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的闪蒸空气雾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6906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81545.8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的闪蒸空气雾化系统及控制方法,闪蒸空气雾化系统包括燃气轮机,燃气轮机通过尾喷管排出高温废气,排气管道内部设置有热能回收装置,热能回收装置输出电力并通过电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连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输出压缩空气并连通水喷雾装置;热能回收装置输出高温去离子水并连通水喷雾装置,具有大液滴直径的闪蒸雾化喷嘴将高温去离子水和压缩空气转化为喷雾,供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使用,利用水滴的闪蒸作用,减少了喷嘴数量,减少喷嘴对进气系统的扰动影响;该系统以燃气轮机余热作为能量来源供水喷雾装置工作,提高了燃气轮机整体的热运行效率;系统运行采用逻辑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基于燃气轮机级间流场参数测量的喷水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657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33552.4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气轮机级间流场参数测量的喷水量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燃气轮机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级间流场测量模块,用于通过压气机级间流场参数测量装置,采集级间流场参数;各级液滴蒸发量计算模块,用于通过干压缩试验获取干压缩过程级间流场的参数,通过湿压缩试验获取湿压缩过程级间流场的参数,并计算液滴的蒸发量;加湿喷水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液滴蒸发量与给定喷水量的比较结果进行喷水量控制和调整。本发明能够定量的表示燃气轮机喷水后压气机内的压缩过程中有多少液态水蒸发转化为了气态水,并建立一套定量的湿压缩测量及评价体系,并以此来调控喷水量。

    一种二次空气调节机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510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52973.0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涡轮叶片冷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二次空气调节机构及方法,其包括风扇、燃气发生器、主轴、设备壳和空气调速机构,所述风扇、燃气发生器、主轴均位于设备壳的内部,所述风扇、空气调速机构、燃气发生器依次连接于主轴的外表面,所述空气调速机构包括拉杆组件和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包含若干个叶片,所述拉杆组件与其中一个叶片相连接。本发明具有根据飞机发动机处于的工况,对百叶窗的开合进行调整,提升飞机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燃料消耗降低,减少尾气排放,节省燃料支出的资金,提高流经涡轮叶片的冷空气,有利于保证涡轮叶片的安全及使用寿命,通过后台阶缝有利于集中冷气冷却换热恶劣区域的效果。

    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的闪蒸空气雾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69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81545.8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的闪蒸空气雾化系统及控制方法,闪蒸空气雾化系统包括燃气轮机,燃气轮机通过尾喷管排出高温废气,排气管道内部设置有热能回收装置,热能回收装置输出电力并通过电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连接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输出压缩空气并连通水喷雾装置;热能回收装置输出高温去离子水并连通水喷雾装置,具有大液滴直径的闪蒸雾化喷嘴将高温去离子水和压缩空气转化为喷雾,供给燃气轮机的压气机使用,利用水滴的闪蒸作用,减少了喷嘴数量,减少喷嘴对进气系统的扰动影响;该系统以燃气轮机余热作为能量来源供水喷雾装置工作,提高了燃气轮机整体的热运行效率;系统运行采用逻辑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一种二次空气调节机构及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85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52973.0

    申请日:2024-0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涡轮叶片冷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二次空气调节机构及方法,其包括风扇、燃气发生器、主轴、设备壳和空气调速机构,所述风扇、燃气发生器、主轴均位于设备壳的内部,所述风扇、空气调速机构、燃气发生器依次连接于主轴的外表面,所述空气调速机构包括拉杆组件和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包含若干个叶片,所述拉杆组件与其中一个叶片相连接。本发明具有根据飞机发动机处于的工况,对百叶窗的开合进行调整,提升飞机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燃料消耗降低,减少尾气排放,节省燃料支出的资金,提高流经涡轮叶片的冷空气,有利于保证涡轮叶片的安全及使用寿命,通过后台阶缝有利于集中冷气冷却换热恶劣区域的效果。

    一种燃气轮机中心拉杆和前轴头端面锁定结构及锁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0557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822377.0

    申请日:2023-12-27

    Inventor: 仝晓东 刘磊 王星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燃气轮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燃气轮机中心拉杆和前轴头端面锁定结构及锁定方法。本结构包括中心拉杆和前轴头,所述前轴头中心位置设置有间隙齿,所述中心拉杆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间隙齿相对应的配合齿,配合齿呈倒梯形;所述配合齿的间隙内设置有锁定键。所述锁定键的顶部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卡装于所述前轴头内。所述锁定键包括锁定环和键齿,所述键齿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均匀设置于锁定环下侧;本结构装配过程仅需将中心拉杆推入前轴头,再将卡簧卡住即可,便于中心拉杆的装配,减小了装配难度,进而节约装配时间。锁定键能够防止中心拉杆与前轴头相对转动,仅需卡簧卡接,便于安装与拆卸。

    一种燃气轮机轴承环形供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434890U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21410862.2

    申请日:2023-06-05

    Inventor: 仝晓东 刘磊 王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润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轮机轴承环形供油装置。一种燃气轮机轴承环形供油装置,包括轴承和环形集油环,所述轴承设置于轴承支撑座上,环形集油环设置于所述轴承的轴向内侧,所述环形集油环内设置有滑油喷嘴,所述滑油喷嘴进油端连接有供油接口,所述供油接口设置于所述轴承座的外侧;所述滑油喷嘴的出油口设置于其出油端的侧面,与所述轴承需润滑冷却的部位相对应;本装置紧贴于轴承侧面,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占用轴向空间更少;通过一个供油接口给予各个滑油喷嘴平均分配,能够满足各处的润滑的同时便于添加润滑油。

    一种燕尾型槽与榫头的固定定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9865746U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20543674.0

    申请日:2023-03-20

    Inventor: 刘磊 仝晓东 王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榫卯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燕尾型槽与榫头的固定定位结构。本结构包括榫头、榫槽、定位销和锁紧套,所述榫槽的底部中间位置开有沉头销孔,所述沉头销孔内安装有所述锁紧套,所述锁紧套端部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卡装于所述沉头销孔内;所述榫头底部开有销孔,所述定位销安装于所述锁紧套及所述销孔内本结构能有效保证榫头在榫槽中的位置,防止榫头松动,使定位更加准确;定位销能够拆卸,便于重复利用。

    一种可调节发动机出口通流面积的尾喷管

    公开(公告)号:CN220979701U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23097913.3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喷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发动机出口通流面积的尾喷管,本装置包括:内壳、外壳和推拉杆,所述内壳和外壳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外壳套接在所述内壳的外围且与所述内壳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相通,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内壳的前端部与燃气涡轮固定连接,所述内壳远离与燃气涡轮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筒;本装置结构简单,采用从侧边放气,实现调节通流面积的方法,大大减小了从正后方调节通流面积时需克服的气动力。

    一种棕树型榫头锁紧机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492340U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20543687.8

    申请日:2023-03-20

    Inventor: 刘磊 仝晓东 王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榫头锁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棕树型榫头锁紧机构,包括叶片和鼓盘,还包括锁板,叶片上固设有榫头,鼓盘上开设有榫槽,叶片通过榫头和榫槽的配合可拆卸连接在鼓盘上,锁板宽度方向两端卡接在叶片与鼓盘之间,锁板长度方向两端卡接在相邻叶片之间,锁板中部固设有锁板止动牙,锁板止动牙能够卡在叶片开设的止动槽内,锁板止动牙为弧形结构并能够弯曲;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锁板通过固设锁板止动牙,锁板止动牙能够弯折并卡在止动槽内,限制叶片的横向移动,保证叶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2)锁板上固设限位台,限位台能够与鼓盘上开设的榫槽的边缘匹配,进一步限制叶片的横向移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