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82249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610909549.1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湖南华汛应急装备有限公司 ,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空化离心泵螺旋形叶轮,该叶轮主要由叶片、叶轮前盖板、叶轮后盖板组成,技术方案为:采用螺旋状单叶片,并改造叶片进口几何形状从而达到超空化叶片要求,在所述螺旋状的单叶片背面靠近吸入口处开设有一个凹槽,在超空化泵运行时,在凹槽处形成初始空穴,并且初始空穴可以沿着叶片背面形成一个稳定的超空泡,使光滑稳定的超空泡整个覆盖于叶片背面,来使叶轮中的叶片在高速运行下免于空化的腐蚀,并且使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免于由于固体颗粒所引起的磨损、损坏、破坏或气泡。
-
公开(公告)号:CN106870462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0085603.X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IPC: F04D29/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泵站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站用的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泵站用的肘形进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的设计公式,包括:叶轮中心至进水流道底板的高度L、进水流道的进口高度M、比例系数K、进水流道进口至泵轴线的长度X、进水流道进口段的宽度B、进水流道弯曲段的外曲率半径R、进水流道弯曲段的内曲率半径r、进水流道进口段的顶部渐缩角α、进水流道进口段的下边线倾角β、进水流道弯曲段的进口高度h、进水流道出口段的高度l等,不仅能提高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同时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以及泵站的检修周期。不仅如此,其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与计算机结合运用,使参数化设计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549607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926575.5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IPC: H02P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用电机停机惰转电器控制回路,该电器控制回路主要由泵用电机(M),主电路(ABC),以及控制电路(ab)三部分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在泵用电机(M)停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电路(ab)的时间控制作用,调整主电路(ABC)的接线以及添加电阻的方式,使泵用电机(M)停机过程中转速逐级降低,达到延长停机时间,减小了由于水的惯性而造成的水流冲击,改善了泵回路运行的稳定性,达到延长泵以及相关部件的运行寿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382249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909549.1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294 , F04D29/2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空化离心泵螺旋形叶轮,该叶轮主要由叶片、叶轮前盖板、叶轮后盖板组成,技术方案为:采用螺旋状单叶片,并改造叶片进口几何形状从而达到超空化叶片要求,在所述螺旋状的单叶片背面靠近吸入口处开设有一个凹槽,在超空化泵运行时,在凹槽处形成初始空穴,并且初始空穴可以沿着叶片背面形成一个稳定的超空泡,使光滑稳定的超空泡整个覆盖于叶片背面,来使叶轮中的叶片在高速运行下免于空化的腐蚀,并且使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免于由于固体颗粒所引起的磨损、损坏、破坏或气泡。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83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907778.X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式超空化离心泵叶轮叶轮,该叶轮主要由叶片(1)、叶轮前盖板(2)、叶轮后盖板(3)组成,其主要特征是:改造超空化叶片泵的叶片(1)的几何结构,根据不同设计工况要求,分别采用单一短小的超空化叶片或超空化叶片与无过载叶片组合成的组合叶片,并改造叶片进口几何形状从而同时满足超空化要求和更大固体颗粒无柱塞通过叶轮的要求,可以让叶轮中的叶片在运行过程中不受较大的固体颗粒磨损,并且能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叶片所受的摩擦阻力,提高超空化泵的工作效率、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89751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085623.7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泵站的应用领域,涉及一种泵站用的钟形进水流道的设计方法。采用本发明的钟形进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的设计公式,包括:钟形进水流道高度Hw、钟形进水流道的吸入室后壁距XT、钟形进水流道的进口宽度Bj、钟形进水流道长度XL、钟形进水流道的喇叭管高度HL、钟形进水流道的导水锥底部直径Dz、钟形进水流道进口段的顶部渐缩角α、钟形进水流道的下边线倾角β、钟形进水流道喇叭管的出口直径D、钟形进水流道导水锥的高度H1、钟形进水流道喇叭管的进口直径DL等,泵站用的钟形进水流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进水流态,大大降低了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从而提高了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7046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85603.X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IPC: F04D29/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54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泵站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站用的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一种泵站用的肘形进水流道的主要几何参数的设计公式,包括:叶轮中心至进水流道底板的高度L、进水流道的进口高度M、比例系数K、进水流道进口至泵轴线的长度X、进水流道进口段的宽度B、进水流道弯曲段的外曲率半径R、进水流道弯曲段的内曲率半径r、进水流道进口段的顶部渐缩角α、进水流道进口段的下边线倾角β、进水流道弯曲段的进口高度h、进水流道出口段的高度l等,不仅能提高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同时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以及泵站的检修周期。不仅如此,其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与计算机结合运用,使参数化设计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835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907778.X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238 , F04D29/2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式超空化离心泵叶轮叶轮,该叶轮主要由叶片(1)、叶轮前盖板(2)、叶轮后盖板(3)组成,其主要特征是:改造超空化叶片泵的叶片(1)的几何结构,根据不同设计工况要求,分别采用单一短小的超空化叶片或超空化叶片与无过载叶片组合成的组合叶片,并改造叶片进口几何形状从而同时满足超空化要求和更大固体颗粒无柱塞通过叶轮的要求,可以让叶轮中的叶片在运行过程中不受较大的固体颗粒磨损,并且能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叶片所受的摩擦阻力,提高超空化泵的工作效率、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87024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05967.X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 Y02E10/226 , F03B3/02 , F03B3/125 , F03B3/16 , F03B3/183 , F03B11/006 , F03B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工况多级透平,该透平包括尾水管、分段式导叶、轴流叶轮、壳体、主轴、离心叶轮、口环、活动导叶、平衡盘、机械密封、轴承座、深沟球轴承。该多工况多级透平旨在提高透平在变工况时的效率和稳定性。多级离心叶轮较适合回收具有较高的能量头流体的能量。活动导叶既可以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也可以用来在偏离设计工况时调节入流角,减小入流冲击损失。分段式导叶同样也是为适应不同的工况而设计,能有效消除水流在尾水管内的环量,从而极大地减弱尾水管空蚀破坏,减弱尾水管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52339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16778.6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IPC: F04D15/00 , F16D65/14 , F16D121/04 , F16D121/20 , F16D123/00 , F16D12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5/0077 , F05D2260/902 , F05D2270/022 , F05D2270/301 , F16D65/14 , F16D2121/04 , F16D2121/20 , F16D2123/00 , F16D21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用的制动装置的结构设计方法。特别适用于当核主泵发生失水事故时,通过利用当失水事故发生时,核主泵内的压力变化使制动装置自动响应,实现对飞轮的制动。这样就能有效的限制核主泵转速的异常增加,故能有效的减少对由于异常转速对核主泵零件造成的损害。其中根据压力变化来控制制动装置自动响应的控制装置,采用电气控制和机械控制相结合,这样有效的结合两者的优点能稳定的实现控制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