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62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15241.0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1B5/346 , A61B5/338 , A61B5/00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心电信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心电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预设算法对纸质心电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得到目标心电图像;对目标心电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心电信号特征;基于预先训练的设定网络模型对心电信号特征进行识别,得到心电信号识别结果;预设算法至少包括低通滤波算法、高斯模糊算法、二值法、膨胀法以及基于八邻域稀疏性的降噪算法中的一种。该方法通过在提取心电信号特征识别之前采用预设算法对纸质心电图像进行降噪处理,提高了心电信号与噪声的对比度,确保了后续心电信号特征提取的精确性,通过设定网络模型对心电信号特征进行识别,有效提升了不同心电信号的识别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28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7356.1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3 , G06F17/16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天然气网络线性化时域等值方法及装置,属于天然气网络动态建模和计算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天然气网络中各管道的空间差分参数,基于预测时间段内各节点的压力变化情况及流量变化情况,计算各管道的压力参考值及流量参考值,进而计算各管道的迭代参数和各节点的迭代参数,以得到天然气网络时域迭代矩阵;基于时域迭代矩阵,计算天然气网络中耦合节点的压力‑流量灵敏度参数,该灵敏度参数和耦合节点的压力变化情况及流量变化情况即构成天然气网络的对外等值模型。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天然气网络与其他能源网络的互联互通,还可以有效保护天然气网络管理主体的数据隐私,有助于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721904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25006.X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策略校验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输入端、网络策略校验单元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用于输入网络拓扑、网络策略及待验证的约束;所述网络策略校验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拓扑、网络策略及待验证的约束,并基于获取的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输出网络校验结果;所述输出端,用于输出约束满足信息、错误定位信息和错误修复建议。本发明实施例将模块化程序设计引入网络校验,能够降低网络策略校验工具设计时的复杂度,便于进行工作量的切分实现敏捷开发,使网络策略校验工具的调试维护、问题定位简单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507420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898650.2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4L12/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接收到的每个网络数据包进行识别,获取到每个网络数据包的标记位信息,所述标记位信息是根据每个网络数据包对应的网络流中下一预设时段内的网络数据包发送状态确定得到的;根据所述标记位信息和预设拥塞信号类型,生成对应的拥塞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预测交换机和端侧之间的拥塞状态,在不引起网络丢包和较高队列的前提下,改善端侧的拥塞控制机制,提高了拥塞状况判断的准确率和网络整体的带宽利用率,达到节约网络成本、优化上层应用的吞吐和时延等性能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6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080521.7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4L45/655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域网包分类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多域网包分类规则集确定查找引擎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配置信息配置到所述查找引擎中;将待处理的多域网包输入到所述查找引擎中,得到相应的分类规则匹配结果,以完成基于所述分类规则匹配结果对所述多域网包的分类处理;其中,所述查找引擎为顶层查找模块和执行查找模块连接到片上网络得到的电路结构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多域网包分类处理方法,通过查找引擎对输入的多域网包进行分类处理,降低了分类的时延,提高网包分类的吞吐速度,同时能够根据片上网络进行配置,从而适应不同的网包分类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69829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320866.5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箱,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其中,温控箱包括:箱体组件、半导体制冷片以及控制组件;箱体组件包括隔板、筒状的箱身以及箱门;箱门可活动地安装在箱身的开口处并用于封闭箱身的开口;隔板可活动地安装在箱身内并用于与箱身、箱门和半导体制冷片共同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热腔和冷腔,隔板能够沿箱身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热腔和冷腔的腔体大小均可变;半导体制冷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并紧固安装在隔板上,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位于冷腔内,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位于热腔内;热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贯通箱身内外且开口大小可变的散热孔,散热孔用于将热腔内的热量导出到箱身外,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控制热腔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982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20866.5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箱,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其中,温控箱包括:箱体组件、半导体制冷片以及控制组件;箱体组件包括隔板、筒状的箱身以及箱门;箱门可活动地安装在箱身的开口处并用于封闭箱身的开口;隔板可活动地安装在箱身内并用于与箱身、箱门和半导体制冷片共同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热腔和冷腔,隔板能够沿箱身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热腔和冷腔的腔体大小均可变;半导体制冷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并紧固安装在隔板上,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位于冷腔内,半导体制冷片的制热端位于热腔内;热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贯通箱身内外且开口大小可变的散热孔,散热孔用于将热腔内的热量导出到箱身外,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控制热腔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273423.7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读取CEST信号累积的磁共振分子成像方法、系统。方法包括:通过磁共振成像设备在每个重复时间内施加N个针对待检测对象的CEST饱和脉冲;在前N‑1个CEST饱和脉冲中的每个CEST饱和脉冲之后,采用低分辨率、小角度的读取方式进行信号读取,得到N‑1个第一类信号;在第N次CEST饱和脉冲之后,采用高分辨、大角度的读取方式进行信号读取,得到第二类信号以对第一类信号进行补偿,并根据补偿后的第一、二类信号得到待检测对象的N幅饱和加权磁共振图像。该方法可提升CEST成像信噪比和鲁棒性,并可以根据N个读出信号动态变化,具有更好的定量性,如降低组织纵向弛豫(T1)影响,得到质子交换率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02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1157317.2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侵入式负荷智能分解和优化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如何实现在总线上测量用电器用电数据以及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测量用户端用电数据和环境参数,利用无线通讯方式传输数据并处理数据,利用滑动窗口截取功率、功率因数、环境参数并进行标准化;输入训练好的带有Attention算法的LSTM神经网络分解出各用电器功率和开关状态,并根据环境参数等确定是否需要施加控制,通过继电器对用电器进行开关控制。本发明使用总线功率、功率因数的时间序列作为主要数据,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负荷情况的影响,对复杂的总线用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分解,从而实现一对多的测量,既降低了传感器的数量,也能获得相对精确的测量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02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57317.2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侵入式负荷智能分解和优化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如何实现在总线上测量用电器用电数据以及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测量用户端用电数据和环境参数,利用无线通讯方式传输数据并处理数据,利用滑动窗口截取功率、功率因数、环境参数并进行标准化;输入训练好的带有Attention算法的LSTM神经网络分解出各用电器功率和开关状态,并根据环境参数等确定是否需要施加控制,通过继电器对用电器进行开关控制。本发明使用总线功率、功率因数的时间序列作为主要数据,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负荷情况的影响,对复杂的总线用电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分解,从而实现一对多的测量,既降低了传感器的数量,也能获得相对精确的测量结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