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680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811156052.2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电气屏柜功能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依据导入的接线表生成电气屏柜内器件的物料清单表、待测器件线圈的驱动逻辑表以及待测触点的驱动逻辑表;基于物料清单表、待测器件线圈的驱动逻辑表以及待测触点的驱动逻辑表生成端口点位数据以及索引;根据端口点位数据以及索引生成测试序列表格,其中,测试序列表格包含结果判据信息。本发明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编制和后续的自动测试相结合,可保证测试的快捷、高效、精确;取代传统的用例编写方式,取代逐条梳理,逐条验证的方式,省去繁琐的中间过程;根据指定的产品形式和验证规则,自动由现成的接线表作为输入识别筛选需测试的逻辑回路并自动合成测试用例。
-
公开(公告)号:CN111142367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811299712.2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铁路安全应用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控制器以及协控制模块,其中:多个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同步并行执行应用程序,分别输出各自的运行结果数据,其中,多个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应用程序的同步并行执行;所述协控制模块配置为分别接收来自多个所述控制器的运行结果数据并进行数据对比,如果一致,则输出所述运行结果数据,如果不一致,则向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异常信息;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异常信息时启动自检,根据自检结果进行故障判断及隔离。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以在单个控制器运行错误时无缝维持系统正常工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持续运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896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0224700.7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无人驾驶轨道交通车辆蓄电池的方法以及系统。方法包括:在休眠模式下监测蓄电池的状态,所述蓄电池的状态包括正常状态、低压状态以及欠压状态,其中:当存在唤醒操作且所述蓄电池处于所述正常状态时,唤醒所述车辆进入正常唤醒模式;当所述蓄电池进入低压状态时生成并输出低压提醒信息;当所述蓄电池进入欠压状态时令进入欠压保护状态,在所述欠压保护状态下,所述车辆无法进入正常唤醒模式。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从根本上避免车载蓄电池深度馈电,有效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并且由于任何时候蓄电池电压不会降低到欠压保护系统动作,即确保了无人驾驶列车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投入运用,有效提高了列车的使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4236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1299712.2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铁路安全应用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控制器以及协控制模块,其中:多个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同步并行执行应用程序,分别输出各自的运行结果数据,其中,多个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间的数据交互实现应用程序的同步并行执行;所述协控制模块配置为分别接收来自多个所述控制器的运行结果数据并进行数据对比,如果一致,则输出所述运行结果数据,如果不一致,则向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异常信息;所述控制器还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异常信息时启动自检,根据自检结果进行故障判断及隔离。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以在单个控制器运行错误时无缝维持系统正常工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持续运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96807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1156052.2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电气屏柜功能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依据导入的接线表生成电气屏柜内器件的物料清单表、待测器件线圈的驱动逻辑表以及待测触点的驱动逻辑表;基于物料清单表、待测器件线圈的驱动逻辑表以及待测触点的驱动逻辑表生成端口点位数据以及索引;根据端口点位数据以及索引生成测试序列表格,其中,测试序列表格包含结果判据信息。本发明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编制和后续的自动测试相结合,可保证测试的快捷、高效、精确;取代传统的用例编写方式,取代逐条梳理,逐条验证的方式,省去繁琐的中间过程;根据指定的产品形式和验证规则,自动由现成的接线表作为输入识别筛选需测试的逻辑回路并自动合成测试用例。
-
公开(公告)号:CN118311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018134.5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校准领域,提供一种电流采集装置的校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校准使能信号的情况下,获取环境温度以及各温度范围内的补偿参数;基于环境温度以及各温度范围内的补偿参数,确定各个环境温度对应的补偿值,建立环境温度与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基于环境温度与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在待校准电流区间内对电流采集装置的实测电流进行校准。由于校准使能信号可以由电流采集装置中的校准连接器发出,且针对各装置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补偿参数确定相应的补偿值,校准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校准过程更加准确和可靠,解决了现有的电流采集装置的校准过程不具备针对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005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2988.3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属于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运动机构的控制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一种运动机构的控制器,包括:所述控制器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操纵台;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单元、电气隔离单元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气隔离单元安装在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之间,用于消除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工作时对所述主控单元的干扰;所述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用于驱动直流无刷电机;所述主控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所输出的直流电的极性;本发明通过将主控单元和电机驱动模块集成的方案,并将两部分电气隔离,提升产品的集成化成都和抗干扰能力。满足操纵台下方安装空间要求,同时满足电机控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78257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075967.5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的系统,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其用于生成表示线圈两端是否有电压的第一模拟信号、和/或表示流过接触点的电流是否过流的第二模拟信号,分别将模拟信号转换为与继电器隔离的相应的数字信号;数据采集模块,其与信号转换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进行采集点位置标记处理后,将得到的相应的继电器状态信息通过车辆总线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其用于接收并解析继电器状态信息,基于此,记录待采集继电器的动作频次和触点过流情况。本发明直接采集继电器线圈及接触点的动作状态,成本低、电路设计简单、占用PCB面积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23010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82004.8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流绝缘监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电流传感器体积较大,以及三相供电接线复杂导致的成本高,对工作人员要求高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实时采集供电电源零线对地电流;供电电源为AC220V单相供电电源;根据对地电流计算漏电流值;判断漏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进行告警。通过实时采集供电电源零线对地电流;进行漏电流监测,实现对交流线路漏电流实时处理、监测数据存储与传输、漏电报警等多种功能;电流检测零线对地电流,穿过电流采集模块的电线极少,采集模块的体积小,同时缩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节约了成本,且接线简单,对工作人员要求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28964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10224700.7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无人驾驶轨道交通车辆蓄电池的方法以及系统。方法包括:在休眠模式下监测蓄电池的状态,所述蓄电池的状态包括正常状态、低压状态以及欠压状态,其中:当存在唤醒操作且所述蓄电池处于所述正常状态时,唤醒所述车辆进入正常唤醒模式;当所述蓄电池进入低压状态时生成并输出低压提醒信息;当所述蓄电池进入欠压状态时令进入欠压保护状态,在所述欠压保护状态下,所述车辆无法进入正常唤醒模式。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从根本上避免车载蓄电池深度馈电,有效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并且由于任何时候蓄电池电压不会降低到欠压保护系统动作,即确保了无人驾驶列车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投入运用,有效提高了列车的使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