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4881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334178.3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开发设计研究所
IPC: E21C4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轮分层放煤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一:判定煤层厚度、夹矸层层数及厚度;步骤二:根据步骤一选择放煤方式;步骤三:确定工作面推进度;步骤四:选择具体的放煤执行参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能够针对不同煤层及夹矸层赋存条件,选择更为合适的放煤方式,从而保证煤岩界面均匀、平缓的下沉,避免大量矸石提前涌入煤体内部,造成含矸率升高;2、将放煤工艺具体参数与放煤方式、推进度相结合,根据所选择的放煤方式和推进度,选择出一套最佳的放煤工艺具体参数,以保证顶煤回收率的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5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1910336357.X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放工作面三维群组协同放煤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本发明构建了能够模拟综放工作面不同工艺放煤的群组协同放煤装置,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液压支架插板的伸缩从而实现任意多个放煤口的打开闭合,通过螺旋杆的转动实现液压支架的移架,放煤步距隔板和泡沫支撑体可以防止顶煤冒落,放煤步距隔板上一个刻度可以代表一个放煤步距,四周有机玻璃板的设置,可记录分析放煤过程中的煤矸运动规律。本装置为研究群组协同放煤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放煤工艺参数提供了实验室模拟条件,本发明可实现多放煤口共同作业,提高放煤效率,可以使煤矸分界面形成一条近似倾斜的直线,减少矸石层混入煤层中,提高顶煤回收率和含矸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7200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0740573.6
申请日:2018-07-07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初撑力、末阻力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液压支架不同时间的检测数据,所检测数据的每个数据点均包括时间数据和压力数据;S2:为每个数据点设置具有四个属性的标注数据,所述标注数据的四个属性分别为:初撑力点、末阻力点、正常点、非正常点;S3:采集的检测数据和对应的标注数据形成输入数据的训练样本,依据训练样本训练深度神经网络;S4:建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S5:现场采集液压支架的检测数据并送入到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中,输出每个数据点的分类结果。本发明能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对液压支架的数据自动提取特征,并通过大量样本训练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091107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710334615.1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放顶煤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据传输与储存装置、采煤工艺判别系统、顶板压力监控预测系统、顶煤冒放实时评价系统、放煤工艺决策系统、智能信息反馈系统和智能放煤深度学习系统以及利用其进行放煤作业的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不局限于放煤作业本身,包含了将与放煤作业相关的因素,智能放煤深度学习系统不断修正放煤工艺决策系统中的放煤模型,确保智能放顶煤控制系统及方法的顺利实施;(2)可以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化操作,不仅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能避免人工操作的不规范性,大大提高顶煤回收率,节省煤炭资源;(3)可以实现与现有电液控系统进行融合对接,节省了本发明在电液控工作面的应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67549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0898457.1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地质体建模的采煤工作面煤层三维展示方法及其应用,解决特厚煤层工作面自动化开采过程中不能直观实时有效的获知三维煤层空间赋存参数变化的问题;AutoCAD软件对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不同位置处的钻孔柱状图进行处理,建立煤层顶板高程线和煤层底板高程线并提取其上高程控制点的相对坐标,利用地质建模SUFER软件对高程控制点进行插值均匀化处理,通过ANSYS软件生成煤层工作面三维地质几何体,通过CDEM软件进行三维展示。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的生成综放工作面的特厚煤层三维数值模型,便捷地展示特厚煤岩层三维结构,实时获取工作面任一推进位置处的煤层赋存数据,为动态调整特厚煤层自动化放煤控制参数提供实时准确的地质参考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06326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741482.4
申请日:2018-07-07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N3/04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模型的液压支架群顶板支撑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是通过图模型对液压支架群的控制过程做出决策。决策结果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单架自身决策,二是架与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单架自身决策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预测得到的,架与架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通过图模型的成对势函数决策。本发明给出了液压支架群液压柱和掩护梁的动作决策的系统级模型,其决策过程也在系统层面完成,更加有利于综放工作面的安全支护。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5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36357.X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放工作面三维群组协同放煤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本发明构建了能够模拟综放工作面不同工艺放煤的群组协同放煤装置,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液压支架插板的伸缩从而实现任意多个放煤口的打开闭合,通过螺旋杆的转动实现液压支架的移架,放煤步距隔板和泡沫支撑体可以防止顶煤冒落,放煤步距隔板上一个刻度可以代表一个放煤步距,四周有机玻璃板的设置,可记录分析放煤过程中的煤矸运动规律。本装置为研究群组协同放煤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放煤工艺参数提供了实验室模拟条件,本发明可实现多放煤口共同作业,提高放煤效率,可以使煤矸分界面形成一条近似倾斜的直线,减少矸石层混入煤层中,提高顶煤回收率和含矸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3098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35186.X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开发设计研究所
IPC: E21D2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23/0013 , E21D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放煤方法,所述液压支架为采用电液控系统的液压支架,所述放煤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对工作面顶煤冒放性进行实时评价;步骤2、确定工作面放煤方式;步骤3、建立与工作面放煤方式相匹配的液压支架放煤口模式,最终执行放煤作业;步骤4、实时监测刮板机,当超过所设定阈值的时候,减小或者关闭液压支架放煤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将安全指标、监测指标、进度指标纳入到本发明中,在保证安全、产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标准化放煤;(2)替代人工放煤,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3)通过细化指标、量化指标,为放顶煤工作面全面实施智能化开采打下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27200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0740573.6
申请日:2018-07-07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初撑力、末阻力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液压支架不同时间的检测数据,所检测数据的每个数据点均包括时间数据和压力数据;S2:为每个数据点设置具有四个属性的标注数据,所述标注数据的四个属性分别为:初撑力点、末阻力点、正常点、非正常点;S3:采集的检测数据和对应的标注数据形成输入数据的训练样本,依据训练样本训练深度神经网络;S4:建立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S5:现场采集液压支架的检测数据并送入到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中,输出每个数据点的分类结果。本发明能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对液压支架的数据自动提取特征,并通过大量样本训练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0902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811643083.0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放工作面多放煤口群组放煤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模拟装置包括一次放煤模拟子机构和二次放煤模拟子机构,首尾相接、平行设置;一次放煤模拟子机构包括一次放煤固定架、一次放煤尾梁、一次放煤油缸,一次放煤油缸固定连接在一次放煤固定架上,一次放煤尾梁固定设置在一次放煤油缸的活塞杆上随活塞杆伸缩移动;二次放煤模拟子机构包括二次放煤固定架、二次放煤尾梁、二次放煤油缸,二次放煤油缸固定连接在二次放煤固定架上,二次放煤尾梁固定设置在二次放煤油缸的活塞杆上随活塞杆伸缩移动;一次放煤固定架在一次放煤油缸的后端设置有步距调节器,该步距调节器与二次放煤尾梁的前端相抵。模拟方法是由上述模拟装置执行完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