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5917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102053.9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40 , H01L33/005 , H01L33/42 , H01L33/64
Abstract: 一种功率型三维LED发光器件,包括LED芯片和散热基板,所述LED芯片的反射层上设有贯穿反射层、透明导电层、p型掺杂的GaN或AlGaN半导体层和多量子阱层,且盲端位于n型掺杂的GaN或AlGaN半导体层的盲孔;所述反射层上分开设有嵌入式n型欧姆接触电极和p型欧姆接触电极,嵌入式n型欧姆接触电极包括嵌入式n型欧姆接触电极层和用于填充盲孔的n型欧姆接触电极柱;所述散热基板上设有若干个导电导热通孔,导电导热通孔中填充有导电导热金属孔芯;所述嵌入式n型欧姆接触电极层和p型欧姆接触电极焊接于导电导热金属孔芯上。本发明提供的功率型LED发光器件具有优良的电流扩展性能和散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46596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51412.9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1L33/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505 , H01L2933/0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白光LED晶圆级封装的荧光粉薄膜制备方法,首先制备高分子薄膜层,通过流延工艺制备均匀厚度的薄膜,随后在高分子薄膜上制造微纳米结构;将不同荧光粉、有机胶体和改变胶体流动特性的添加剂的混合物在真空环境下均匀涂覆高分子薄膜上,形成多层荧光粉层结构;随后经过不同的紫外光照射形成固化、半固化或流体状态下的用于实现白光LED晶圆级封装的荧光粉薄膜。本发明有利于大大提高LED封装效率,而且由于这种方法实现了荧光粉的保形涂覆,且在晶圆上荧光粉层厚度一致,将获得良好的空间颜色均匀性和整体色温一致性的LED白光芯片,将大大促进LED封装技术的发展和革新。
-
公开(公告)号:CN10440193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92370.3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基片水平方向可控生长碳纳米管束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第一片基片表面加工出水平方向的微纳通道;(2)在微纳通道底部的一端沉积催化膜,并对其进行图形化;(3)采用键合工艺将第二片基片覆盖在微纳通道上方;(4)在第二片基片上刻蚀出与微纳通道连通的通气孔,形成半封闭式微纳通道;(5)在半封闭式微纳通道内生长碳纳米管束;(6)除去第二片基片、通气孔中的碳纳米管及其碳纳米管束四周的基片,即在基片水平方向得到与微纳通道尺寸一致的碳纳米管束。其优点是:在基片水平方向上可获得取向、尺寸、位置精确可控的碳纳米管束;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实现,用途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440193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91872.4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基片水平方向可控生长碳纳米管束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基片表面加工出水平方向的微纳通道;(2)在微纳通道底部的一端沉积催化膜,并对其进行图形化;(3)沉积满牺牲层;(4)沉积掩模层,并在微纳通道底部另一端的顶部掩模层上刻蚀出与微纳通道连通的通气孔,除去牺牲层,形成半封闭式微纳通道;(5)在半封闭式微纳通道内生长碳纳米管束;(6)除去掩模层、通气孔中的碳纳米管及其碳纳米管束四周的基片,即在基片水平方向得到与微纳通道尺寸一致的碳纳米管束。其优点是:在基片水平方向上可获得取向、尺寸、位置精确可控的碳纳米管束;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实现,用途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73955C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00114346.8
申请日:2000-01-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7D23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工业L-(+)-2-氨基-1-对硝基苯基-1,3-丙二醇出发制取L-(+)-2-氨基-1-对硝基苯基-1,3-丙二醇的酮缩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纯化过的L-(+)-2-氨基-1-对硝基苯基-1,3-丙二醇与酮在适当芳烃介质中、于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无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缩合、直接得到晶态-2-氨基-1-对硝基苯基-1,3-丙二醇的酮缩合物,或者处理缩合后的反应液获取缩合物晶体。
-
公开(公告)号:CN1055911C
公开(公告)日:2000-08-30
申请号:CN93103325.X
申请日:1993-03-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对映体纯(R)-(+)-1,1’-联-2-萘酚和(S)-(-)-1,1’-联-2-萘酚的制备方法-(±)-1,1’-联-2-萘酚的硼化学拆分法。该方法是将(±)-1,1’-联-2-萘酚、硼化合物、光活性胺在所选介质中反应得到1,1’-联-2-萘酚硼酸胺衍生物的两个非对映异构体,而后分别经酸化、水解、精制处理,两个对映体的光学纯度不低于99%ee。本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方便、制备周期短、成本低廉、光学纯度高、不需使用特殊试剂和设备、容易进行规模制备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985834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510288047.7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B29C7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速纤维铺放中的波红外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安装在铺丝头末端,包括安装板件主体、陶瓷金卤灯辐射加热模块、加热区温度检测装置、辐射加热功率调节与模式转换控制模块、基于双金属热变形原理的辐射反射器模块、过热防护模块、以及空气冷却模块,用于加热即将进行铺放作业的复合材料芯模层,目标是将铺放区新铺层与芯模的结合面的温度提高到适宜温度区间(30℃至90℃),以提高后续铺层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128363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292533.6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复合材料铺放过程中的回弹现象的系统,基于力矩/力传感器和三维形貌测量系统的用于解决出现在复合材料铺放过程中的关于预浸带的回弹现象。本发明基于6轴机器人平台,易于实现对铺带头的运动控制;在机器人的末端与铺带头的连接处安装有力矩/力传感器,实时检测铺带头主压辊的压力,尽可能保证恒压力铺放,用于预防回弹现象的产生;配备有三维形貌测量系统,对工件的轮廓重构,将视频检测技术用于复合材料铺放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原有的铺带头上配有辅助压实装置和辅助加热系统,在辅助加热系统的加热下,辅助压实装置将产生回弹现象区域的预浸带重新压实,将回弹现象产生的概率降至最低,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全自动铺放。
-
公开(公告)号:CN10535343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798981.3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2B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25 , B33Y10/00 , B33Y80/00 , B82Y20/00 , B82Y40/00 , C23C16/50 , C23C26/00 , C25D3/46 , C25D7/006 , C25D11/045 , C25D17/00 , G02F1/0121 , G02F1/23 , G02F2202/16 , G02F2202/36 , G02F2203/10 , G02F22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动态等离激元调控变色的机械变色龙,其外表面覆盖有等离激元器件;所述等离激元器件是将等离激元颜色的可调性与电沉积引起的结构可变性相结合,用电化学方法将银沉积到金纳米圆顶颗粒上,同时又可将银从金纳米颗粒上剥离,形成金核?银壳纳米圆顶结构;所述等离激元器件通过控制电路、传感器使得机械变色龙行走到相应背景颜色的时候,自身就自动变成相应的颜色,始终与彩色背景保持相同的颜色。本发明可以捕获和模拟环境的整个彩色图案,然后驱动所述色变换过程中各个单元加以处理,充分将机械变色龙融合到环境当中,这使得该项技术很容易被接受。
-
公开(公告)号:CN10440193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792370.3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基片水平方向可控生长碳纳米管束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第一片基片表面加工出水平方向的微纳通道;(2)在微纳通道底部的一端沉积催化膜,并对其进行图形化;(3)采用键合工艺将第二片基片覆盖在微纳通道上方;(4)在第二片基片上刻蚀出与微纳通道连通的通气孔,形成半封闭式微纳通道;(5)在半封闭式微纳通道内生长碳纳米管束;(6)除去第二片基片、通气孔中的碳纳米管及其碳纳米管束四周的基片,即在基片水平方向得到与微纳通道尺寸一致的碳纳米管束。其优点是:在基片水平方向上可获得取向、尺寸、位置精确可控的碳纳米管束;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实现,用途广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