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52410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25413.3
申请日:2010-10-2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D7/02 , F16F15/1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9 , F16F22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矩波动吸收装置(1),包括:第一板件(14);第二板件(13),其相对于第一板件可转动;以及,第一摩擦件(15),其布置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并以可滑动方式压接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包括第一保持面(13b),第一保持面(13b)与第一摩擦件(15)接触。在面向第二板件第一保持面的表面(15b),第一摩擦件包括多个槽(15b),这些槽(15b)在第一摩擦件的径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1025205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710079293.7
申请日:2007-02-16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矩波动吸收装置(1),其包括固定于飞轮(F)的盘体(25)、固定于变速器(T)的盘毂(21)、第一和第二侧板(22A,22B)、减振部件(24)以及第一和第二控制板(33A,33B),第一和第二控制板由止动销(34)铆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转矩波动吸收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滞后作用机构,包括低摩擦部件(35A,35B),并产生较小滞后作用力;第二滞后作用机构,包括高摩擦部件(32A,32B),并产生较大滞后作用力。盘毂包括凸缘部分(21A),该凸缘部分具有其中插入止动销的通孔。由在通孔与盘毂之间形成的间隙,限定控制板与盘毂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当相对旋转角度限定在间隙范围内时,第一滞后作用机构起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418771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110268523.0
申请日:2011-09-06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F15/12 , F16F15/123 , F16F15/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矩波动吸收器(1),包括:第一转动部件(10),其形成为环状,并且包括形成于内周面的第一突起部(10b);第二转动部件(11、12),其与第一转动部件(10)相连接;第三转动部件(20、20b),其包括形成于外周面的第二突起部(20d);阻尼部分(2),其吸收由第二转动部件(11、12)与第三转动部件(20、20b)之间产生扭转所导致的扭矩波动;以及,弹性件(16、30、31),其布置在第一突起部(10b)与第二突起部(20d)之间,以及,当阻尼部分(2)吸收由第二转动部件(11、12)与第三转动部件(20、20b)之间产生扭转所导致的扭矩波动时,弹性件(16、30、31)吸收第一突起部(10b)与第二突起部(20d)直接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102520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710079293.7
申请日:2007-02-16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矩波动吸收装置(1),其包括固定于飞轮(F)的盘体(25)、固定于变速器(T)的盘毂(21)、第一和第二侧板(22A,22B)、减振部件(24)以及第一和第二控制板(33A,33B),第一和第二控制板由止动销(34)铆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转矩波动吸收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滞后作用机构,包括低摩擦部件(35A,35B),并产生较小滞后作用力;第二滞后作用机构,包括高摩擦部件(32A,32B),并产生较大滞后作用力。盘毂包括凸缘部分(21A),该凸缘部分具有其中插入止动销的通孔。由在通孔与止动销之间形成的间隙,限定控制板与盘毂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当相对旋转角度限定在间隙范围内时,第一滞后作用机构起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052410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010525413.3
申请日:2010-10-27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D7/02 , F16F15/1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9 , F16F22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矩波动吸收装置(1),包括:第一板件(14);第二板件(13),其相对于第一板件可转动;以及,第一摩擦件(15),其布置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之间,并以可滑动方式压接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包括第一保持面(13b),第一保持面(13b)与第一摩擦件(15)接触。在面向第二板件第一保持面的表面(15b),第一摩擦件包括多个槽(15b),这些槽(15b)在第一摩擦件的径向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2418771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268523.0
申请日:2011-09-06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F15/12 , F16F15/123 , F16F15/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矩波动吸收器(1),包括:第一转动部件(10),其形成为环状,并且包括形成于内周面的第一突起部(10b);第二转动部件(11、12),其与第一转动部件(10)相连接;第三转动部件(20、20b),其包括形成于外周面的第二突起部(20d);阻尼部分(2),其吸收由第二转动部件(11、12)与第三转动部件(20、20b)之间产生扭转所导致的扭矩波动;以及,弹性件(16、30、31),其布置在第一突起部(10b)与第二突起部(20d)之间,以及,当阻尼部分(2)吸收由第二转动部件(11、12)与第三转动部件(20、20b)之间产生扭转所导致的扭矩波动时,弹性件(16、30、31)吸收第一突起部(10b)与第二突起部(20d)直接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213711745U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22447257.5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IPC: F16F15/1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径向上的尺寸紧凑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体,该第一旋转体绕旋转轴旋转,并被从飞轮传递动力;第二旋转体,该第二旋转体至少具有第一板和第二板,该第一板被从第一旋转体传递动力并绕旋转轴旋转,该第二板绕旋转轴与第一板一体旋转;施力体,该施力体由设置于第二板的支承部支承,且经由在轴向上与第一旋转体相邻地配置的压板而将第一旋转体按压于第一板;第三旋转体,该第三旋转体相对于第二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以及弹性机构体,该弹性机构体将第二旋转体和第三旋转体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第二板在连结部与第一板一体化,该连结部设置于在周向上与支承部相邻的位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