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稳态理论的变阻尼的流致振动俘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7134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21347.0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俘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稳态理论的变阻尼的流致振动俘能结构,包括俘能圆柱、磁力系统和变阻尼机构,将俘能圆柱、磁力系统和变阻尼机构设置于水流环境内,其中俘能圆柱设置成直径为D的圆柱体并只能沿固定轴向作单自由度运动,变阻尼机构在俘能圆柱的运动方向与俘能圆柱固定连接,磁力系统设置在俘能圆柱的下方,因为结构特征,整个俘能结构在相同的激励下,更容易产生大幅度振动,输出更高的功率;添加磁力后,整个结构的俘能带宽更大,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此外变阻尼机构能根据圆柱振动的速度调节系统阻尼,在提高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的同时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一种基于非线性恢复力的流致振动俘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7134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80651.5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俘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非线性恢复力的流致振动俘能结构,将干涉方柱和俘能圆柱分别置于水流中,在俘能圆柱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弹簧和等效阻尼使其能沿Y轴方向振动,通过在上游设置一方形的干涉方柱提高下游俘能圆柱的振动响应,同时给下游俘能圆柱提供磁场,引入磁力作为恢复力,构造一个非线性系统,形成多稳态系统,相比于现有的单稳态系统,在相同的激励下,多稳态系统更加容易产生大幅度振动,输出更高的功率。同时,添加磁力后,系统的俘能带宽更大,能够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在地面布置滑轨,可根据自然条件调整磁铁的位置,使其达到最佳的俘能效果。

    一种声学系统的主动均衡控制系统及增益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740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1337.1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噪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声学系统的主动均衡控制系统及增益修正方法,主动均衡控制系统包括主动降噪模块、主动噪声弥补模块、自动增益调整模块、控制模块、噪声信号发生模块、声音拾取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首先通过声音检测模块检测车内的实时噪声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模块;然后控制模块根据实时噪声信号的特征,分别调用对应模块,主动降噪模块产生抵消车内突出阶次的噪声,并通过音频输出模块输出,同时主动噪声弥补模块利用AGC算法,根据车内环境的残余噪声重组得到期望的噪声信号,通过音频输出模块输出到车内。从而对不需要的噪声信号进行消除,将缺失的噪声进行弥补,解决现有的主动均衡控制技术的不足。

    一种动能回收控制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52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93088.4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能回收控制系统,包括感知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刹车控制执行模块,模块之间通过不同类型的总线进行连接,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是实时的。正常行驶状态下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首先执行动能回收功能,如有必要再执行机械刹车,保证车辆能够完成制动过程。本发明使用感知模块获取综合信息,再通过信息处理模块判断是否满足动能回收的条件,同时计算出当前最合理的动能回收强度,最后通过刹车控制执行模块执行动能回收控制,本发明能够解决因动能回收强度设置不合理和不智能化而给驾驶员带来不良的驾驶体验,同时进一步提高动能回收效率和增加汽车行驶安全性,还可以减少机械刹车系统的使用频率。

    一种基于热泵的纯电动商用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82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6073.1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泵的纯电动商用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利用工作温度范围更加广的二氧化碳冷媒,通过四个电磁阀和一个三通阀即可完成高低压冷媒回路的切换,此外使用换热器将冷媒回路与冷却水路进行热量交换,同时配置一个三通阀控制不同模式下是否进行换热器的介入;进一步的,将冷却液回路和冷媒回路以并联的方式用于动力电池冷却,能快速将电池温度和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冬季续航达成率。本发明解决了基于热泵架构下整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模式多、复杂度高、能量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500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343396.5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商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包括底盘减阻附件和位置调整装置,底盘减阻附件中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转动连接,横向导流板穿设在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的连接部上,用于阻碍气流上升,避免形成无序涡流,同时通过位置调试装置中的两侧直线导轨以及伺服电机实现纵向导流板的横向位置以及角度调整,纵向上部导流板将部分正向来流导向底盘两侧,防止部分气流经过车厢下方后上扬,纵向下部导流板将底部气流尽可能的导向地面,减小其上扬和回卷的效应产生更大范围的涡流区域。最终使上部涡流向车厢尾部收缩移动,下方涡流朝向地面移动,负压区整体面积变小,改善了整车的气动性能。

    一种基于热管理模块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306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07728.X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管理模块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采用基于热管理模块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相对与传统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可以对缸盖、缸体、油冷器支路实现分流冷却控制,由于缸盖、缸体支路流量的独立调节,发动机可变流量冷却系统能满足缸盖、缸体对冷却液温度的差异化需求,实现缸体温度高于缸盖温度,在满足缸体机油温度、减少摩擦的情况下,保持缸盖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进气充量系数。分流冷却系统可以使发动机各部分处于最优温度点工作,达到较高的冷却效率,有效改善排放、降低摩擦损失,同时具有更好的暖机效果。

    一种踏板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274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27393.8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踏板油门自动控制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步进电机、传动杆、凸轮、固定装置和控制系统,通过步进电机、传动杆和凸轮对车辆的油门踏板进行控制调节,其中控制系统具有接收用户设定的目标转速信号和发送电机驱动信号的功能,控制系统会根据当前发动机转速与目标转速的差异,向步进电机发送相应的电机驱动信号;如果当前发动机转速偏低,控制系统会让步进电机正向旋转;如果当前发动机转速偏高,控制系统会让步进电机反向旋转,凸轮在传动杆的带动下调整油门踏板的开合度,进而实现对汽车油门的精确控制,此外通过固定装置的拆卸与安装还可以适配不同的车辆,达到便携与通用的效果。

    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872088U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22783028.4

    申请日:2023-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底盘气流优化及试验装置,包括底盘减阻附件和位置调整装置,底盘减阻附件中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转动连接,横向导流板穿设在纵向上部导流板和纵向下部导流板的连接部上,用于阻碍气流上升,避免形成无序涡流,同时通过位置调试装置中的两侧直线导轨以及伺服电机实现纵向导流板的横向位置以及角度调整,纵向上部导流板将部分正向来流导向底盘两侧,防止部分气流经过车厢下方后上扬,纵向下部导流板将底部气流尽可能的导向地面,减小其上扬和回卷的效应产生更大范围的涡流区域。最终使上部涡流向车厢尾部收缩移动,下方涡流朝向地面移动,负压区整体面积变小,改善了整车的气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