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2282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010824.3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B23P9/02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孔强化的挤压芯棒及其设计方法、孔强化系统。该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待强化孔的危险截面在过盈挤压后的最大疲劳寿命;确定所述待强化孔的周向不同位置处在所述最大疲劳寿命下的挤压过盈量;基于所述挤压过盈量、所述待强化孔的半径,确定所述挤压芯棒横截面的轮廓线。经该设计方法所确定的挤压芯棒,可对待强化孔的挤压过盈量进行“按需分配”,即不均匀分配,实现待强化孔的等寿命强化,从而以最小的过盈挤压量实现最优的寿命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825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10824.3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B23P9/02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孔强化的挤压芯棒及其设计方法、孔强化系统。该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待强化孔的危险截面在过盈挤压后的最大疲劳寿命;确定所述待强化孔的周向不同位置处在所述最大疲劳寿命下的挤压过盈量;基于所述挤压过盈量、所述待强化孔的半径,确定所述挤压芯棒横截面的轮廓线。经该设计方法所确定的挤压芯棒,可对待强化孔的挤压过盈量进行“按需分配”,即不均匀分配,实现待强化孔的等寿命强化,从而以最小的过盈挤压量实现最优的寿命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23293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60423.5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21D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纵弯匹配振动的内孔强化装置,其包括工具头、第一压电陶瓷组件以及第二压电陶瓷组件,工具头用于伸入连接孔;第一压电陶瓷组件连接于工具头,第一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沿连接孔的轴向的振动,以使工具头沿轴向往复振动;第二压电陶瓷组件连接于工具头,第二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沿连接孔的径向的摆动,以使工具头能够间歇抵接于连接孔的孔壁和/或倒角的表面。通过第一压电陶瓷组件产生沿连接孔的轴向的振动,带动工具头沿连接孔的轴向往复振动,补偿摆动过程中沿连接孔的轴向的速度分量,调控锤击的角度,使之与待强化表面的角度匹配,沿待强化表面的法向进行锤击强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32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860423.5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21D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纵弯匹配振动的内孔强化装置,其包括工具头、第一压电陶瓷组件以及第二压电陶瓷组件,工具头用于伸入连接孔;第一压电陶瓷组件连接于工具头,第一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沿连接孔的轴向的振动,以使工具头沿轴向往复振动;第二压电陶瓷组件连接于工具头,第二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沿连接孔的径向的摆动,以使工具头能够间歇抵接于连接孔的孔壁和/或倒角的表面。通过第一压电陶瓷组件产生沿连接孔的轴向的振动,带动工具头沿连接孔的轴向往复振动,补偿摆动过程中沿连接孔的轴向的速度分量,调控锤击的角度,使之与待强化表面的角度匹配,沿待强化表面的法向进行锤击强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13879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793819.2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孔的强化方法及强化装置。连接孔的强化方法包括S1、选择预设尺寸的强化装置,强化装置的工作段上沿自身周向的部分区域的直径不小于连接孔的孔径,且部分区域的直径小于孔径;S2、将工作段伸入连接孔内,并使工作段在连接孔内绕连接孔的轴向螺旋前进。强化装置包括工作段,工作段用于伸入连接孔内并绕连接孔的轴向螺旋前进,工作段包括抵接部与凹陷部,抵接部位于工作段上沿自身周向的部分区域,凹陷部位于工作段上沿自身周向的另一部分区域,抵接部用于抵持连接孔的孔壁,凹陷部能够与孔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润滑粉末的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15138798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93819.2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孔的强化方法及强化装置。连接孔的强化方法包括S1、选择预设尺寸的强化装置,强化装置的工作段上沿自身周向的部分区域的直径不小于连接孔的孔径,且部分区域的直径小于孔径;S2、将工作段伸入连接孔内,并使工作段在连接孔内绕连接孔的轴向螺旋前进。强化装置包括工作段,工作段用于伸入连接孔内并绕连接孔的轴向螺旋前进,工作段包括抵接部与凹陷部,抵接部位于工作段上沿自身周向的部分区域,凹陷部位于工作段上沿自身周向的另一部分区域,抵接部用于抵持连接孔的孔壁,凹陷部能够与孔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润滑粉末的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17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334178.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B21D3/00 , B21D3/1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形零件变形校正方法及系统,其中的方法包括:对待处理零件的三维尺寸轮廓进行测量,获取待处理零件的第一变形分布规律;基于第一变形分布规律,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不同尺寸的曲面模具对待处理零件进行第一校正;获取第一校正后待处理零件的第二变形分布规律;基于第二变形分布规律,利用多点加载工装对待处理零件进行第二校正,直至待处理零件的变形量符合预设范围要求。利用上述发明能够实现对零件的高效、安全校正。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17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34178.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B21D3/00 , B21D3/1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形零件变形校正方法及系统,其中的方法包括:对待处理零件的三维尺寸轮廓进行测量,获取待处理零件的第一变形分布规律;基于第一变形分布规律,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利用不同尺寸的曲面模具对待处理零件进行第一校正;获取第一校正后待处理零件的第二变形分布规律;基于第二变形分布规律,利用多点加载工装对待处理零件进行第二校正,直至待处理零件的变形量符合预设范围要求。利用上述发明能够实现对零件的高效、安全校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