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井基坑无倒撑换撑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2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41306.1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工作井基坑无倒撑换撑装置及方法,包括:工作井的围护结构主要包括竖向的地下连续墙和水平方向的砼支撑、钢支撑;待基坑开挖完毕之后开始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要从下向上依次拆除全部的支撑及其围檩结构;利用本支护优化设计方法,兼顾基坑开挖阶段、主体结构施工拆撑阶段以及盾构井使用阶段的强度要求,对砼支撑和围檩的位置进行优选设计,在后期的拆撑过程中保留第四道砼支撑及其围檩(剩余支撑从下往上依次拆除),使其兼做主体结构的主体中板和环框梁结构;该方法通过基坑支护的优化设计,优选砼支撑‑围檩的位置,将临时性支撑优化为永久性支护结构,不但节省了施工材料,简化了施工工序,更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一种测试注浆对构筑物抬升影响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099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44736.7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注浆对构筑物抬升影响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模型箱、模拟物、注浆单元和监测单元;模型箱内装填有透明土;模拟物埋设在透明土内,包括构筑物模型和隔离板,隔离板设置在构筑物模型侧面的底部;注浆单元包括注浆针头,注浆针头设置在模拟物周侧;监测单元包括压力监测模块、千分表和应变片,压力监测模块监测注浆针头、构筑物模型和隔离板周侧的压力,千分表抵在构筑物模型上,应变片贴在构筑物模型底部。通过本发明为实际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还原现实中不同环境中注浆对构筑物抬升的可视化测试以及注浆浆液的扩散规律。

    一种可回收锚索回收期支护桩水平位移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70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010356831.8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回收锚索回收期支护桩水平位移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基坑开挖到底时支护桩水平变形数据,采用非极限土压力计算公式反算支护桩所受土压力;获得支护桩所受土压力后,建立回收期荷载结构模型,计算锚索回收过程中支护桩水平位移变形。当基坑开挖到底锚索回收之前,用于计算锚杆回收时支护桩位移变形情况,防止因盲目回收导致基坑变形过大。计算中首先根据基坑开挖到底时支护桩水平变形数据,采用非极限土压力计算公式反算支护桩所受土压力,根据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理论,建立荷载结构模型,计算锚索回收过程中支护桩水平位移变形情况,准确的求得锚索回收过程中支护桩变形情况,确保基坑安全。

    一种地下油罐液化上浮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3691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810044672.0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油罐液化上浮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油罐液化上浮试验效率较低、地下油罐液化上浮位移量与存油量的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能够有效的研究地震液化对地下油罐的上浮响应,能够得到地下油罐上浮位移与存油量的关系,能够实时的监测饱和土层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油罐的上浮位移;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可视化的模型箱,模型箱的内部填充饱和砂土,饱和砂土中设置油罐;模型箱的底部设有竖直加载系统,模型箱的两侧设有水平加载系统,由加载系统控制模型箱向水平、竖直方向振动,以模拟不同振动作用下油罐的上浮响应。

    模拟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新型地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08105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089139.0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拟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新型地层材料,由模型粉质黏土、模型砂卵石土两种模型土组合而成。模型粉质黏土与模型砂卵石可以通过角度α的改变,模拟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不同的组合方式。重晶石粉500~515份,黏土630~645份,细砂1270~1280份,细石英砂510~515份,凡士林40~45份,硅油20~25份,水210~220份,多种材料拌合均匀可得模型粉质黏土。细砂2000~2150份,粗砂400~435份,重晶石粉400~435份,水70~80份,多种材料拌合均匀可得模型砂卵石土。该模型土考虑了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粉质黏土及砂卵石特有的物理特性与水理特性,能较精确满足与原型土的相似关系,参数变化范围广,力学性质稳定,且原材料价格低廉容易获取,配制简便。

    一种基于自适应步长的非饱和土动力数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5278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810083355.X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步长的非饱和土动力数值计算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算精度和效率不能很好的统一、时间步长不能自动调整的问题,具有能够精确的评估计算误差并提高计算的效率,节省计算时间,能够准确的描述非饱和土的变形特征的效果,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固相位移误差、孔隙水压误差和孔隙气压误差的评估,通过实时计算数值分析中的固相位移误差、孔隙水压误差和孔隙气压误差,以混合误差作为固相位移误差、孔隙水压误差和孔隙气压误差的函数,并将混合误差作为时间步长调整的依据,精确的评估计算非饱和土动力数值误差,实时调整计算时间步长。

    一种砼围檩与玻璃纤维筋围护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79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2938.X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砼围檩与玻璃纤维筋围护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内设置玻璃纤维筋;围护结构通过三角托架及吊筋与砼围檩固定连接;多个三角托架均布在砼围檩长度方向的上方,三角托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侧边、下侧边、斜边,两条侧边互为垂直;上侧边通过若干膨胀螺栓固定在围护结构上,下侧边与砼围檩的上部钢筋焊接,下侧边与吊筋的上部固定连接,吊筋的下部伸入砼围檩中,然后与砼围檩一起浇筑固定。避免了围护里设置锚筋与砼围檩锚固,防止盾构机在破除围护结构时磨损刀具;解决了基坑围护结构采用玻璃纤维筋时,固定砼围檩的吊筋无法与玻璃纤维筋焊接,导致砼围檩无法固定在围护结构上的问题。

    一种可回收锚索回收期支护桩水平位移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7041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56831.8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回收锚索回收期支护桩水平位移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基坑开挖到底时支护桩水平变形数据,采用非极限土压力计算公式反算支护桩所受土压力;获得支护桩所受土压力后,建立回收期荷载结构模型,计算锚索回收过程中支护桩水平位移变形。当基坑开挖到底锚索回收之前,用于计算锚杆回收时支护桩位移变形情况,防止因盲目回收导致基坑变形过大。计算中首先根据基坑开挖到底时支护桩水平变形数据,采用非极限土压力计算公式反算支护桩所受土压力,根据弹性地基杆系有限元理论,建立荷载结构模型,计算锚索回收过程中支护桩水平位移变形情况,准确的求得锚索回收过程中支护桩变形情况,确保基坑安全。

    模拟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67252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214217.1

    申请日:2019-12-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模拟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既有模型隧道和新建模型隧道位于模型箱不同层面位置,新建模型隧道上设置有钢套筒,模型箱对应钢套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推顶设备和拉拔设备,推顶设备和拉拔设备分别与钢套筒两端活动连接;模型隧道上固定设置有监测元件,监测元件与数据采集仪电连接。通过模型箱模拟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不同的相对位置以及不同的地层,通过钢套筒、推顶设备和拉拔设备控制新建模型隧道的动态施工过程,在模型土上放置砝码模拟不同的局部载荷。最后通过监测元件对模型隧道的变形、管片内力、土压力以及环缝张开量等数据进行采集,进而准确反映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的变形及力学特性。

    模拟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新型地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0810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89139.0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拟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新型地层材料,由模型粉质黏土、模型砂卵石土两种模型土组合而成。模型粉质黏土与模型砂卵石可以通过角度α的改变,模拟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不同的组合方式。重晶石粉500~515份,黏土630~645份,细砂1270~1280份,细石英砂510~515份,凡士林40~45份,硅油20~25份,水210~220份,多种材料拌合均匀可得模型粉质黏土。细砂2000~2150份,粗砂400~435份,重晶石粉400~435份,水70~80份,多种材料拌合均匀可得模型砂卵石土。该模型土考虑了黄河地区冲洪积复合地层粉质黏土及砂卵石特有的物理特性与水理特性,能较精确满足与原型土的相似关系,参数变化范围广,力学性质稳定,且原材料价格低廉容易获取,配制简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