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83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11131.X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Q1/36 , H01Q1/22 , G06K19/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容耦合结构小型化双面抗金属RFID标签天线,包括含中间层辐射单元、顶部金属片和底部金属片的折叠结构;中间层辐射单元左侧设置E形金属片,右侧设置与E形金属片顺序连接的弯折臂、中间层金属片;E形金属片与弯折臂的连接处设置标签芯片;折叠结构中,中间层辐射单元、顶部金属片和底部金属片之间以绝缘的介质基板和薄膜分隔;中间层辐射单元和底部金属片通过右侧短接线连接;顶部金属片和底部金属片通过左侧短接线连接;当顶部金属片与金属接触时,天线的辐射层为中间层辐射单元和底部金属片;当底部金属片与金属接触时,天线的辐射层为中间层辐射单元和顶部金属片;本发明能克服现有抗金属标签天线体积大、仅可单面使用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5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60419.1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RFID电子标签领域,公开了一种无边RFID电子标签,包括介质基片、RFID芯片和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馈电环,分布于所述馈电环两侧的一对偶极子天线,和设置于所述偶极子天线末端的一对辐射片;所述辐射片的宽度大于所述偶极子天线的宽度,且大于所述馈电环的宽度;所述无边RFID电子标签的成品采用模切工艺,在不触及所述馈电环和所述偶极子天线的条件下,对所述辐射片的外围进行裁切形成,所述成品中,所述辐射片的外边缘和所述介质基片的边缘的距离为零。该标签解决了传统白标需要留出边缘的缺点,可在更小的产品尺寸上,使天线性能发挥到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3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01151.1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标签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植入线缆内部的抗金属电子标签,包括标签芯片、基板、耐高温封装胶层、金属导线、硅胶保护层和耐高温保护层,标签芯片设置在基板上,耐高温封装胶层封装在标签芯片外,金属导线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标签芯片的相对两侧,金属导线的第一端与标签芯片电连接,硅胶保护层包覆在金属导线上,耐高温保护层包覆标签芯片、基板、耐高温封装胶层、金属导线和硅胶保护层。本发明具有抗高温、耐弯折、较强的标签识读距离和效率等优点,能够在线缆的生产过程中与芯线同时进行封装,解决了现有线缆标签普便存在的安装效率不高,易受外力影响和损坏,性能不足,不耐抗高温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3747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84738.7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Q1/36 , H01Q1/50 , H01Q1/22 , G06K19/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圆极化RFID标签天线,包括层叠的柔性介质基板和天线层,天线层包括第一至第四金属臂、第一至第二弯折线和方形金属环,第一至第四金属臂的末端均为箭头结构,第一至第四金属臂均不同,第一至第四金属臂依次设置在方形金属环的四条边外侧,且末端分别垂直于向外,第一和第三金属臂以及第二和第四金属臂分别构成两对偶极子,第一至第四金属臂的始端分别与方形金属环的四个顶角连接,方形金属环的内边通过二金属连接臂与设置在方形金属环中心的芯片的射频端口连接,第一和第二弯折线均为一边开口的三角形结构,第一和第二弯折线的两端分别与方形金属环的第一和第三内边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RFID标签。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88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88869.6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3 , G06K19/077 , G06Q30/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拆溯源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底座、芯片和天线底座;芯片焊接于芯片底座第一面的芯片焊盘上,并通过芯片底座第二面该芯片焊盘对应的焊点与天线底座上的辐射天线连接;芯片底座内包括一导通电路,且该导通电路在芯片底座的第二面上形成两个焊点;第一面进行封胶保护;天线底座上包括辐射天线、溯源编码和防拆引线电路,其中:防拆引线电路包括第一引线电路和第二引线电路,第一引线电路和第二引线电路的一端设置为焊点,且分别连接芯片底座中导通电路对应的两个焊点,第一引线电路和第二引线电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设备供电电路中的一条通路断开后形成的两个断点。本发明可以防止RFID芯片被拆卸后造成的溯源困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2813946U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21764678.2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嵌入交指结构的小型化可调谐超高频RFID标签天线,由标签芯片(6)、顶部金属辐射单元和底部介质基板(7)组成。顶部辐射单元包括矩形环(1)、第一L形渐变弯折臂(2)、第二L形渐变弯折臂(3)、第一交指中心金属带(4)和第二交指中心金属带(5);矩形环(1)、L形渐变弯折臂和交指中心金属带均位于介质基板(7)的上方;矩形环位于顶部金属辐射单元的中央;所述L形渐变弯折臂位于矩形环的左右两侧;所述标签芯片位于矩形环的一侧水平条带上;所述交指中心金属带位于L形渐变弯折臂左右两部分镜像对称形成的中心空隙处;本实用新型具有整体尺寸小、结构简单和可调谐的优点,适合应用在多种形状和尺寸的物体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221040040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477118.0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K7/10 , G09F3/02 , F21V33/00 , F21W1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亮灯定位的电子标签。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亮灯定位的电子标签,包括基材、标签芯片、天线本体和指示灯单元,标签芯片、天线本体和指示灯单元均设置在基材上,天线本体包括短路环和二振子单元,二振子单元设置在短路环的相对两侧外且分别与短路环电连接,短路环具有一开口,标签芯片与短路环的开口处的两端电连接,指示灯单元与标签芯片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子标签亮灯定位功能,有效解决了珠宝、管线等小尺寸物品的定位找寻需求,且成本低,工艺简单可行。
-
公开(公告)号:CN218569230U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22518399.5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HF频段电子标签天线和轮胎电子标签。所述天线整体为矩形,包括一个馈电环和一对振子;其中,馈电环整体为矩形,电子标签天线的馈电端口位于所述馈电环的第一边的中部;在与馈电环的第一边的相对的第二边设置为具有矩形轮廓的蛇形结构;馈电环的第一边设置在电子便签天线的宽边的边缘;振子对称设置在馈电环的外侧,构成偶极子天线;两振子的第一端分别从两端和馈电环的第一边连接,振子为半波振子,沿电子标签天线的宽边方向,向两侧弯曲延伸,形成整体为矩形的蛇形结构。本天线结构简单,具有尺寸小、信号强、抗弯折等特点,适用于作为长距离探测的轮胎电子标签。
-
公开(公告)号:CN222463431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0311989.7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HF电子标签天线和UHF电子标签。所述UHF电子标签天线包括用于给芯片供电的馈电环,及从所述馈电环向两侧延伸的振子天线,其特点在于:所述馈电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部分构成双线螺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点为所述双线螺旋结构的起点,在越靠近所述连接点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线间距越小。本实用新型优化了馈电环的环状结构,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馈电环的电长度,在读写UHF电子标签时,芯片可通过该馈电环更快地获得能量,提高电子标签的读写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16211084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243459.2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抗金属的RFID标签,包括标签芯片、标签天线、柔性基材和柔性介质层,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设置在柔性基材的正面上,标签天线包括第一振子臂、微带结构和第二振子臂,第一振子臂和第二振子臂均为长度沿左右方向的长条形结构,第一振子臂设置标签芯片的右侧且通过微带结构与标签芯片连接,第二振子臂设置在标签芯片的左侧且与标签芯片连接,柔性介质层通过第一胶层设置在柔性基材的背面,柔性基材的右端部向后翻折至柔性介质层的背面形成第一翻折层并通过第二胶层固定,柔性基材的左端部向后翻折至第一翻折层的背面形成第二翻折层并通过第三胶层固定,第一翻折层和第二翻折层分别具有部分第一振子臂和部分第二振子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