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28800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35957.0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不对称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性醇高效生产重组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手性醇合成中的应用。技术方案包括:在大肠杆菌中引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168的yueD基因表达羰基还原酶BsCR;利用pET28a-yfjB过表达NAD激酶提高胞内内源性NADP+的含量提高辅酶总供应量,同时引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168的NADP+依赖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改造大肠杆菌EMP途径并提高NADPH再生效率。在两种技术手段的共同作用下,胞内NADPH含量提高到了原来的2.34倍。该生物催化剂用于S-苯乙醇的合成,结果表明产率提高了3.78倍。并在对一系列手性醇的合成中表现出优秀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757061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12046.5
申请日:2014-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藻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的方法,解决了现有微藻基于光合辅酶再生的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方法存在的辅酶再生效率不高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微藻扩大培养、微藻不对称还原反应及反应产物回收。所述微藻不对称还原反应中,将经微藻扩大培养后收集的微藻、Calvin循环的酶抑制剂和待催化的前手性羰基化合物加入反应体系中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所述Calvin循环的酶抑制剂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抑制剂和/或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抑制剂。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大幅提高微藻不对称还原活性,高效合成手性醇。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429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0910300548.7
申请日:2009-02-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糖的苦瓜冻干粉的制备方法,它包括的步骤为A.将苦瓜果实清洗干净;B.在小于30℃的温度下,将苦瓜果肉组织充分破碎,使细胞内物质充分释放,得到有果肉的苦瓜果浆;C.在搅拌式酶反应器中,将成分为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类复合物的复合酶制剂E1与苦瓜果浆混合,在45~55℃下反应进行1.5~2小时,pH值控制在4~5,接着加入成分为细菌蛋白酶、糖苷水解复合酶的复合酶制剂E2,在40~60℃下反应进行0.5~1小时,pH值控制在5.5~7,之后把温度调至75~85℃保温15~20分钟,使复合酶制剂灭活;D.将酶处理后的果浆在真空度为1~5kPa,温度≤45℃的真空干燥机中浓缩3~4小时,以去除大部分水分,浓缩后在压强小于10Pa,温度小于-20℃的冷冻干燥机冻干,得到苦瓜冻干粉。利用本发明得到的苦瓜冻干粉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798221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10123146.7
申请日:2010-03-0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04B35/532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细结构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将50~88wt%的细颗粒石墨、10~48wt%的粘结剂和1~20wt%的有机溶剂进行混磨,再在气氛炉内于50~300℃条件下干燥1~20小时;然后在模具内热压成型,在1000~1500℃条件下炭化,最后在2500~3000℃条件下石墨化,即得细结构石墨材料。混磨是在混合机或球磨机内进行,混磨速度为50~800转/分,混磨时间为1~48小时;热压成型的工艺是:热压温度300~600℃,升温速率0.1~30℃/分,热压压力10~40MPa,保温保压时间1~24小时。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成品率高等特点;本发明所制备的细结构石墨材料经石墨化后的体积密度>1.90g/cm3,电阻率<12μΩ.m。
-
公开(公告)号:CN101708838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272909.1
申请日:2009-11-2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鳞片石墨基高定向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60~90wt%的天然鳞片石墨、5~30wt%的粘结剂和1~25wt%的溶剂进行混磨;再在气氛炉内于50~450℃条件下干燥0.5~12小时;然后在模具内热压成型,最后进行1000~1500℃炭化和2600~3000℃石墨化即得高定向石墨材料。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生产周期短;所制备的石墨材料能使石墨晶体高度取向排列,从而使其热导率进一步提高,炭化和石墨化后热导率可达320~750W/m·K,体积密度分别为1.9~2.0g/cm3和2.0~2.1g/cm3,电阻率达到1.0μΩ·m。
-
公开(公告)号:CN101708838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72909.1
申请日:2009-11-2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天然鳞片石墨基高定向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60~90wt%的天然鳞片石墨、5~30wt%的粘结剂和1~25wt%的溶剂进行混磨;再在气氛炉内于50~450℃条件下干燥0.5~12小时;然后在模具内热压成型,最后进行1000~1500℃炭化和2600~3000℃石墨化即得高定向石墨材料。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生产周期短;所制备的石墨材料能使石墨晶体高度取向排列,从而使其热导率进一步提高,炭化和石墨化后热导率可达320~750W/m·K,体积密度分别为1.9~2.0g/cm3和2.0~2.1g/cm3,电阻率达到1.0μΩ.m。
-
公开(公告)号:CN101559324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62086.X
申请日:2009-05-15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2 , Y02A50/23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藻减排二氧化碳的方法,解决了现有二氧化碳减排工艺中处理成本高、耗能大、环境友好性差等问题。技术方案包括将含有CO2的工业排放气进行除尘洗涤、加压、调气后得到满足微藻需求的待处理气体,再将该气体进行微藻转化,以固定CO2、降低排放气体中的CO2浓度。本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处理成本低、能耗小、对环境友好,对工业排放气中CO2减排速率可达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63765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0938894.9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硝酸还原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亚硝酸还原酶的方法,具体为使用不动杆菌在含有亚硝酸盐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培养一定时间后,离心或过滤收集菌体,将菌体混悬于破胞抽提液中破胞,离心或利用膜分离得到破胞上清液即为含亚硝酸还原酶的粗酶液。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得到的亚硝酸还原酶粗酶液中,每毫升粗酶液所产酶活性高于2000U(酶活单位),甚至达到2500U,显著高于现有技术的水平,为亚硝酸还原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方法,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
-
公开(公告)号:CN11363765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8894.9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硝酸还原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亚硝酸还原酶的方法,具体为使用不动杆菌在含有亚硝酸盐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培养一定时间后,离心或过滤收集菌体,将菌体混悬于破胞抽提液中破胞,离心或利用膜分离得到破胞上清液即为含亚硝酸还原酶的粗酶液。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得到的亚硝酸还原酶粗酶液中,每毫升粗酶液所产酶活性高于2000U(酶活单位),甚至达到2500U,显著高于现有技术的水平,为亚硝酸还原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方法,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温和。
-
公开(公告)号:CN10571386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0182402.7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36 , C02F3/34 , C12R1/0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吡啶和氨氮的菌株,其特征在于:它于2014年4月25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编号CCTCC M 2014165,该菌株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命名为Arthrobacter ureafaciens CZ3。本发明提供的菌株除对高浓度吡啶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外,还对环境污染物氨氮具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和高效去除能力,不产生二次污染、使用安全。在处理含高浓度吡啶的工业废水及含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治理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很高的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