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175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867029.5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的锂电池组,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冷却板,冷却板的设置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锂电池组外设有两块相对设置且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板,导向板内流道在冷却板对应位置处设有流入口或流出口;还包括换热器I、换热器II、储液箱I、储液箱II、进水管道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II;储液箱I、进水管道I、出水管道I和换热器II形成第一冷却回路,储液箱I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I和换热器I形成第二冷却回路。本发明一方面提高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可以广泛应用在化工和能源工业领域。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117512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867029.5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的锂电池组,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冷却板,冷却板的设置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锂电池组外设有两块相对设置且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板,导向板内流道在冷却板对应位置处设有流入口或流出口;还包括换热器I、换热器II、储液箱I、储液箱II、进水管道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II;储液箱I、进水管道I、出水管道I和换热器II形成第一冷却回路,储液箱II、进水管道II、出水管道II和换热器I形成第二冷却回路。本发明一方面提高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可以广泛应用在化工和能源工业领域。

    一种基于全热循环的零碳排放冷热电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5486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211633.X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热循环的零碳排放冷热电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布雷顿循环系统、热泵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和碳捕获系统。LNG冷能先进入布雷顿循环系统发电,然后进入透平利用直接膨胀法发电,最后进入碳捕获系统液化二氧化碳,实现了LNG冷能的梯级利用。汽化后的天然气通入燃气轮机燃烧后驱动发电机和热泵工作,燃气轮机产生的余热回收后用来供热、发电或制备生活热水。排出烟气分离后利用LNG冷能液化二氧化碳,实现低成本碳捕获。本发明将LNG汽化、碳捕获、余热回收和热泵技术相耦合,实现了零碳排放和冷热电联产。

    一种基于全热循环的零碳排放冷热电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0548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11633.X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热循环的零碳排放冷热电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布雷顿循环系统、热泵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和碳捕获系统。LNG冷能先进入布雷顿循环系统发电,然后进入透平利用直接膨胀法发电,最后进入碳捕获系统液化二氧化碳,实现了LNG冷能的梯级利用。汽化后的天然气通入燃气轮机燃烧后驱动发电机和热泵工作,燃气轮机产生的余热回收后用来供热、发电或制备生活热水。排出烟气分离后利用LNG冷能液化二氧化碳,实现低成本碳捕获。本发明将LNG汽化、碳捕获、余热回收和热泵技术相耦合,实现了零碳排放和冷热电联产。

    一种利用地下水的储能电池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362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67963.7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下水的储能电池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能电池集装箱、设置在储能电池集装箱四周外侧壁的换热室以及设置在储能电池集装箱下方的蓄水箱,蓄水箱通过管道与外部地下水连通;储能电池集装箱的进出水管以及换热室的进出水管均与蓄水箱连通;所述储能电池集装箱内设有多个储能电池堆,每个储能电池堆由多个储能电池组围合成多边形;每个储能电池组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水冷板。本发明系统在电池工作时,利用地下水作为冷源对其进行降温,当冬天电池启动前,利用地下水作为热源给电池堆预热,避免低温启动给电池带来的损伤,本发明系统以地下水作为换热源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避免了使用中央空调带来的高能耗问题,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495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85554.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所述耦合系统包括光伏电池、与所述光伏电池连接的散热机构、用于吸取海水的与所述散热机构接触的输水机构、设置于所述耦合系统底端的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上方的用于收集淡水的收集机构、用于将收集机构中淡水送出的出水口以及用于水蒸汽冷凝的冷凝机构;所述收集机构设置有一个收集腔,所述光伏电池以及冷凝机构设置于所述收集腔顶端。本发明通过光伏电池板发电,利用光伏电池板发电时产生的热量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降低光伏电池板的温度,达到实现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海水淡化的目的。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接触电阻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7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0588157.3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接触电阻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根据W‑M分形理论建立阴极接触层和连接体粗糙面模型,然后以阴极接触层和连接体粗糙面为顶面,构建阴极接触层和连接体实体结构,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阴极接触电阻热力电耦合模型,根据SOFC阴极接触层与连接体的实际工况求解阴极接触电阻。本发明为高温工作环境下SOFC阴极接触电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可靠的新方法。

    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495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911085554.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所述耦合系统包括光伏电池、与所述光伏电池连接的散热机构、用于吸取海水的与所述散热机构接触的输水机构、设置于所述耦合系统底端的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上方的用于收集淡水的收集机构、用于将收集机构中淡水送出的出水口以及用于水蒸汽冷凝的冷凝机构;所述收集机构设置有一个收集腔,所述光伏电池以及冷凝机构设置于所述收集腔顶端。本发明通过光伏电池板发电,利用光伏电池板发电时产生的热量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降低光伏电池板的温度,达到实现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海水淡化的目的。

    一种利用地下水的储能电池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36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367963.7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下水的储能电池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能电池集装箱、设置在储能电池集装箱四周外侧壁的换热室以及设置在储能电池集装箱下方的蓄水箱,蓄水箱通过管道与外部地下水连通;储能电池集装箱的进出水管以及换热室的进出水管均与蓄水箱连通;所述储能电池集装箱内设有多个储能电池堆,每个储能电池堆由多个储能电池组围合成多边形;每个储能电池组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水冷板。本发明系统在电池工作时,利用地下水作为冷源对其进行降温,当冬天电池启动前,利用地下水作为热源给电池堆预热,避免低温启动给电池带来的损伤,本发明系统以地下水作为换热源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避免了使用中央空调带来的高能耗问题,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