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5055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80003609.6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成型加工用铝合金轧制材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对包含规定组成的铝合金的铸块进行均质化处理的工序;对均质化处理后的铝合金,以自500℃至320℃之间的铸块厚度1/4处的平均冷却速度成为20℃/小时~2000℃/小时的方式进行冷却的工序;以及以370℃~440℃开始热轧,将经热轧的铝合金以310℃~380℃卷绕的工序,所述变形成型加工用铝合金轧制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冷却工序后的铝合金在热轧前以在370℃~440℃的范围内所设定的轧制前加热温度保持0.17小时以上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40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80029921.4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1/06 , B22D21/04 , B22D27/02 , B62D29/008 , C22C21/00 , C22C21/08 , C22F1/00 , C22F1/04 , H05K5/0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铝合金板含有包晶元素以及Mg。当将所述铝合金板的板厚记为t(mm)、以t/2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中央部、以t/4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1/4部、在板厚方向上从最表层部分到0.02×t(mm)的范围记为板厚表层部时,对于所述包晶元素的浓度,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04%(质量%,下同)以下。并且,对于所述Mg的浓度中,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4%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947719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780043458.7
申请日:2017-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6xxx系列铝板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使由6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锭料均质化;将均质化的锭料以150℃/h至2000℃/h的冷却速率直接冷却至热轧起始温度;将锭料热轧至热轧最终厚度,并在热轧最终厚度下卷取,条件是获得至少50%的再结晶率;冷轧以获得冷轧的板材。本发明的方法特别有助于制备用于汽车工业的板材,其结合了适用于冷冲压操作的高的拉伸屈服强度和良好的成型性以及高的表面质量和高的耐腐蚀性,以及高的生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326229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580645.0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铝合金板含有包晶元素以及Mg。当将所述铝合金板的板厚记为t(mm)、以t/2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中央部、以t/4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1/4部、在板厚方向上从最表层部分到0.02×t(mm)的范围记为板厚表层部时,对于所述包晶元素的浓度,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04%(质量%,下同)以下。并且,对于所述Mg的浓度中,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4%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402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380029921.4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1/06 , B22D21/04 , B22D27/02 , B62D29/008 , C22C21/00 , C22C21/08 , C22F1/00 , C22F1/04 , H05K5/0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铝合金板含有包晶元素以及Mg。当将所述铝合金板的板厚记为t(mm)、以t/2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中央部、以t/4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1/4部、在板厚方向上从最表层部分到0.02×t(mm)的范围记为板厚表层部时,对于所述包晶元素的浓度,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04%(质量%,下同)以下。并且,对于所述Mg的浓度中,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4%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947719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80043458.7
申请日:2017-0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6xxx系列铝板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使由6XXX系列铝合金制成的锭料均质化;将均质化的锭料以150℃/h至2000℃/h的冷却速率直接冷却至热轧起始温度;将锭料热轧至热轧最终厚度,并在热轧最终厚度下卷取,条件是获得至少50%的再结晶率;冷轧以获得冷轧的板材。本发明的方法特别有助于制备用于汽车工业的板材,其结合了适用于冷冲压操作的高的拉伸屈服强度和良好的成型性以及高的表面质量和高的耐腐蚀性,以及高的生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975084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380004215.4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板状的铝合金部件的端部彼此通过摩擦搅拌焊接进行焊接后,在焊接表面或焊接背面形成阳极氧化被膜时所用的铝合金部件。在本发明的铝合金部件中,焊接部相关部分的因第二相粒子的偏移分散导致的阳极氧化被膜的色调差得到了消除,其特征在于,具有由0.3~1.5%的Mg(质量%,以下相同)、0.2~1.2%的Si、0.5%以下的Cu、0.2%以下的Fe、余量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组成,且在基质中分散的第二相粒子中,粒径(圆等效直径)超过1μm的含Fe第二相粒子的平均粒径在5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326229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580645.0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铝合金板含有包晶元素以及Mg。当将所述铝合金板的板厚记为t(mm)、以t/2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中央部、以t/4部分为基准±0.01×t(mm)的范围记为板厚1/4部、在板厚方向上从最表层部分到0.02×t(mm)的范围记为板厚表层部时,对于所述包晶元素的浓度,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04%(质量%,下同)以下。并且,对于所述Mg的浓度中,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1/4部的浓度的差以及所述板厚中央部和所述板厚表层部的浓度的差为0.4%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975084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380004215.4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5/288 , B23K20/122 , B23K20/128 , B23K2101/006 , B23K2101/34 , B23K2103/10 , C22C21/08 , C22F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板状的铝合金部件的端部彼此通过摩擦搅拌焊接进行焊接后,在焊接表面或焊接背面形成阳极氧化被膜时所用的铝合金部件。在本发明的铝合金部件中,焊接部相关部分的因第二相粒子的偏移分散导致的阳极氧化被膜的色调差得到了消除,其特征在于,具有由0.3~1.5%的Mg(质量%,以下相同)、0.2~1.2%的Si、0.5%以下的Cu、0.2%以下的Fe、余量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组成,且在基质中分散的第二相粒子中,粒径(圆等效直径)超过1μm的含Fe第二相粒子的平均粒径在5μm以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