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77990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10675398.2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武汉世纪金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PU加速检索的大规模人脸识别方法,涉及计算机视觉领域,包括人脸检测与对齐、人脸特征提取、哈希特征获取、人脸索引数据库建立、多GPU加速的粗糙匹配、基于哈希的候选集获取、基于距离度量的精确匹配和投票获取最匹配人等步骤。本发明公开的基于GPU加速检索的大规模人脸识别方法基于哈希索引和多GPU加速计算的两阶段特征匹配,能利用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加速候选特征向量的筛选,大幅降低大规模数据集上检索时耗,能很好地满足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为基础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各类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7799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675398.2
申请日:2017-08-09
Applicant: 武汉世纪金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PU加速检索的大规模人脸识别方法,涉及计算机视觉领域,包括人脸检测与对齐、人脸特征提取、哈希特征获取、人脸索引数据库建立、多GPU加速的粗糙匹配、基于哈希的候选集获取、基于距离度量的精确匹配和投票获取最匹配人等步骤。本发明公开的基于GPU加速检索的大规模人脸识别方法基于哈希索引和多GPU加速计算的两阶段特征匹配,能利用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加速候选特征向量的筛选,大幅降低大规模数据集上检索时耗,能很好地满足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为基础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各类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609497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10775594.7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武汉世纪金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跟踪技术的实时视频人脸识别方法,涉及计算机视觉跟踪技术领域,包括本发明将视频分为图像组来处理,在每一个图像组中,第1帧作为关键帧,其他帧为非关键帧,其中,关键帧中使用人脸检测与对齐、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匹配得到人脸识别结果,非关键帧中对关键帧检测到人脸进行跟踪得到人脸跟踪结果,相邻的两个图像组通过对相邻的两个视频帧采用空间位置匹配,若匹配一致,将该人脸作为后一个图像组的人脸识别结果;若空间位置匹配不一致,以与待识别人脸的人脸特征值相似度更高的人脸作为后一个图像组的人脸识别结果,极大提高了人脸识别的速度,且可以实现及时修正前一组人脸识别结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60949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75594.7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武汉世纪金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跟踪技术的实时视频人脸识别方法,涉及计算机视觉跟踪技术领域,包括本发明将视频分为图像组来处理,在每一个图像组中,第1帧作为关键帧,其他帧为非关键帧,其中,关键帧中使用人脸检测与对齐、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匹配得到人脸识别结果,非关键帧中对关键帧检测到人脸进行跟踪得到人脸跟踪结果,相邻的两个图像组通过对相邻的两个视频帧采用空间位置匹配,若匹配一致,将该人脸作为后一个图像组的人脸识别结果;若空间位置匹配不一致,以与待识别人脸的人脸特征值相似度更高的人脸作为后一个图像组的人脸识别结果,极大提高了人脸识别的速度,且可以实现及时修正前一组人脸识别结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288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40469.6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跨域机器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跨域无人平台的推进器多模态空间折展装置,其包括底板、齿轮传动机构和多个推进器折展机构;推进器折展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折展组件,齿轮传动机构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折展组件展开或收缩;折展组件包括固定座、活动座和推进器支撑架,固定座固定连接于底板上,活动座与固定座转动连接且旋转轴垂直于底板上表面,固定座和活动座均与推进器支撑架活动连接,推进器支撑架的自由端固定安装有推进器。本申请具有能够实现推进器的空间折展和在任意位置保持,使推进器的位姿能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调整,满足不同的运动需求,增加无人平台水域运动自由度,实现多方位机动,从而适用复杂的工作环境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156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57089.8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L45/00 , H04L67/1001 , G06F8/60 , G06N20/00 , G06F9/50
Abstract: 署与请求路由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多边缘云协同微服务部署与路由联合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微服务部署与路由联合优化问题进行建模,获得微服务部署与路由优化模型;基于微服务部署与路由优化模型根据当前用户请求偏好和流量大小通过启发式算法确定用户时延约束的微服务实例数量;根据微服务实例数量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对初始微服务部署与路由决策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收敛微服务部署与路由决策模型;将当前网络环境参数和用户请求特征输入至收敛微服务部署与路由决策模型,得到微服务部(56)对比文件李国燕;任雅娟;刘毅;乔富强;刘艺柱.一种面向SDN/NFV的多目标优化服务功能链部署策略.传感器与微系统.2020,(第09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5936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61476.5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IPC: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热互补方程的两参数月尺度水文模型建立方法,属于水文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研究区域水文数据;根据时间序列划分率定期与验证期;构建基于水热互补方程的两参数月尺度水文模型;利用SCE‑UA算法进行参数率定;模型检验与精度评价。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建立的月尺度水文模型具有理论基础坚实、结构简单、参数较少、模拟精度高等特点,适宜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推广使用,为水资源规划和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850918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621100.1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自动洗袜晾袜一体机,其包括底座、旋转杆组件、中心杆组件、伸缩桶、伸缩杆和顶盖,其中:旋转杆组件包括下盘、舵机齿轮、旋转杆、上盘,下盘安装在底座上,舵机齿轮与下盘内侧通过齿轮啮合,旋转杆两端活动安装在下盘和上盘上;中心杆组件包括电机、下主轴、中心杆和异形齿轮,下主轴安装在底座上,由电机驱动;中心杆两端固定在下主轴和顶盖上;异形齿轮包括中心齿轮和四个外轮,中心齿轮安装在中心杆上,外轮一侧与中心齿轮通过齿轮啮合,另一侧设有夹具;伸缩桶两端固定在底座和上盘上;伸缩杆两端固定在底座和顶盖上。本发明能实现高稳定性、高效率的一体式洗袜晾袜,并实现整体折叠。
-
公开(公告)号:CN11185091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21100.1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自动洗袜晾袜一体机,其包括底座、旋转杆组件、中心杆组件、伸缩桶、伸缩杆和顶盖,其中:旋转杆组件包括下盘、舵机齿轮、旋转杆、上盘,下盘安装在底座上,舵机齿轮与下盘内侧通过齿轮啮合,旋转杆两端活动安装在下盘和上盘上;中心杆组件包括电机、下主轴、中心杆和异形齿轮,下主轴安装在底座上,由电机驱动;中心杆两端固定在下主轴和顶盖上;异形齿轮包括中心齿轮和四个外轮,中心齿轮安装在中心杆上,外轮一侧与中心齿轮通过齿轮啮合,另一侧设有夹具;伸缩桶两端固定在底座和上盘上;伸缩杆两端固定在底座和顶盖上。本发明能实现高稳定性、高效率的一体式洗袜晾袜,并实现整体折叠。
-
公开(公告)号:CN10926530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710580851.1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07B59/00 , C07D205/04 , C07D207/16 , C07D209/08 , C07D295/205 , C07D307/00 , C07D309/30 , C07D451/02 , C07H1/00 , C07H9/04 , C07H15/18 , C07J1/00 , C07J71/00 , C07D49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氘代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将如式(I)所示的卤代化合物、如式(II)所示的硫化物、促进剂、碱及氘代溶剂混合反应得到如式(III)所示的还原氘代产物;所述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其中,R1、R2、R3、R4均选自烷基、芳香基、酰基、氢原子和氘原子中的至少一种;X选自碘,溴、氯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利用常见重水和氘代醇类为氘源,通过一个简单的还原反应高效实现了化合物的氘代标记,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采用价格昂贵、有毒、易燃易爆的氘源试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