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01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377951.X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环境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对应的小净距公路隧道的工程信息;根据获取到的工程信息,建立该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几何模型,所述几何模型包括隧道体、围岩体和衬砌结构;根据施工几何模型,以及获取到的工程信息,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建立该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物理模型;根据工程信息,基于施工几何模型和施工物理模型,进行该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数值仿真模拟解算,生成对应的解算结果;根据解算结果,基于衬砌结构强度参数以及标准规定,对该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生成对应的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40187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77951.X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环境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稳定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对应的小净距公路隧道的工程信息;根据获取到的工程信息,建立该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几何模型,所述几何模型包括隧道体、围岩体和衬砌结构;根据施工几何模型,以及获取到的工程信息,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建立该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物理模型;根据工程信息,基于施工几何模型和施工物理模型,进行该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数值仿真模拟解算,生成对应的解算结果;根据解算结果,基于衬砌结构强度参数以及标准规定,对该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生成对应的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79546.1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灾害预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隧道穿越岩溶地层时灾害特征的预测方法,根据目标公路隧道的地质信息和施工特征信息,结合建立的岩溶地层变形‑涌水耦合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对岩溶地层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解算,获取岩溶地层条件下目标公路隧道施工的结构稳定性和涌水灾害的特征信息。本方案能预测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中地层涌水特征,提升预测的精确度和灵活性,为施工工法、衬砌方式和安全措施等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37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1580135.0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3 , E21D9/00 , G06F30/2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工法的决策方法,包括:S1:采集隧道施工的调研信息;S2:根据调研信息分析隧道修建过程的安全稳定性因素;S3:根据安全稳定性因素确定隧道施工工法的评估项;S4:根据调研信息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根据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建立隧道施工物理模型;S5:通过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施工工法仿真模拟,得到评估项参数;S6:根据评估项参数选择施工工法。本发明通过分析隧道修建过程的安全稳定性因素,并依次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通过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以评估和选择隧道施工工法,能够满足现场地质条件,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3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80135.0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3 , E21D9/00 , G06F30/2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工法的决策方法,包括:S1:采集隧道施工的调研信息;S2:根据调研信息分析隧道修建过程的安全稳定性因素;S3:根据安全稳定性因素确定隧道施工工法的评估项;S4:根据调研信息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根据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建立隧道施工物理模型;S5:通过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施工工法仿真模拟,得到评估项参数;S6:根据评估项参数选择施工工法。本发明通过分析隧道修建过程的安全稳定性因素,并依次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通过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仿真模拟,以评估和选择隧道施工工法,能够满足现场地质条件,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7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1560824.5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8 , E21F17/00 , G06F30/13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层瓦斯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穿越煤系地层隧道施工瓦斯涌出特征的预测方法,包括:S1:采集隧道施工的调研信息;S2:根据调研信息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S3:根据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建立隧道施工物理模型;S4:通过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施工数值仿真模拟,得到瓦斯涌出的相关特征参数。本发明通过依次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根据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施工数值仿真模拟,得到瓦斯涌出的相关特征参数,能够为隧道施工的施工工法、衬砌方式和安全措施提供有效参考,以降低施工成本和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78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60824.5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8 , E21F17/00 , G06F30/13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层瓦斯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穿越煤系地层隧道施工瓦斯涌出特征的预测方法,包括:S1:采集隧道施工的调研信息;S2:根据调研信息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S3:根据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建立隧道施工物理模型;S4:通过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施工数值仿真模拟,得到瓦斯涌出的相关特征参数。本发明通过依次建立隧道施工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根据隧道施工物理模型进行施工数值仿真模拟,得到瓦斯涌出的相关特征参数,能够为隧道施工的施工工法、衬砌方式和安全措施提供有效参考,以降低施工成本和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220490545U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22271255.9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重庆大学 ,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石和混凝土高低温力学加载试验环境箱,其包括隔热保温箱体,隔热保温箱体上安装有上压头及下压头,且隔热保温箱体上还安装有观测窗及循环风扇,上压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合金板,每一合金板上通过第一玻璃棒竖直安装有用于测量试样形变量的第一位移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温度对岩石变形测量的影响,创造性地通过测量玻璃棒端的位移间接测量岩石的竖向变形、变形,弥补了其他装置测量精度受温度影响大、测量径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220015220U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21554128.3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测围岩三维应力、应变的内螺旋锚杆装置,包括锚杆体,所述锚杆体一端固设有锚头,锚杆体另一端螺纹配合有止浆塞和螺母,止浆塞与螺母之间设有螺纹配合在锚杆体上的垫板;锚杆体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壁上开设有供监测光纤穿过并进行限位的凹槽,凹槽在空腔内壁上呈螺旋状分布。本实用新型由凹槽对监测光纤进行限位,光纤不容易在受到外力干扰时脱落,固定更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4815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51058.6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E21B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矿采空区富气区域判别的煤层气抽采井选址方法,其包括:I)收集目标矿井的地质信息和开采信息;II)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判断煤层气富集区域空间位置;III)对采空区域气体运移进行数值仿真;IV)将煤层气在富集区域流动的主要汇集部位作为布置煤层气抽采井的优选参考位置。本发明通过将目标矿井实际情况、目标矿井开采相似模拟实验、采空区域气体运移数值仿真相结合,找出了煤层气在采空区内富集区域流动汇集的主要部位,以此作为煤层气抽采井布置的优选参考位置,可以避免现有抽采工程中常常遇到的采空区有气但抽采井无气的情况,能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