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时应用于实验室和潮滩现场的泥沙冲刷起动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24215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0662100.X

    申请日:2016-08-12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应用于实验室和潮滩现场的泥沙冲刷起动测量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控制端和测量端;其中,测量端包括呈筒状结构的反应器以及位于反应器内的剖面流速仪、浊度传感器和传动装置,所述剖面流速仪和浊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端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连接柱和转桨,所述电机与转桨通过连接柱传动连接;所述反应器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电机固定在盖板上;所述反应器底部中心设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顶部设有与其相互配合连接的槽盖,所述反应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阀和出水阀,所述反应器底部连接底板或连接环形加长撑板。本发明泥沙冲刷起动测量系统能够同时应用于实验室和潮滩现场的泥沙冲刷起动测试。

    一种用于潮间带潮滩底床局部冲淤变形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805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69484.5

    申请日:2021-01-19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潮间带潮滩底床局部冲淤变形的监测装置,属于微地貌演变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包括监测组件、导流组件和无线信号传输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监测箱,各监测箱内部通过升降轴安装有摄像机;各所述监测箱下方固定有内部设有蓄电池的底座,所述底座一侧活动连接有避免监测箱下沉的支撑杆;底座和支撑杆将监测箱固定在滩体内部,升降轴使得摄像机镜头与滩面齐平,实现了潮间带潮滩极浅水时段内床面冲淤变形测量,解决了传统仪器无法测量极浅水深条件下的床面变形的问题。监测箱上设有对床面变形定量的刻度线,便于定量化获取床面变形过程,使得极浅水时段的床面变形数字化。

    一种可控制地下水水位的泥沙冲刷实验水槽

    公开(公告)号:CN112526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27659.X

    申请日:2020-11-24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3/24 G01M1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地下水水位的泥沙冲刷实验水槽,包括实验水槽和控制水槽,实验水槽分为上实验槽和下实验槽,上实验槽和下实验槽之间设置有透水板,上实验槽内设置有动力搅拌机构,实验水槽的上实验槽上设置有入水口,实验水槽的下实验槽槽壁上设置有出水口,控制水槽包括水源桶,水源桶内设置有浮筒,浮筒上连接有控制浮筒上下运动的传动装置,进水口连接水源桶。该水槽能够考虑到地下水对于泥沙冲刷的影响,更准确地对泥沙冲刷情况进行模拟,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大小的粒径,选择最优提高排水效率,能够灵活控制地下水水位。

    潮滩近底边界层水沙观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76430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29922.5

    申请日:2014-01-23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1C13/00

    CPC分类号: G01C1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滩近底边界层水沙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研究滩面的水动力条件、地质条件确定相关参数;根据确定的相关参数,在所述研究地点处安装观测支架;在观测支架完成安装之后,安装观测仪器,并采集数据;采集数据完成之后,回收所述观测仪器和所述观测支架,并处理所采集的数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潮滩近底边界层水沙观测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滩面近底边界层水沙观测方法及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且近底层分辨率高的优点。

    一种兼顾消浪的海岸浮动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7562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41460.2

    申请日:2024-01-11

    IPC分类号: C02F3/32 A23K50/8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消浪的海岸浮动湿地系统,所述浮动湿地系统由多个浮动湿地单元沿海岸线等距排布而成,每个浮动湿地单元由多个呈矩阵式排布的浮床标准模块组成;在每个浮动湿地单元下方还设有消浪网;每个浮床标准模块依次由旦尼尔纤维层、椰丝层、EVA层以及旦尼尔纤维层组成,四层材料由发泡胶粘连固定;浮床标准模块上挖有种植孔,种植孔的深度小于浮床标准模块的厚度;种植孔内种植有盐沼植物;多个呈矩阵式排布的浮床标准模块之间由穿线管贯穿固定连接,每个浮动湿地单元底部四角均采用不锈钢绳与沉底的重力锚固块固连。

    一种用于潮间带潮滩底床局部冲淤变形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80582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0069484.5

    申请日:2021-01-19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潮间带潮滩底床局部冲淤变形的监测装置,属于微地貌演变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包括监测组件、导流组件和无线信号传输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监测箱,各监测箱内部通过升降轴安装有摄像机;各所述监测箱下方固定有内部设有蓄电池的底座,所述底座一侧活动连接有避免监测箱下沉的支撑杆;底座和支撑杆将监测箱固定在滩体内部,升降轴使得摄像机镜头与滩面齐平,实现了潮间带潮滩极浅水时段内床面冲淤变形测量,解决了传统仪器无法测量极浅水深条件下的床面变形的问题。监测箱上设有对床面变形定量的刻度线,便于定量化获取床面变形过程,使得极浅水时段的床面变形数字化。

    计算溢油表面张力‑黏性力阶段水面溢油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20784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510239308.6

    申请日:2015-05-12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溢油表面张力‑黏性力阶段水面溢油浓度的方法,基于垂向溢油浓度分布公式,将石油类污染物垂向溢油浓度分布公式沿水深方向积分得到浓度垂向分布平均值,考虑溢油最不利风险情况,建立垂向平均浓度与水面溢油浓度的响应关系,进一步得到基准点溢油浓度。据此,根据垂向溢油浓度分布公式,可进一步预测计算石油类污染物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使垂向溢油浓度分布公式的应用成为可能,为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目标的水质应急预警影响提供水质污染特征参数。

    一种可同时应用于实验室和潮滩现场的泥沙冲刷起动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24215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62100.X

    申请日:2016-08-12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3/24

    CPC分类号: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应用于实验室和潮滩现场的泥沙冲刷起动测量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控制端和测量端;其中,测量端包括呈筒状结构的反应器以及位于反应器内的剖面流速仪、浊度传感器和传动装置,所述剖面流速仪和浊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端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连接柱和转桨,所述电机与转桨通过连接柱传动连接;所述反应器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电机固定在盖板上;所述反应器底部中心设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顶部设有与其相互配合连接的槽盖,所述反应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阀和出水阀,所述反应器底部连接底板或连接环形加长撑板。本发明泥沙冲刷起动测量系统能够同时应用于实验室和潮滩现场的泥沙冲刷起动测试。

    一种大水量排污空间二维水质影响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60585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465458.9

    申请日:2015-07-31

    申请人: 河海大学

    发明人: 韩龙喜 张茜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水量排污空间二维水质影响预测方法,通过改进的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型对河道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更加准确的对预测,使其能适用于所有排水量下的水质影响预测,并且更合理、更准确,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意义。

    淤泥质潮滩滩面高程观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75689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10666904.3

    申请日:2013-12-10

    申请人: 河海大学

    IPC分类号: G01C5/00

    CPC分类号: G01C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质潮滩滩面高程观测仪及其使用方法,不锈钢管插入滩面,尼龙棒的根部、滩面以下浇筑有混凝土墩,套筒套装在尼龙棒上且套筒的侧壁上固定有插置连接杆的空心杆,连接杆上安装有以连接杆为中心沿一周等分设有八个圆孔的圆盘,底座底面的插入针插入圆盘上的圆孔中,底座上固定枢纽关节,以枢纽关节为中心相对应的两侧分别连接平衡杆和悬臂,悬臂上等距分布18个用于插入测量针的孔;本发明采用的不锈钢管、尼龙棒、套筒和悬臂等,可方便安装及运输,有效防止自身沉降,通过调节测量方向、测量高度和扩大测量范围,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