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碟式反射聚光镜聚焦光斑的自动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1734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610347906.X

    申请日:2016-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面积碟式反射聚光镜聚焦光斑的自动检测检测装置,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包括反射聚光镜固定单元、双导杆扫描单元、中心定位轴单元、上位机和主控单元,所述中心定位轴单元设置在反射聚光镜固定单元中心上,所述双导杆扫描单元与中心定位轴单元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位机对采集到的样本光斑进行分析和三维还原。通过本装置自动确定碟式反射聚光镜实际焦点,从而显著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和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利用分光聚光技术与LED并行互补技术的太阳能照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8521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04534.2

    申请日:2017-0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0 F21S19/005 F21S9/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分光聚光技术与LED并行互补技术的太阳能照明系统,包括太阳追踪单元、碟面聚光分光单元、光电传输控制单元、LED与光纤互补照明单元;碟面聚光分光单元设置在太阳追踪单元上,光电传输控制单元为碟面聚光分光单元和LED与光纤互补照明单元的连接结构;太阳追踪单元用于控制系统跟随太阳转动,使太阳光始终垂直入射在碟面聚光分光单元的碟面上,碟面上设置有分光薄膜,太阳光经分光薄膜分光,红外光透过分光薄膜被下层的太阳能电池吸收用于发电并被蓄电池储存,可见光被分光薄膜反射,经双曲面镜收集后通过光纤导入到室内进行照明;LED与光纤互补照明单元运用光控开关控制由蓄电池供电的LED阵列开启和关闭,使室内光强保持基本不变。

    一种基于恒流集成电路的聚光光伏系统及其监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2155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11377367.5

    申请日:2017-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镜像恒流集成电路的聚光光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在传统菲涅尔聚光太阳能电池阵列模组的基础上,将每个单元聚光组件的输出电路外并联一个镜像恒流集成电路,通过霍尔电压传感器采集该单元聚光组件两端的电压信号并传入外部CPU的判断电路,以控制该镜像恒流集成电路的通断(及输入电压的大小);来对聚光光伏组件中各单元聚光组件的电流/电压的失配现象进行精确补偿,从而使整个聚光光伏电池阵列模组工作在最佳功率点附件,以提高整个聚光光伏电池阵列模组的输出功率。

    一种基于恒流集成电路的聚光光伏系统及其监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2155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377367.5

    申请日:2017-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镜像恒流集成电路的聚光光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在传统菲涅尔聚光太阳能电池阵列模组的基础上,将每个单元聚光组件的输出电路外并联一个镜像恒流集成电路,通过霍尔电压传感器采集该单元聚光组件两端的电压信号并传入外部CPU的判断电路,以控制该镜像恒流集成电路的通断(及输入电压的大小);来对聚光光伏组件中各单元聚光组件的电流/电压的失配现象进行精确补偿,从而使整个聚光光伏电池阵列模组工作在最佳功率点附件,以提高整个聚光光伏电池阵列模组的输出功率。

    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水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61247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29502.8

    申请日:2017-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S4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水冷系统,包括聚光太阳能电池单元、匀光筒单元、太阳能电池板集成水冷散热单元和匀光筒集成水冷散热单元;聚光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进出水管道支撑在碟式抛物面反射聚光器上,汇聚的太阳光线通过匀光筒单元入射到聚光太阳能电池单元上;聚光太阳能电池单元、匀光筒单元上分别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集成水冷散热单元和匀光筒集成水冷散热单元,用于聚光太阳能电池单元和匀光筒单元循环散热,有效的降低电池温度,提高电池工作效率。本发明采用蛇形凹槽结构,大大增加了冷却水和聚光太阳能电池板的接触面积,使得水冷结构对聚光太阳能电池和匀光筒高效循环水冷散热。

    引入隧道结机制的聚光光伏模组温度特性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850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710986975.X

    申请日:2017-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隧道结机制的聚光光伏模组温度特性的预测方法,本明将3D分布电路隧道结模型简化为二维集总式模型,即将隧道结等效为一种电路元件,以聚光三结电池双二极管模型为例,将该隧道结等效模型代替等效串联电阻,在低倍聚光情况下利用聚光三结电池双二极管模型和等效隧道结建立明确的电路关系式,确定各参数的初始值,通过数学迭代拟合提取出几组参数值,再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得到最佳参数组来使得模组的I‑V特性曲线拟合收敛性更好,进而合理地预估在高倍聚光情况下模组的I‑V特性曲线,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隧道结的工作机制,而且提高了对MJSC的优化效率,同时也降低了MJSC的设计和优化成本。

    引入隧道结机制的聚光光伏模组温度特性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850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0986975.X

    申请日:2017-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入隧道结机制的聚光光伏模组温度特性的预测方法,本明将3D分布电路隧道结模型简化为二维集总式模型,即将隧道结等效为一种电路元件,以聚光三结电池双二极管模型为例,将该隧道结等效模型代替等效串联电阻,在低倍聚光情况下利用聚光三结电池双二极管模型和等效隧道结建立明确的电路关系式,确定各参数的初始值,通过数学迭代拟合提取出几组参数值,再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得到最佳参数组来使得模组的I‑V特性曲线拟合收敛性更好,进而合理地预估在高倍聚光情况下模组的I‑V特性曲线,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隧道结的工作机制,而且提高了对MJSC的优化效率,同时也降低了MJSC的设计和优化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