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0329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1528791.1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影像的呼吸道疾病随诊辅助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采集到的人体呼吸系统的二维影像数据重建支气管树空间三维数据;以支气管树空间三维数据为基础,识别每根支气管的中心线,并对每根支气管的中心线进行节点划分,计算每根支气管对应的所有节点的空间参数,寻找并剔除非二叉的无效节点,输出每根支气管的有效节点空间参数数据集,基于每根支气管的有效节点空间参数数据集,实现影像预设范围内支气管树各级支气管的直径、长度、数量、分叉角等参数精确输出计算;对多次CT扫描得到的每根支气管进行唯一编码,提取并输出相同编码支气管的形态参数变化序列,以辅助完成呼吸道疾病病程发展的随诊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83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37093.7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荧光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表面接触传播风险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选择荧光标记物和适合于荧光标记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光源;获取由荧光标记物得到的荧光标记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并确定荧光激发光谱;以最佳激发波长光源为光源,基于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激发光谱,采集目标风险场所传播后的环境物表荧光亮度,并参照传播前的环境物表荧光亮度,根据荧光强度差值识别目标风险场所内每个环境表面的传播风险等级。由此,可实现高风险暴露物表快速识别及表面接触暴露剂量量化评价,有效提升环境表面清洁消杀水平、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医院物表接触传播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03504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13998.8
申请日:2021-04-16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呼出飞沫动态释放的暖体假人及其模拟方法,其中暖体假人,包括假人体、加热部件、第一动作部件、第二动作部件和释放装置。假人体包括体部和可活动的头部,头部具有可开合的口部。加热部件用于给假人体加热至预设温度。第一动作部件带动头部相对于假人体活动。第二动作部件带动口部开合运动。释放装置在口部打开时向假人体外部输出粒状物。本发明实施例的暖体假人,第一动作部件使头部相对于体部活动实现头部多个角度的动作。第二动作部件使口部形成接近真人的开合运动。在口部打开的过程中,粒状物输出到假人体外。假人体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口部释放的粒状物接近于真人在动作过程中所形成的飞沫传播过程,测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2006772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0773496.1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1B3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整人体体外呼吸道建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多个目标个体呼吸系统进行断层扫描,采集多个目标个体的呼吸系统影像数据;根据多个目标个体的呼吸系统影像数据还原得到呼吸系统三维数据;以呼吸系统三维数据中呼吸道中心线末端节点空间位置作标为基础,基于理论呼吸道模型得到的形态学数据信息,通过空间三维坐标平移和旋转变换公式得到理论呼吸道空间;根据理论呼吸道空间基于预设的呼吸道迭代生长算法识别原始呼吸道空间几何形态,建立人体的完整呼吸道结构。该方法为呼吸道传染病暴露研究的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工具,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辅助分析临床诊断治疗也具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19978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0101212.4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16H20/10 , G06T17/00 , B33Y50/00 , B29C64/3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体外呼吸系统的建立方法及建立系统,包括: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目标个体的头部至胸腔进行扫描,得二维影像数据;根据二维影像数据,采用移动立方的三维重建算法生成三维实心模型;根据三维实心模型确定符合真实人体形态学结构的三维空心模型;根据三维空心模型,利用立体光固化成型法,采用三维打印机,以液态光敏树脂为材料,制得人体体外呼吸模型;获取呼吸量和呼吸频率;根据呼吸量和呼吸频率,利用呼吸气流模拟器和人体体外呼吸模型,得人体体外呼吸系统,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获得用于仿真真实人体呼吸状态的人体体外呼吸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给药剂量测量装置在评价药物颗粒个体给药剂量时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99785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2010101212.4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16H20/10 , G06T17/00 , B33Y50/00 , B29C64/3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体外呼吸系统的建立方法及建立系统,包括: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目标个体的头部至胸腔进行扫描,得二维影像数据;根据二维影像数据,采用移动立方的三维重建算法生成三维实心模型;根据三维实心模型确定符合真实人体形态学结构的三维空心模型;根据三维空心模型,利用立体光固化成型法,采用三维打印机,以液态光敏树脂为材料,制得人体体外呼吸模型;获取呼吸量和呼吸频率;根据呼吸量和呼吸频率,利用呼吸气流模拟器和人体体外呼吸模型,得人体体外呼吸系统,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获得用于仿真真实人体呼吸状态的人体体外呼吸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给药剂量测量装置在评价药物颗粒个体给药剂量时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83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0137093.7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荧光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境表面接触传播风险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选择荧光标记物和适合于荧光标记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光源;获取由荧光标记物得到的荧光标记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并确定荧光激发光谱;以最佳激发波长光源为光源,基于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激发光谱,采集目标风险场所传播后的环境物表荧光亮度,并参照传播前的环境物表荧光亮度,根据荧光强度差值识别目标风险场所内每个环境表面的传播风险等级。由此,可实现高风险暴露物表快速识别及表面接触暴露剂量量化评价,有效提升环境表面清洁消杀水平、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医院物表接触传播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47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77341.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二维CT影像的个体传播能力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不同目标个体呼吸系统的影像数据;基于影像数据,实现不同目标个体口咽、呼吸道、肺腔的三维形态体外重建;在口咽、呼吸道、肺腔形态特征仿生基础上,采用内衬液灌注法仿生人体呼吸道内壁黏液、呼吸气流加热加湿仿生呼吸道内环境温湿度、可调式呼吸气流模拟器仿生不同目标个体呼吸特征,建立兼具个体呼吸道形态和呼吸特征的体外仿生装置;通过将个体呼吸特征参数输入该体外仿生装置仿生飞沫呼出过程,获取目标个体飞沫呼出水平,开发基于呼出飞沫水平评价个体传播能力的方法,快速识别高呼出飞沫水平的潜在“超级传播者”。
-
公开(公告)号:CN11200677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73496.1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1B3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完整人体体外呼吸道建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多个目标个体呼吸系统进行断层扫描,采集多个目标个体的呼吸系统影像数据;根据多个目标个体的呼吸系统影像数据还原得到呼吸系统三维数据;以呼吸系统三维数据中呼吸道中心线末端节点空间位置作标为基础,基于理论呼吸道模型得到的形态学数据信息,通过空间三维坐标平移和旋转变换公式得到理论呼吸道空间;根据理论呼吸道空间基于预设的呼吸道迭代生长算法识别原始呼吸道空间几何形态,建立人体的完整呼吸道结构。该方法为呼吸道传染病暴露研究的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工具,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辅助分析临床诊断治疗也具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133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20566.2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面罩、呼吸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适用于内镜检查,所述分体式面罩包括鼻部罩体、口部罩体和连接件,所述鼻部罩体和所述口部罩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鼻部罩体形成有吸氧管接口,用于连接外置供氧设备以向所述鼻部罩体内供氧;所述口部罩体形成有内镜检查口,用于通过胃镜等内镜检查器材。所述鼻部罩体还包括鼻部压力传感器和鼻部吸引器接口,分别用于监测所述鼻部罩体内的压力及抽吸所述鼻部罩体内的气溶胶,并且/或者,所述口部罩体还包括口部压力传感器和口部吸引器接口,分别用于监测所述口部罩体内的压力及抽吸所述口部罩体内的气溶胶,所述鼻部罩体和所述口部罩体用于分别贴合于佩戴者的面部而不相互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