散穗的基因spr9及其编码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敲除后,能调控水稻等作物的散穗,并影响水稻稻曲病的抗性;提出根据该基因在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4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67993.8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07K14/415 , C12N15/82 , C12N15/29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分离、克隆一个介导水稻稻曲病散穗的基因spr9及其编码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敲除后,能调控水稻等作物的散穗,并影响水稻稻曲病的抗性;提出根据该基因在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7799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04985.4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G01N33/00
Abstract: 与传统的水稻稻曲病评价分级不同,本发明公开一种评价水稻稻曲病分级的技术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为了避免造成较大的系统误差,本发明以每穗为单位,统计每穗病粒数占每穗的实粒数比例,并根据比例计算的病发率,将稻曲病发病的等级划分为6个等级,0级(病发率等于0%)、1级(病发率小于0.5%)、2级(病发率在0.5%~2.5%)、3级(病发率在53%~4.5%)、4级(病发率在5%~6.5%)、5级(病发率在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8496793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810460593.8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稻米营养品质和观赏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特种稻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选用黄酮含量高绿叶紫穗的黑糯水稻品种为亲本,与紫叶稻品种杂交,后代与轮回亲本多代回交,经过多个世代定向选择,选育出主要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黄酮含量较高的稳定紫叶紫穗黑米糯稻近等基因系品系。该近等基因系品系农艺性状相近,生育期表现整齐一致,集稻米营养品质和观赏性于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737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14677.1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12N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鉴定获得高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利用已开发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检测该抗性材料或种质的抗性位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该抗性位点基因进行敲除,再利用不同的稻瘟病菌对获得的纯合敲除系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对该敲除系表现抗病的菌株,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对敲除系中的抗性基因进行进一步定位;通过测序和分析,确定抗病基因。
-
公开(公告)号:CN1173054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06285.5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时分离水稻抗病蛋白与对应核心组分蛋白的方法;水以抗、感病两个水稻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同时将水稻抗病蛋白与其核心组分蛋白进行鉴定与分离,从而节约了大量时间和实验成本,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寻找抗病蛋白的核心组分蛋白新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