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4354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80049026.2

    申请日:2023-06-27

    Inventor: 小林佑树

    Abstract: 离合器装置(10)具备保持与输入侧旋转板(20)交替配置的输出侧旋转板(22)且与输出轴(15)一起旋转的离合器中心套(40),离合器中心套(40)具有:输出轴保持部(50),与输出轴(15)连结;基壁(43),位于输出轴保持部(50)的径向外侧;外周壁(45),位于比基壁(4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且沿方向D延伸;中心套侧凸轮孔(43H),贯通基壁(43)而形成;以及多个肋(44),从基壁(43)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43D1)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与输出轴保持部(50)连接,多个肋(44)与外周壁(45)在径向上分离地配置。

    离合器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4891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880061935.7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装置,可在辅助转矩与滑动转矩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下设定所希望的相互不同的转矩値。离合器装置100具备中心离合器105及压力离合器111,中心离合器105保持离合器板104,离合器板104与通过原动轴从而旋转驱动的摩擦板103对向配置。中心离合器105具备中心侧辅助凸轮面106a及中心侧滑动凸轮面106b。压力离合器111具备压力侧辅助凸轮面112a及压力侧滑动凸轮面112b。中心侧辅助凸轮面106a与压力侧辅助凸轮面112a的接触面、及中心侧滑动凸轮面106b与压力侧滑动凸轮面112b的接触面是形成于径向位置相互不同的位置。

    离合器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4891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80061935.7

    申请日:2018-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装置,可在辅助转矩与滑动转矩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下设定所希望的相互不同的转矩値。离合器装置100具备中心离合器105及压力离合器111,中心离合器105保持离合器板104,离合器板104与通过原动轴从而旋转驱动的摩擦板103对向配置。中心离合器105具备中心侧辅助凸轮面106a及中心侧滑动凸轮面106b。压力离合器111具备压力侧辅助凸轮面112a及压力侧滑动凸轮面112b。中心侧辅助凸轮面106a与压力侧辅助凸轮面112a的接触面、及中心侧滑动凸轮面106b与压力侧滑动凸轮面112b的接触面是形成于径向位置相互不同的位置。

    离合器装置以及摩托车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1348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80036056.X

    申请日:2023-04-26

    Inventor: 小林佑树

    Abstract: 离合器装置(210)具备压板(270),该压板(270)以相对于离合器中心套(240)能够接近或远离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能够对输入侧旋转板(20)以及输出侧旋转板(22)进行按压,压板(270)构成为沿第一周向(S1)进行旋转,以贯通压板(270)的外周壁(275)的方式形成于花键槽(278)且将从输出轴(15)流出的离合器油向压板(270)的外部排出的排油孔(279)在周向(S)上形成于压力侧滑动凸轮面(90S)的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SB)与位于比第一周向(S1)的端部(90SB)靠第二周向(S2)侧处的压力侧凸轮孔(273H)之间。

    离合器装置
    5.
    发明公开
    离合器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432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897143.6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一种离合器装置,具备压板,所述压板以相对于离合器中央部能够接近或远离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能够按压输入侧旋转片及输出侧旋转片,离合器中央部具备具有中央部侧辅助凸轮面的多个中央部侧凸轮部,中央部侧凸轮部具有第一中央部侧凹部及第二中央部侧凹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中央部侧凹部从中央部侧凸轮部的第二方向侧的面向第一方向凹陷,所述第二中央部侧凹部从中央部侧凸轮部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向第二方向凹陷。

    离合器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64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80064025.1

    申请日:2020-09-16

    Inventor: 小林佑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的离合器装置。离合器装置(100)在离合器外套(101)与输入旋转体(102)之间具备减震机构(105)。减震机构(105)构成为分别具备外套侧板(106)、输入侧侧板(107)、连结销(108)、内侧环形弹簧(111)、外侧环形弹簧(112)以及减震部件(113)。外套侧板(106)形成为平板环状,在与内侧环形弹簧(111)对置的最内周部形成有内周侧按压部(106a)并且在与外侧环形弹簧(112)对置的最外周部形成有外周侧按压部(106b)。外套侧板(106)在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之间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径向按压部(106c)。

    离合器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51130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80027871.9

    申请日:2018-05-08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具备可保持不使离合器片脱落且同时可抑制强度降低的中心离合器以及加压离合器的离合器装置。离合器装置100具备保持离合器片104的中心离合器105以及加压离合器112,所述离合器片104与通过主动轴进行旋转驱动的摩擦片103面对配置。中心离合器105具备与离合器片104的内齿嵌合的中心侧嵌合部108,且同时在中心侧嵌合部108具备突出齿110。加压离合器112具备与离合器片104的内齿嵌合的加压侧嵌合部116,且同时在加压侧嵌合部116具备闪退部117。突出齿110是构成中心侧嵌合部108的花键齿的一个齿延伸至加压侧嵌合部116的闪退部117上。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223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80049095.3

    申请日:2023-06-27

    Inventor: 小林佑树

    Abstract: 离合器装置(210)具备能够按压输入侧旋转板(20)和输出侧旋转板(22)的压板(270),压板(270)具有圆环部(280)、位于圆环部(280)的径向外侧的基壁(273)、比基壁(273)靠径向外侧且沿方向D延伸的外周壁(275)、沿方向D贯通基壁(273)而形成的压板侧凸轮孔(273H)、从基壁(273)的第二方向(D2)侧的面(273D2)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与圆环部(280)连接的多个肋(244),多个肋(244)与外周壁(275)在径向上分离地配置。

    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8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77797.4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离合器装置及摩托车。离合器装置具备:具备多个中心套侧嵌合齿的离合器中心套及具备多个压板侧嵌合齿的压板,压板侧嵌合齿以在输出轴的径向上从中心套侧嵌合齿离开的方式位于比中心套侧嵌合齿靠径向外侧处,在中心套侧辅助凸轮面与压板侧辅助凸轮面接触时,压板侧嵌合齿的第一方向的端部位于比中心套侧嵌合齿的第二方向的端部靠第一方向侧处,一部分压板侧嵌合齿在从输出轴的径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中心套侧嵌合齿重叠,另一部分压板侧嵌合齿在从输出轴的径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中心套侧嵌合齿不重叠,并且在从输出轴的径向观察时穿过排油孔的中心且与输出轴平行的直线通过压板侧嵌合齿。

    离合器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36489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080064025.1

    申请日:2020-09-16

    Inventor: 小林佑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来自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时产生的震动的离合器装置。离合器装置(100)在离合器外套(101)与输入旋转体(102)之间具备减震机构(105)。减震机构(105)构成为分别具备外套侧板(106)、输入侧侧板(107)、连结销(108)、内侧环形弹簧(111)、外侧环形弹簧(112)以及减震部件(113)。外套侧板(106)形成为平板环状,在与内侧环形弹簧(111)对置的最内周部形成有内周侧按压部(106a)并且在与外侧环形弹簧(112)对置的最外周部形成有外周侧按压部(106b)。外套侧板(106)在内周侧按压部(106a)与外周侧按压部(106b)之间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径向按压部(106c)。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