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67503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080053115.7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欧姆龙株式会社
IPC: G01R22/00
Abstract: 设备上安装的传感器测量第一状态数据(S 11)。然后,对测量的设备的状态数据附加分配给设备的ID(S12)。传感器将测量的设备的状态数据和测量的设备的ID通知给数据估计装置,数据估计装置如果取得第一状态数据和ID(S13),则存储取得的第一状态数据和ID(S14)。然后,数据估计装置确定没有安装传感器的设备即第二对象物(S15)。然后,根据在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的ID的层次信息来生成算式,从而估计第二状态数据(S16)。
-
公开(公告)号:CN102187364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0980141524.X
申请日:2009-10-19
Applicant: 欧姆龙株式会社
IPC: G06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H02J2003/007 , Y02E60/76 , Y02P80/11 , Y04S40/22
Abstract: 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计算对象设备的耗电量中可改善的耗电量,即改善余地量。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周期利用部(42)使用耗电量的测量值(E′)及测量时刻(t′)、周期性地变动的耗电量变动周期(αcycle)。周期利用部(42)具备:相位决定部(62),决定与1个周期相对应的测量时刻(t′)的所处相位(l);表格制作部(63),对于多个测量时刻(t′)中的作为某相位(l)的多个测量时刻(t′),把与该些多个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多个测量值(E′)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并制作各相位与标准值的对照表(65);减算部(64),从与某个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测量值(E′)中减去通过相位决定部(62)及对照表(65)而获得的与该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标准值,且将减算结果作为该测量时刻(t′)的改善余地量(ΔEc)。
-
公开(公告)号:CN102667503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3115.7
申请日:2010-12-27
Applicant: 欧姆龙株式会社
IPC: G01R22/00
Abstract: 设备上安装的传感器测量第一状态数据(S 11)。然后,对测量的设备的状态数据附加分配给设备的ID(S12)。传感器将测量的设备的状态数据和测量的设备的ID通知给数据估计装置,数据估计装置如果取得第一状态数据和ID(S13),则存储取得的第一状态数据和ID(S14)。然后,数据估计装置确定没有安装传感器的设备即第二对象物(S15)。然后,根据在存储部中预先存储的ID的层次信息来生成算式,从而估计第二状态数据(S16)。
-
公开(公告)号:CN102187364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980141524.X
申请日:2009-10-19
Applicant: 欧姆龙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H02J2003/007 , Y02E60/76 , Y02P80/11 , Y04S40/22
Abstract: 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计算对象设备的耗电量中可改善的耗电量,即改善余地量。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周期利用部(42)使用耗电量的测量值(E′)及测量时刻(t′)、周期性地变动的耗电量变动周期(αcycle)。周期利用部(42)具备:相位决定部(62),决定与1个周期相对应的测量时刻(t′)的所处相位(l);表格制作部(63),对于多个测量时刻(t′)中的作为某相位(l)的多个测量时刻(t′),把与该些多个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多个测量值(E′)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并制作各相位与标准值的对照表(65);减算部(64),从与某个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测量值(E′)中减去通过相位决定部(62)及对照表(65)而获得的与该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标准值,且将减算结果作为该测量时刻(t′)的改善余地量(ΔEc)。
-
公开(公告)号:CN101414186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082930.0
申请日:2008-03-07
Applicant: 欧姆龙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要因估计支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容易实现异常要因的估计。要因估计支持装置(10)支持根据在生产系统中产生的结果来估计要因。在要因估计支持装置(10)中,在存储部(21)中存储有从生产系统获取的材料/环境历史数据(40)和检查历史数据(41)、及表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因果结构数据(42),在通过最终质量异常检测部(32)判定为最终质量特性异常时,通过变量异常检测部(33)判定最终质量特性以外的各个变量是否异常,判定结果反映在通过可视化图像生成部(34)将因果结构数据(42)可视化的可视化图像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