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56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0292937.0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3 , F24F1/0314 , F24F13/20 , F24F1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空调装置穿设在墙壁或门板上,空调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具有位于室外的第一卡接部;防盗结构,包括防盗本体、第二卡接部及紧固结构,第二卡接部设置在防盗本体上;防盗本体包括安装部和遮挡部,紧固结构穿设在安装部和墙壁或门板上,以连接防盗结构和墙壁或门板;遮挡部用于遮挡紧固结构;其中,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钩结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另一个为凹部,卡钩结构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以连接防盗结构和机壳。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装置的防盗性能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228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38429.9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氟泵及节流元件,其中节流元件连接于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冷凝器与节流元件之间连接有储液罐,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剂调节罐,制冷剂调节罐的顶部通过第一管路与储液罐的顶部连通,制冷剂调节罐的底部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液罐的顶部可控通断连通,氟泵能够将储液罐内的液态制冷剂泵送入存储于制冷剂调节罐内。本发明能够对冗余制冷剂实现精确可靠调节,在系统运行压缩制冷模式时利用空闲不工作的氟泵将多余的液态制冷剂迁移存储于制冷剂调节罐内,防止制冷系统内存在过量的制冷剂侵占换热器内的换热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1192228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38415.7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及节流元件,其中节流元件连接于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冷凝器与节流元件之间连接有储液罐,氟泵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剂调节罐,制冷剂调节罐的顶部通过第一管路与冷凝器的出口可控通断连通,制冷剂调节罐的底部通过第二管路与储液罐的顶部可控通断连通或者通过第二管路与节流元件的进液口可控通断连通。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的通断时长或者两个管路的管内径实现对进出制冷剂调节罐内制冷剂量的控制,实现制冷剂的迁移,有效防止系统内制冷剂灌注量过大导致系统内积液滞留,防止制冷系统内存在过量的制冷剂侵占换热器内的换热管道,提高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357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99554.9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制冷剂冗余量调整功能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储液罐、冷凝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旋转管,旋转管设置在储液罐的内部,旋转管上开设有第一排液孔,储液罐中的液体制冷剂能通过第一排液孔进入旋转管中,进一步被排出至第二管路,旋转管的第一排液孔排液时的高度随着压缩机的频率变化而变化,压缩机的频率越高,旋转管的第一排液孔排液时的高度越低,反之压缩机的频率越低,旋转管的第一排液孔排液时的高度越高。根据本发明能保证高频运行下有足够的制冷剂量参与系统的制冷循环,在低频运行下较少的制冷剂量进入系统中参与循环,解决不同运行工况下所需的制冷剂灌注量差异造成的制冷剂冗余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6340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67557.4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水箱、第一换热器、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水箱中,水箱中的水与第一换热器热交换,第一制冷系统可控地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二制冷系统的进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其中,第一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水箱中的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水箱中的水为第一状态时,压缩机以第一频率运行;水箱中的水为第二状态时,压缩机以第二频率运行。本发明能够先制取温度较低的水并进行储存,一旦出现局部热点能够迅速获取温度较低的水来释放冷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084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95638.8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排以上的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排换热单元,第一排换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第二排换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第一排换热单元位于第二排换热单元的上方,还包括分离管、集气管和旁通管,第一换热管的下端插入分离管的内部,第二换热管的上端插入分离管的内部,集气管位于第一排换热单元的上端,第一换热管的上端插入集气管的内部,旁通管的下端插入分离管的内部,旁通管的上端插入集气管的内部,以将分离管与集气管连通。根据本发明能有效地将分离管中的气体通过旁通管直接导通至集气管中,使得气体不必再进入位于上方的第一换热管中而影响第一换热管的换热,从而提升换热效率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76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95650.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换热管、分液管和集气管,微通道换热管具有多个,多个微通道换热管沿着分液管的长度方向或沿着集气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位于分液管或集气管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微通道换热管与位于另一端的微通道换热管之间的长度为多个微通道换热管的总长度,该总长度的一半位置处为中间位置,在多个微通道换热管中,相对靠近中间位置的微通道换热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大于相对远离中间位置的换热管的通道横截面面积。根据本发明能增大整体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同时还避免了顶部集气管存在液体冷媒聚集的情况,避免出气带液而对压缩机造成液击威胁等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35556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871168.4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22 , F24F1/0323 , F24F1/039 , F24F1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柜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及蒸发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下部区域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在蒸发器下部区域设置接水盘,使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汇入接水盘内,接水盘内设置第一连接管,且连通压缩机和冷凝器,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过第一连接管后,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对高温高压冷媒进行第一次降温,将接水盘设置在机柜空调的室内循环侧,更有效的利用冷凝水的冷却作用,以提高机柜空调的能效,采用接水盘内设置第一连接管的结构简单,集成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998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781831.2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其中包括: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每一个电极单元包括一个第一金属片体和一个第二金属片体,第一金属片体和第二金属片体相互贴合在一起且至少相互贴合的表面周侧的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金属片体和第二金属片体采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热敏金属材料制成。本发明中利用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使电极在温度发生变化后,能够整体向特定方向弯曲,进而可以崩碎电极表面的水垢并使其自动脱落,达到清洁水垢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153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10937.3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循环回路上连接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第一端处于节流元件和冷凝器之间,第一支路的第二端处于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第一支路上设置有模块散热器和辅热装置,辅热装置处于模块散热器和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之间。根据本发明,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且流经模块散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时,可以控制辅热装置对流经第一支路的制冷剂进行适当加热,使制冷剂的温度高于空气露点温度,通过对制冷剂温度的控制,在保证功率模块有效散热的基础上,防止模块散热器的表面形成凝露水,从而消除因凝露水产生的电路安全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