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298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35430.6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控制优化模型,以低成本高效获得高纯度液态污染物和CO2为寻优目标,构造自适应罚函数将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转变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实现参数的实时、精确、稳定控制;辅以烟气预洗涤降温、多级中间冷却和塔顶除雾等手段,实现污染物和CO2的高效捕集。本发明吸收过程与解吸过程解耦,进行各级温度‑pH‑液气比与富液流量‑解吸温度的协同调控,实现高效低能耗污染物和CO2的协同捕集‑再生‑浓缩,降低了现有烟气净化系统与碳捕集系统分离运行的高昂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1298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235430.6
申请日:2022-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污染物与CO2协同吸收‑解吸解耦控制优化模型,以低成本高效获得高纯度液态污染物和CO2为寻优目标,构造自适应罚函数将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转变成无约束优化问题,实现参数的实时、精确、稳定控制;辅以烟气预洗涤降温、多级中间冷却和塔顶除雾等手段,实现污染物和CO2的高效捕集。本发明吸收过程与解吸过程解耦,进行各级温度‑pH‑液气比与富液流量‑解吸温度的协同调控,实现高效低能耗污染物和CO2的协同捕集‑再生‑浓缩,降低了现有烟气净化系统与碳捕集系统分离运行的高昂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5219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45143.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01D53/14 , B01D53/75 , B01D53/78 , B01D53/96 , B01D53/50 , B01D53/54 , B01D53/60 , B01D53/62 , B01D53/68 , C01B32/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传质‑反应调控的分区多级循环CO2捕集浓缩方法,本发明采用多级循环吸收、智能多因子调控、预洗涤降温、级间冷却、级后水洗、浆液清洗、冷却水余热利用、小粒径高密度喷淋等多元手段,以低成本低能耗稳定高效为寻优目标,在CO2高效捕集的同时,有效抑制二次污染物生成,实现CO2的高效率捕集、低能耗解吸、高纯度浓缩。采用的多级循环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气溶胶脱除、提高碳捕集效率、维持吸收速率和富液浓缩,降低了碳减排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8009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21694.6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站内电池单体循环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预测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采集多个电池容量循环退化的历史测试数据,提取反映电池退化信息的初步特征,通过弹性网络对初步特征进行筛选,提取对电池循环寿命预测结果影响的敏感程度高的二次特征作为最终训练特征,以防止训练的过拟合,接着利用筛选出的二次特征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最终求出神经网络模型的最优权值矩阵,并利用训练完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电池未来寿命进行预测。本发明可以无视电池的具体类型,直接利用其运行数据进行预测,而不用考虑电池内部的具体结构和构造,与电池模型预测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和简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406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68875.5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烟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装置,涉及污染物测量技术领域。在执行所述方法时,先获取多个测孔的测孔位置,再分别在多个测孔的深度方向上布置多个测点,然后确定多个测孔分别对应的平均通量以及多个测孔在深度方向上的多个测点分别对应的通量,最后根据多个测孔分别对应的平均通量以及多个测孔在深度方向上的多个测点分别对应的通量,确定多个测孔分别对应的等效测点,以利用多个测孔分别对应的等效测点,对烟气污染物进行测量。这样,通过多个测孔分别对应的平均通量以及多个测孔在深度方向上的多个测点分别对应的通量确定等效测点,利用等效测点对烟气污染物进行测量,可以提高对烟气污染物进行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2696.0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二氧化碳排放测算及系统运行参数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燃煤机组环保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煤燃机组环保系统的子系统设备参数、运行参数及影响因素指标;计算煤燃机组环保系统的总电耗,基于总电耗生成电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模型;构建设备运行电流和系统阻力时间函数、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碳转化时间函数,基于计算模型、设备运行电流和系统阻力时间函数及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碳转化时间函数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实时测算模型;将运行参数输入至二氧化碳排放实时测算模型,输出二氧化碳排放实时测算结果,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实时测算结果对煤燃机组环保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调整,能够实现燃煤机组减污降碳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583706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811324491.X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系统接纳电动汽车能力的多元优化评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多元优化评估方法包括步骤:输入电力系统的网架信息;设置充电场景及电动汽车规模;构建配电系统运行模型;缺供电量裕度与N‑1约束;考虑不同种类负荷的需求侧响应;配电系统潮流分析,并判断各约束的越限情况;而后得到多元优化评估结果,并与已有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配电系统规划意见。本发明研究了N‑1安全性需求、需求侧响应参与运行和系统负荷缺供电量裕度对配电系统接纳电动汽车能力的影响。采用本发明模型,可以在计及需求侧响应的前提下,获得全网以及各充电站节点对电动汽车的接纳能力,同时兼顾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19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010040098.5
申请日:2010-01-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9K11/5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1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用高亮度硅酸钡基蓝绿色荧光粉,其配方组成式为:(Ba1-xAx)2Si3O8:yEu,zRe;其中A为碱土族Mg、Ca、Sr元素的一种或两种,Eu为主要的稀土发光中心离子发蓝绿光,Re为辅助的稀土发光离子,其中0≤x<0.40;0<y<0.15;0≤z<0.06。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对经固相混合配料法结合湿法球磨工艺制备的烧成用混合料采用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工艺,调控稀土离子激活碱土硅酸钡基质荧光粉的晶体场结构,使荧光粉在紫外激发时具有高发光亮度和良好材料使用性能。本发明制得的荧光粉经过结构优化调控,有效提高了发光强度,改善了显示指数,同时具有材料稳定性高、无毒副作用、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可广泛用于白光LED照明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79314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61063.1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一种脱硫除雾器堵塞、结垢解决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脱硫系统随着长期运行,除雾器会出现堵塞、结垢的问题。本发明的工艺水箱与石膏脱水系统、制浆系统和吸收塔连接,工业水箱与石膏脱水系统和废水系统连接,石膏脱水系统与制浆系统连接,石膏脱水系统和制浆系统与吸收塔连接,除雾器冲水回收箱接入工艺水箱和一级吸收塔连接的管路上,一级吸收塔与除雾器冲水回收箱连接,除雾器冲水回收箱与废水系统连接,除雾器冲水回收箱接入石膏脱水系统与废水系统连接的管路上。本发明的一种脱硫除雾器堵塞、结垢解决控制系统及方法具有良好生产显著的环保效益、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398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98728.4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相高效吸收耦合固相低能耗脱附的碳捕集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液相吸收CO2部分、吸收产物脱水部分、吸收产物干化解吸部分、CO2分离提纯部分和吸收剂溶液制备部分,吸收产物脱水部分分别与液相吸收CO2部分、吸收产物干化解吸部分相连通,吸收产物干化解吸部分与CO2分离提纯部分、吸收剂溶液制备部分相连通,吸收剂溶液制备部分与液相吸收CO2部分相连通。本发明在发挥固体吸收剂液相高效捕集CO2优点的同时,分离固相吸收产物,大幅度减少吸收产物中水含量,进而减少吸收产物解吸脱附过程水的蒸发潜热,实现CO2解吸能耗的大幅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