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2077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12100.6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电极的电迁移耐力的技术。漏极电极(DE)的一部分形成于漏极垫(DP)的侧面(DSF)中。此时,漏极电极(DE)与漏极垫(DP)一体形成,且在俯视下从侧面(DSF)起在第1方向(y方向)上延伸。凹部(DRE)位于在俯视下与漏极电极(DE)重合的区域上。漏极电极(DE)的至少一部分填埋在凹部(DRE)中。从第1方向(y方向)上看,凹部(DRE)中面向漏极垫(DP)的侧面(侧面RDS)嵌入漏极垫(DP)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82077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0012100.6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电极的电迁移耐力的技术。漏极电极(DE)的一部分形成于漏极垫(DP)的侧面(DSF)中。此时,漏极电极(DE)与漏极垫(DP)一体形成,且在俯视下从侧面(DSF)起在第1方向(y方向)上延伸。凹部(DRE)位于在俯视下与漏极电极(DE)重合的区域上。漏极电极(DE)的至少一部分填埋在凹部(DRE)中。从第1方向(y方向)上看,凹部(DRE)中面向漏极垫(DP)的侧面(侧面RDS)嵌入漏极垫(DP)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28069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510413155.2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电极的电迁移耐力的技术。漏极电极(DE)的一部分形成于漏极垫(DP)的侧面(DSF)中。此时,漏极电极(DE)与漏极垫(DP)一体形成,且在俯视下从侧面(DSF)起在第1方向(y方向)上延伸。凹部(DRE)位于在俯视下与漏极电极(DE)重合的区域上。漏极电极(DE)的至少一部分填埋在凹部(DRE)中。从第1方向(y方向)上看,凹部(DRE)中面向漏极垫(DP)的侧面(侧面RDS)嵌入漏极垫(DP)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28069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413155.2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IPC: H01L29/4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787 , H01L23/528 , H01L23/53223 , H01L27/0605 , H01L27/088 , H01L29/2003 , H01L29/402 , H01L29/41758 , H01L29/41766 , H01L29/4236 , H01L29/452 , H01L29/66462 , H01L29/7786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 H01L29/41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电极的电迁移耐力的技术。漏极电极(DE)的一部分形成于漏极垫(DP)的侧面(DSF)中。此时,漏极电极(DE)与漏极垫(DP)一体形成,且在俯视下从侧面(DSF)起在第1方向(y方向)上延伸。凹部(DRE)位于在俯视下与漏极电极(DE)重合的区域上。漏极电极(DE)的至少一部分填埋在凹部(DRE)中。从第1方向(y方向)上看,凹部(DRE)中面向漏极垫(DP)的侧面(侧面RDS)嵌入漏极垫(DP)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