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084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14564.3
申请日:2024-04-08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2D三金属类氧化物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2D三金属类氧化物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尿素和磷酸氢二铵溶液混匀后干燥,然后将混合物置于马弗炉中发生热缩聚反应得到磷修饰的类石墨氮化碳P‑GCN;S2,将莲子壳粉置于马弗炉中发生热缩聚反应得到硬碳HC;S3,将FeC13、Zn(NO3)2和Cu(NO3)2依次滴加入1,3,5‑苯三甲酸的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50~200℃,反应6~8h,反应结束后过滤、清洗和干燥样品,获得Cu‑Zn‑MIL‑100(Fe);S4,将Cu‑Zn‑MIL‑100(Fe)、P‑GCN和HC充分研磨后混合,然后分散在甲醇溶液中制成分散液,分散液经过超声处理后进行煅烧;煅烧后的产品经过清洗和干燥处理后加水进行超声处理,处理后离心去除颗粒物,上清液透析、干燥后得到Cu‑Zn‑MIL‑100(Fe)/HC/P‑GCN纳米酶。本发明基于MM‑MOF策略通过掺杂P和复合HC微孔生物质炭,提高了Cu‑Zn‑MIL‑100(Fe)/HC/P‑GCN的性能,使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分散性和三金属氧化物纳米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4781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78550.2
申请日:2023-07-18
申请人: 湖北和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01/04 , A24B15/167 , C07C51/41 , C07C57/10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S‑(‑)‑尼古丁‑山梨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S‑(‑)‑尼古丁‑山梨酸盐分子结构式如下:#imgabs0#本发明通过将山梨酸与S‑(‑)‑尼古丁结合制备S‑(‑)‑尼古丁‑山梨酸盐,相比于游离尼古丁不易氧化变质,不易挥发,可保证产品本身品质稳定;本发明提供的S‑(‑)‑尼古丁‑山梨酸盐制备方法简便、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产率高;通过将S‑(‑)‑尼古丁‑山梨酸盐应用于电子烟油配方中,用户可以获得自然顺滑的香味,以改善用户吸食体验,减少击吼感。
-
公开(公告)号:CN1169478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77686.1
申请日:2023-07-18
申请人: 湖北和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01/04 , A24B15/167 , A24B15/30 , C07C51/41 , C07C55/14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S‑(‑)‑尼古丁‑己二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S‑(‑)‑尼古丁‑己二酸盐分子结构式如下:#imgabs0#本发明通过将己二酸与S‑(‑)‑尼古丁结合制备S‑(‑)‑尼古丁‑己二酸盐,相比于游离S‑(‑)‑尼古丁不易氧化变质、不易挥发,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的S‑(‑)‑尼古丁‑己二酸盐制备方法简便、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产率高;通过将S‑(‑)‑尼古丁‑己二酸盐应用于电子烟油配方中,可提高使用者吸食体验,减少击喉感和刺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40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561606.7
申请日:2022-05-23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1B32/184 , C01B32/194 , B82Y30/00 , B82Y20/00 , C09K11/65 ,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锌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比率型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将GO粉末与L‑半胱氨酸于水中超声混匀并将pH值调至8~9,后高温加热反应,获得上清液,去除水分经冷冻干燥,获得N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粉末;将所述N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粉末加热,后在搅拌下逐滴加入含锌离子的溶液避光反应,后离心获得沉淀并洗涤,经过冷冻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配成溶液,获得氮锌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不仅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而且还提高了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基于氧化石墨烯以及氮锌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构建了光电双响应的比率型免疫传感器,将其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检测限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88746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13390.9
申请日:2022-10-25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枸橼酸托法替尼碳酸钙脂质纳米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枸橼酸托法替尼和/或其药用盐在制备保护毛囊和/或预防斑秃和/或促进毛发再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包括:1~4wt%的枸橼酸托法替尼;2~8wt%的碳酸钙纳米粒;1~5wt%的磷脂;0.5~4wt%的脂质材料;2%~6wt%的表面活性剂;余量为水。所述含枸橼酸托法替尼无定型碳酸钙脂质纳米喷雾剂生物相容性好,本身具有pH敏感性可控制药物释放;脂质纳米粒中的脂质材料对毛囊具有亲和性,可以提高枸橼酸托法替尼对毛囊的靶向作用和渗透性,促进毛发的生长和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20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88501.3
申请日:2022-05-06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71/04 , A61K31/506 , A61P35/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培西达替尼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涉及化合物5‑氯‑3‑{[2‑({[6‑(三氟甲基)吡啶‑3‑基]甲基}氨基)嘧啶‑5‑基]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的合成及其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在保留培西达替尼的基本药效母核5‑氯‑7‑氮杂吲哚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和优化,从而设计了一个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培西达替尼类似物。以2‑氨基嘧啶‑5‑羧酸甲酯和6‑三氟甲基烟醛为原料,经六步反应合成了此化合物。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该化合物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具有诱导癌细胞调亡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04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558689.X
申请日:2021-05-21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D311/30 , A61P17/02 , A61P3/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治疗糖尿病及其伤口愈合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槲皮素‑3‑O‑乙酸‑(4‑硫代氨基)‑苯酯及其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其伤口愈合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芦丁为原料,经两次取代水解反应,再还原生成槲皮素‑3‑O‑乙酸,使其与硫化氢供体4‑羟基硫代苯甲酰胺通过缩合反应成功制备了能够同时治疗糖尿病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化合物实体。在HUVECs细胞实验中,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了其能够促进HUVECs细胞生长,划痕实验和体外成小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在HepG 2细胞毒性实验中验证了此药物对肝细胞无损伤,又通过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治疗,验证了该化合物与市售药物二甲双胍具有相似的降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216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57321.1
申请日:2021-05-21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D311/30 , A61K31/352 , A61P3/10 , A61P17/02 , A61P5/5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治疗糖尿病及其伤口愈合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槲皮素‑3‑O‑乙酸‑(3‑氯‑4‑硫代氨基)‑苯酯及其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其伤口愈合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芦丁为原料,经两次取代水解反应,再还原生成槲皮素‑3‑O‑乙酸,将其与硫化氢供体2‑氯‑4‑羟基硫代苯甲酰胺通过缩合反应成功制备了能够同时治疗糖尿病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化合物实体。在HUVECs细胞实验中,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了其能够促进HUVECs细胞生长,划痕实验和体外成小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在HepG 2细胞毒性实验中验证了此药物对肝细胞无损伤,又通过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治疗,验证了该化合物与市售药物二甲双胍具有相似的降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04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58689.X
申请日:2021-05-21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D311/30 , A61P17/02 , A61P3/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治疗糖尿病及其伤口愈合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槲皮素‑3‑O‑乙酸‑(4‑硫代氨基)‑苯酯及其在制备治疗糖尿病及其伤口愈合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芦丁为原料,经两次取代水解反应,再还原生成槲皮素‑3‑O‑乙酸,使其与硫化氢供体4‑羟基硫代苯甲酰胺通过缩合反应成功制备了能够同时治疗糖尿病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化合物实体。在HUVECs细胞实验中,细胞增殖实验验证了其能够促进HUVECs细胞生长,划痕实验和体外成小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在HepG 2细胞毒性实验中验证了此药物对肝细胞无损伤,又通过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治疗,验证了该化合物与市售药物二甲双胍具有相似的降糖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18037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0481067.7
申请日:2020-05-31
申请人: 湖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39/553 , A61P35/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氟尿嘧啶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化合物P1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2‑(5´‑氟尿嘧啶)乙酸‑乙基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酐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将5‑氟尿嘧啶进行一定的衍生之后,与乙基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通过化学键结合,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潜在的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细胞毒性实验验证了其抗肿瘤活性,并且联合铜离子使用,其对应的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显著增强。肿瘤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表明其抑制细胞增殖活性的能力,细胞转移实验也显示出其对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