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琴引力波探测器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87696.0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动力学与航天器轨迹优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琴引力波探测器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利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分析天琴引力波探测器中任一航天器的机械能变化;根据机械能变化特点和轨道动力学特征确定采用二体模型下的密切轨道根数表征航天器状态;根据密切轨道根数建立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下的月球飞越映射关系;利用月球飞越映射关系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快速映射模型;根据快速映射模型建立地月系统内抬升轨道的转移轨道优化模型,以计算最佳转移轨道。由此,解决了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下无法为飞越定义明确边界条件,设计的月球飞越轨迹模型只能依赖数值积分,耗时长,难以直接应用于优化等问题。

    液压装置
    2.
    发明公开
    液压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404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11433.1

    申请日:2023-10-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筒、活动件、弹性密封件、弹性驱动件和线圈;第一端盖位于第二端盖背离液压筒的一侧,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沿活动件的延伸方向活动相连,第二端盖与液压筒相连,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弹性密封件均围设于活动件的外周,弹性密封件位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弹性密封件径向的一侧抵接于活动件,另一侧抵接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中的一者;线圈与第二端盖相连,线圈用于产生磁场,磁场作用于第一端盖,以使第一端盖受到沿活动件的延伸方向的磁力,弹性驱动件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相连,第一端盖受到的弹性驱动件的弹性力与磁力的方向相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压装置,可以减少液压装置中油液的外泄。

    一株低营养栅藻及其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65674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83796.0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胡洪营 李鑫 杨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一株低营养栅藻Scenedesmus sp.LX1及其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首先在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接种该株栅藻后,通过藻细胞的光合作用,栅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二级出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进一步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氮磷浓度。由于该株栅藻可在低营养环境中生长,因此可将二级出水中的氮磷去除到很低水平,从而最大程度减小水华爆发的风险;利用该株栅藻去除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的氮磷是一种生态友好、成本低廉、经济高效、易于利用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具有藻细胞易培养、氮磷去除效果好等优点。

    一种日心构型引力波探测器转移轨道优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9440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513798.0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日心构型引力波探测器转移轨道优化方法及装置,属于探测器轨道优化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转移轨道初始状态约束和末端状态约束;将转移轨道分为地心段、月心段、日心段,建立引力波探测器在各分段的二体动力学模型并求解;根据求解结果,结合初始状态约束和末端状态约束,构建转移轨道优化问题并求解,得到转移轨道优化方案的初始解;基于分段结果,建立考虑各摄动影响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自适应模型延拓算法对初始解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转移轨道优化方案。本发明通过建立多阶段考虑各摄动影响的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得到的转移轨道优化结果可有效降低引力波探测器转移过程的能量消耗,为引力波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种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和它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6567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910083797.5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胡洪营 杨佳 李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Y02P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的小球藻,命名为小球藻YJ1,菌种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3037。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小球藻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它以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作为培养基生长,不需要外加氮磷等营养元素,可减少生物柴油生产的成本和减轻水资源负担。利用该小球藻构建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可获得生物柴油,是一种生态友好、成本低廉的污水再生利用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一种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和它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565675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83797.5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胡洪营 杨佳 李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Y02P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小球藻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的小球藻,命名为小球藻YJ1,菌种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3037。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小球藻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它以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作为培养基生长,不需要外加氮磷等营养元素,可减少生物柴油生产的成本和减轻水资源负担。利用该小球藻构建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可获得生物柴油,是一种生态友好、成本低廉的污水再生利用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