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4480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910033476.8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伤流量衰减率筛选再生稻品种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分别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头季齐穗期的伤流量Wh;分别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头季生理成熟期的伤流量Wm;计算伤流量衰减率:ER=(Wh‑Wm)/Wh;根据伤流量衰减率,估算再生季产量,从而对水稻品种再生能力进行筛选评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伤流量衰减率筛选再生稻品种的方法,特定时间结合便捷的伤流量取样方法,计算伤流量衰减率,根据衰减率值的大小对现有水稻品种进行再生能力评价,只需要在头季取样分析,可在现有水稻品种生产试验同时进行再生能力的评价,不用另外进行再生稻的筛选评价,不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还能推动加快再生稻品种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84447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0712478.6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包括不透光的壳体和卵寄生蜂蜂条;其中,壳体分壳体上半部和壳体下半部,壳体上半部和壳体下半部连接在一起;卵寄生蜂蜂条位于壳体下半部,经琼脂固定于壳体下半部。本发明的稻飞虱卵寄生蜂投放蛋通过轻简化设计,配套优化的饲养和释放方法,能够实现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批量人工释放,以充分发挥卵寄生蜂对稻田飞虱的控制作用,达到对稻田飞虱生物防治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7420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910994577.1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31/02 , A01G31/00 , A01G2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昆虫人工饲养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配合有筒状的防鼠网罩,筒状防鼠网罩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生长固定网片,所述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装式固定连接。使用方法是利用培育有水稻的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形成的空间内饲养飞虱,防鼠网罩在支架上旋转可使得飞虱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内,或者利用缨小蜂在飞虱卵内产卵寄生的原理来收集缨小蜂。该装置通过专门的轻简化设计,配套优化的饲养和捕捉方法,可实现室内飞虱的批量饲养,以满足对于各类飞虱的研究需求,同时提供室外捕捉缨小蜂活体及种群调查的方法,为缨小蜂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9682647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10036577.0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伤流液测量的简易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引流管和收集器,引流管首端与固定装置相连,尾端与收集器相连;收集器首端的进液口处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收集器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和显示屏,流量传感器和显示屏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整个装置形成统一整体,便于携带,减少了操作程序,对于大批量样品伤流液的收集,可以节省了取样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036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02716.9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人工培育方法,属于昆虫培育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以经二十烷处理后的碎米莎草或水蜈蚣作为褐飞虱产卵基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水稻苗的准备;褐飞虱的饲养;褐飞虱产卵基质的准备;褐飞虱在产卵基质上产卵;寄生稻虱缨小蜂;田间释放。本发明中的碎米莎草或水蜈蚣经过4.0×10-5mol/mL的二十烷溶液喷雾处理后,褐飞虱在碎米莎草和水蜈蚣花茎上的产卵量显著增加。与水稻苗产卵基质相比,本发明使用碎米莎草或水蜈蚣花茎作为产卵基质,能够有效避免褐飞虱传播至稻田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43257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0177822.5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G2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播再生稻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中早熟良种;(2)精细整地;(3)头季稻精量机直播,头季稻适宜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再生稻再生季的抽穗扬花期最迟安排在9月中旬为止;(4)间歇性灌溉;(5)头季施肥;(6)再生季施壮苗肥;(7)头季稻机割,生育期短的品种头季机割方式采用低桩机割,生育期长的品种采用高桩机割;(8)治病虫;(9)除杂草。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解决了水稻生产用工紧张、效益低下的难题。本发明所述方法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每亩400元,减少水稻生产用工70%,实现水稻生产利润每亩500元以上,带动了再生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68264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36577.0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伤流液测量的简易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引流管和收集器,引流管首端与固定装置相连,尾端与收集器相连;收集器首端的进液口处设置有流量传感器,收集器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和显示屏,流量传感器和显示屏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整个装置形成统一整体,便于携带,减少了操作程序,对于大批量样品伤流液的收集,可以节省了取样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080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810258287.6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稻田、鱼坑、鱼沟以及养鱼容器,鱼坑和鱼沟的面积之和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养鱼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鱼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将养鱼容器直接放置于鱼坑内,不仅能防止鱼坑坍塌,而且鱼坑的斜度可以做小,提高了稻田的种植面积,此外稻田收割时养鱼容器可以吊起,捕捞方便,不影响来年的耕作;同时本发明采用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不仅延长了稻田鱼的生长期,利于获得优质的商品鱼,而且再生稻头季收割时无需将鱼移走,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此外多收获了一季水稻,大幅提高了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34916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838990.6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饲养稻虱赤眼蜂的方法,具体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水稻种子育苗培养、若虫培养、若虫羽化和稻虱赤眼蜂培养。本发明利用褐飞虱未受精卵作为稻虱赤眼蜂寄主,即使寄生率未达到100%而出现未被寄生褐飞虱卵,这些卵由于未受精而不会发育孵化出若虫,在室外稻田释放稻虱赤眼蜂的过程中,避免了将褐飞虱意外释放到稻田造成危害的风险。本发明有利于稻虱赤眼蜂大批量、同批次生产,实现稻虱赤眼蜂数量和羽化时期可控;本发明的成本低、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349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838990.6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饲养稻虱赤眼蜂的方法,具体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水稻种子育苗培养、若虫培养、若虫羽化和稻虱赤眼蜂培养。本发明利用褐飞虱未受精卵作为稻虱赤眼蜂寄主,即使寄生率未达到100%而出现未被寄生褐飞虱卵,这些卵由于未受精而不会发育孵化出若虫,在室外稻田释放稻虱赤眼蜂的过程中,避免了将褐飞虱意外释放到稻田造成危害的风险。本发明有利于稻虱赤眼蜂大批量、同批次生产,实现稻虱赤眼蜂数量和羽化时期可控;本发明的成本低、操作简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