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复合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379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165017.2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经溶液超声剥离的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片与导电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位于柔性透明基板表面的石墨烯复合透明导电薄膜。本发明采用液相超声方法剥离由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可实现生长衬底的重复利用,并有效避免在石墨烯转移过程中引入不导电杂质。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复合透明电极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高导电性石墨烯片为导电主体,导电高分子材料在电气和机械上起到连接石墨烯片的作用。该石墨烯复合透明电极具有高导电性,高可见光透过率和优异抗弯折特性,其制备方法可有效避免原材料的浪费,且工艺成熟简单,适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触摸屏,液晶显示器等光电领域。

    一种CdSe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025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67256.9

    申请日:2014-06-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dSe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本发明选用Se粉作为Se源,乙酸镉二水合物(C4H5CdO4·2H2O)作为镉源,使用三辛基膦作为Se粉的溶剂,用油酸、1-十八碳烯和正辛胺作为乙酸镉二水合物的溶剂,形成Cd前体溶液和Se前体溶液,其后将Cd前体溶液和Se前体溶液在低温下(90-160℃)反应,获得CdSe量子点。本发明由于快速注入前体,无需在高温下反应,且药品的处理都是在大气中进行的,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且得到的CdSe量子点具有单分散的窄的粒度分布,荧光强度高、荧光寿命长。合成的CdSe量子点可作为发光器件、光伏器件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

    一种用于量子点增强膜的增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4941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67257.3

    申请日:2014-06-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量子点增强膜(QDEF)的增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QDEF膜自上而下依次为阻挡层、量子点层、阻挡层、增透膜。其中增透膜通过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等方式镀膜而成。由于在QDEF的入光面加上了一层增透膜,从而提升了QDEF的光学入射效率,减少QDEF的引入导致液晶显示器的光学损耗,提高了流明效率。

    一种石墨烯复合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379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65017.2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经溶液超声剥离的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片与导电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位于柔性透明基板表面的石墨烯复合透明导电薄膜。本发明采用液相超声方法剥离由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可实现生长衬底的重复利用,并有效避免在石墨烯转移过程中引入不导电杂质。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复合透明电极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高导电性石墨烯片为导电主体,导电高分子材料在电气和机械上起到连接石墨烯片的作用。该石墨烯复合透明电极具有高导电性,高可见光透过率和优异抗弯折特性,其制备方法可有效避免原材料的浪费,且工艺成熟简单,适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触摸屏,液晶显示器等光电领域。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4111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712919.9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提供一密闭的反应器,且该反应器的外壁绕有复数个感应器线圈,并将金属衬底放置于该反应器中;S02:在该反应器中通入非氧化性气体一预设时间后,向所述复数个感应器线圈两端口通入交流电;S03:当该金属衬底的温度达到一预设温度时,在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中通入含碳化合物气体作为碳源;S04:反应进行一预定时间后,停止通入该含碳化合物气体,同时关闭电流并继续通入所述非氧化性气体制冷至室温;S05:取出所述金属衬底。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加热及降温速度快,加热位置和面积可控,操作方便可实现石墨烯的大面积快速制备。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柔性光电器件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8205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16400.8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柔性光电器件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S2:在所述衬底上制备一光电器件;S3:在所述光电器件上部制备一电隔离层;S4:制备一复合薄膜;S5:将所述步骤S4中制备的复合薄膜覆盖于所述步骤S3中制备的电隔离层上部。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层/聚合物叠层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隔水氧的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在光电器件封装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41110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712919.9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提供一密闭的反应器,且该反应器的外壁绕有复数个感应器线圈,并将金属衬底放置于该反应器中;S02:在该反应器中通入非氧化性气体一预设时间后,向所述复数个感应器线圈两端口通入交流电;S03:当该金属衬底的温度达到一预设温度时,在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中通入含碳化合物气体作为碳源;S04:反应进行一预定时间后,停止通入该含碳化合物气体,同时关闭电流并继续通入所述非氧化性气体制冷至室温;S05:取出所述金属衬底。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加热及降温速度快,加热位置和面积可控,操作方便可实现石墨烯的大面积快速制备。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柔性光电器件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82054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310716400.8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柔性光电器件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一衬底;S2:在所述衬底上制备一光电器件;S3:在所述光电器件上部制备一电隔离层;S4:制备一复合薄膜;S5:将所述步骤S4中制备的复合薄膜覆盖于所述步骤S3中制备的电隔离层上部。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层/聚合物叠层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隔水氧的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在光电器件封装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CdSe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0256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67256.9

    申请日:2014-06-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dSe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本发明选用Se粉作为Se源,乙酸镉二水合物(C4H5CdO4·2H2O)作为镉源,使用三辛基膦作为Se粉的溶剂,用油酸、1-十八碳烯和正辛胺作为乙酸镉二水合物的溶剂,形成Cd前体溶液和Se前体溶液,其后将Cd前体溶液和Se前体溶液在低温下(90-160℃)反应,获得CdSe量子点。本发明由于快速注入前体,无需在高温下反应,且药品的处理都是在大气中进行的,对反应条件的要求大大降低了,且得到的CdSe量子点具有单分散的窄的粒度分布,荧光强度高、荧光寿命长。合成的CdSe量子点可作为发光器件、光伏器件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

    一种护目镜的密封鼻托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588695U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21165305.5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护目镜防护技术领域的一种护目镜的密封鼻托,包括鼻托主体,所述鼻托主体的一侧的形状与鼻梁和鼻翼紧密贴合,所述鼻托主体的另一侧开设了镜架卡槽,所述镜架卡槽与护目镜框架的鼻托能分离的紧密配合,所述镜架卡槽的上方还固定了,能够不改变护目镜和口罩的情况下,增加一个鼻托,通过本装置将护目镜和口罩隔离开,使口罩呼出的气不会进入到护目镜与眼部之间的空隙,避免护目镜内部起雾,同时鼻托与脸部和鼻梁的形状更加贴合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使得能够配合佩戴人员的面部轮廓进行形变,并保持与面部紧密贴合状态,时刻保护医护人员的隔离状态,从而减少被传染和感染的几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