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2971661U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090001309.8
申请日:2010-11-09
IPC: F16D2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8/00 , F16D2023/123 , F16H2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向动力源施加的负载的离合器致动器。其具有:驱动源;凸轮,其通过传递从动力源输出的旋转动力而旋转,并且,在外周面具有与旋转轴的距离变化的凸轮面;以及输出杆,其可滑动地支撑在规定的部件(例如壳体)上,并且,伴随凸轮的旋转而进退,并通过进退而进行离合器的断开/接合及半接合操作,在输出杆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配置凸轮的旋转轴。
-
公开(公告)号:CN203770450U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190001121.8
申请日:2011-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1/06 , F16D2013/703 , F16D2021/06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为了提供具备降低同步器闭锁环的做功量从而降低因摩擦而导致的扭矩损失的离合器装置的变速器,在旋转部件与离合器罩之间或者离合器罩与中间盘之间设置吸收发动机的旋转变动的减震器,使离合器片小径化时的按压装置进行按压的按压压力相比与使离合器片小径化之前的直径对应地设定的按压压力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562844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110344212.8
申请日:2011-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1/06 , F16D2021/0669 , F16H3/006 , F16H2003/0931
Abstract: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离合器框架(43),其包括可旋转方式支撑于第一输入轴(21)上并互相连接的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3b);第一离合器盘(44),其设置在第一壁(43a)与第二壁(43b)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一压盘(45),其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二壁(43b)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一操作机构(46),其使第一压盘(45)朝第一壁(43a)移动;第二离合器盘(47),其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壁(43b)更靠近原动机,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二压盘(48),其设置在第二离合器盘(47)与原动机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二操作机构(49),其使第二压盘(48)朝第二壁(43b)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56284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44212.8
申请日:2011-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1/06 , F16D2021/0669 , F16H3/006 , F16H2003/0931
Abstract: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离合器框架(43),其包括可旋转方式支撑于第一输入轴(21)上并互相连接的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3b);第一离合器盘(44),其设置在第一壁(43a)与第二壁(43b)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一压盘(45),其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二壁(43b)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一操作机构(46),其使第一压盘(45)朝第一壁(43a)移动;第二离合器盘(47),其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壁(43b)更靠近原动机,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二压盘(48),其设置在第二离合器盘(47)与原动机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二操作机构(49),其使第二压盘(48)朝第二壁(43b)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224352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980146501.8
申请日:2009-09-30
IPC: F16D2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23/14 , F16C19/163 , F16C33/7856 , F16C33/805 , F16C2361/43 , F16D25/083
Abstract: 提供一种离合器分离轴承装置,利用离合器分离轴承的内圈的内周面和罩部件的一部分形成为泥水等难以侵入的构造,并实现耐泥水性的提高。具备离合器分离轴承(30)和覆盖其外圈(31)的外周面而进行保持的罩部件(50)。罩部件(50)具有外径侧凸缘部(61)、中间筒部(63)、弯曲部(64)、以及内径侧凸缘部(65)。在内圈(35)的另一端形成有延伸筒部(36),在该延伸筒部(36)的延伸端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形成有按压膜片弹簧(40)的凸边部(37)。在内圈(35)的内周面呈连续状地形成有圆筒周壁面(90)和从该圆筒周壁面(90)的端缘朝向延伸筒部(36)逐渐扩径的引导面(91),利用引导面(91)将从内径侧凸缘部(65)侧沿着弯曲部(64)流动的泥水等朝延伸筒部(36)末端侧引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