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702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57275.2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升稻飞虱卵寄生效果的方法及应用,属于水稻重大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两种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混合生产、混合释放。在我国稻田环境中,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卵寄生蜂优势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单一使用稻虱缨小蜂进行稻飞虱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大量稻飞虱卵未被寄生而正常发育为若虫钻出危害水稻的情况。利用稻虱缨小蜂和飞虱伪寡赤眼蜂可以寄生同一稻飞虱卵块,且在白天的寄生高峰时期存在差异,两种卵寄生蜂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不同等特点,将两种卵寄生蜂结合,大批量混合释放至稻田,可以显著增加稻飞虱卵的被寄生率,延长防治周期,从而提升防治效果。

    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80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810258287.6

    申请日:2018-0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稻田、鱼坑、鱼沟以及养鱼容器,鱼坑和鱼沟的面积之和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养鱼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鱼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将养鱼容器直接放置于鱼坑内,不仅能防止鱼坑坍塌,而且鱼坑的斜度可以做小,提高了稻田的种植面积,此外稻田收割时养鱼容器可以吊起,捕捞方便,不影响来年的耕作;同时本发明采用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不仅延长了稻田鱼的生长期,利于获得优质的商品鱼,而且再生稻头季收割时无需将鱼移走,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此外多收获了一季水稻,大幅提高了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一种批量饲养稻虱赤眼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916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838990.6

    申请日:2021-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饲养稻虱赤眼蜂的方法,具体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水稻种子育苗培养、若虫培养、若虫羽化和稻虱赤眼蜂培养。本发明利用褐飞虱未受精卵作为稻虱赤眼蜂寄主,即使寄生率未达到100%而出现未被寄生褐飞虱卵,这些卵由于未受精而不会发育孵化出若虫,在室外稻田释放稻虱赤眼蜂的过程中,避免了将褐飞虱意外释放到稻田造成危害的风险。本发明有利于稻虱赤眼蜂大批量、同批次生产,实现稻虱赤眼蜂数量和羽化时期可控;本发明的成本低、操作简便。

    一种批量饲养稻虱赤眼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9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838990.6

    申请日:2021-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量饲养稻虱赤眼蜂的方法,具体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水稻种子育苗培养、若虫培养、若虫羽化和稻虱赤眼蜂培养。本发明利用褐飞虱未受精卵作为稻虱赤眼蜂寄主,即使寄生率未达到100%而出现未被寄生褐飞虱卵,这些卵由于未受精而不会发育孵化出若虫,在室外稻田释放稻虱赤眼蜂的过程中,避免了将褐飞虱意外释放到稻田造成危害的风险。本发明有利于稻虱赤眼蜂大批量、同批次生产,实现稻虱赤眼蜂数量和羽化时期可控;本发明的成本低、操作简便。

    一种直播再生稻的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3257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177822.5

    申请日:2018-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播再生稻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中早熟良种;(2)精细整地;(3)头季稻精量机直播,头季稻适宜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再生稻再生季的抽穗扬花期最迟安排在9月中旬为止;(4)间歇性灌溉;(5)头季施肥;(6)再生季施壮苗肥;(7)头季稻机割,生育期短的品种头季机割方式采用低桩机割,生育期长的品种采用高桩机割;(8)治病虫;(9)除杂草。本发明所述方法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解决了水稻生产用工紧张、效益低下的难题。本发明所述方法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每亩400元,减少水稻生产用工70%,实现水稻生产利润每亩500元以上,带动了再生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808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258287.6

    申请日:2018-0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稻田、鱼坑、鱼沟以及养鱼容器,鱼坑和鱼沟的面积之和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养鱼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鱼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将养鱼容器直接放置于鱼坑内,不仅能防止鱼坑坍塌,而且鱼坑的斜度可以做小,提高了稻田的种植面积,此外稻田收割时养鱼容器可以吊起,捕捞方便,不影响来年的耕作;同时本发明采用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不仅延长了稻田鱼的生长期,利于获得优质的商品鱼,而且再生稻头季收割时无需将鱼移走,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此外多收获了一季水稻,大幅提高了稻田养鱼的经济效益。

    小麦苗在冷藏长突寡索赤眼蜂中的应用及冷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719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16227.9

    申请日:2023-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小麦苗在冷藏长突寡索赤眼蜂中的应用。本发明以灰飞虱的卵为长突寡索赤眼蜂的寄主,小麦苗为灰飞虱的产卵载体。小麦苗具有耐寒性,长期冷藏后可处于存活状态,从冷藏库取出后,在常温条件下,不会因失水造成产卵载体组织内的长突寡索赤眼蜂脱水死亡。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大幅度延长长突寡索赤眼蜂的贮藏时间,提高成活率和羽化率,提高繁蜂效率,实现规模化人工饲养。

    一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人工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361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010802716.9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人工培育方法,属于昆虫培育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以经二十烷处理后的碎米莎草或水蜈蚣作为褐飞虱产卵基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水稻苗的准备;褐飞虱的饲养;褐飞虱产卵基质的准备;褐飞虱在产卵基质上产卵;寄生稻虱缨小蜂;田间释放。本发明中的碎米莎草或水蜈蚣经过4.0×10‑5mol/mL的二十烷溶液喷雾处理后,褐飞虱在碎米莎草和水蜈蚣花茎上的产卵量显著增加。与水稻苗产卵基质相比,本发明使用碎米莎草或水蜈蚣花茎作为产卵基质,能够有效避免褐飞虱传播至稻田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