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85796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80050498.6
申请日:2013-08-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5/0037 , H01Q1/46 , H01Q7/00 , H02J5/005 , H02J7/025 , H02J50/12 , H02J50/40 , H04B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具备第一通信机(10)、第二通信机(20)及第三通信机(30)。第一通信机从第一天线(12)输出高频交流电,第二通信机的受电电路(23)经由第二天线(22)接收所述高频交流电。在第二天线与受电电路之间设有电线(60),该电线(60)包括具有第一半圆弧部(61a、62a、63a)的第一电线和具有与第一半圆弧部组合而形成环状天线(61、62、63)的第二半圆弧部(61b、62b、63b)的第二电线。第三天线经由第三天线(32)接收从环状天线输出的所述高频交流电。第一通信机、第二通信机及第三通信机中的至少两个通信机经由各自的天线而发送接收通信信号。在环状天线以外的部分,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构成绞合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81145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80035082.7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00
Abstract: 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构成为对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并能够变更不同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分布的温热刺激部(5、6、7、8);从使精神安静化的模式和活跃化的模式、使身体安静化的模式和活跃化的模式中的两个以上的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的选择部(S110);及基于与所选择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控制温热刺激部的刺激控制部(S170),各个目标温热感分布是表示以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多个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数据,目标温热感分布的以多个身体部位中的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彼此不同,刺激控制部控制温热刺激部,以使在选择了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与在通过选择部选择了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7405986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680016174.4
申请日:2016-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加湿装置(50),具备吸附器(60),该吸附器(60)具有吸附水分且使水分脱离的吸附材料(61);吸附壳体(51),该吸附壳体(51)构成收容吸附器(60)的收容空间(541);第一导入部(521),该第一导入部(521)将由冷却部(13)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导入至吸附壳体(51);第二导入部(531),该第二导入部(531)将由加热部(14)加热后的加热空气导入至吸附壳体(51);以及加湿侧导出部(571),该加湿侧导出部(571)将通过在吸附壳体(51)内脱离的水分而被加湿的加湿空气向车室内导出。并且,第一导入部(521)与空调壳体(11)中的冷却部(13)的空气流下游侧且空调壳体(11)中的上面部(11b)和侧面部(11c)中的一方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5981161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480066435.4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L23/373 , B60H1/32 , B60R16/02 , F28D15/02 , H05K7/20
Abstract: 热输送装置(100)将发热部件(1)与散热部件(2)之间连结,将来自发热部件(1)的热量传递到散热部件(2)。热输送装置(100)具备复合部件(6)和热传导体(7)。复合部件(6)通过将混入基材(8)中的多个碳纳米管(9)以及多个碳纤维(10)复合而构成,碳纤维(10)与碳纤维(10)通过碳纳米管(9)而交联。热传导体(7)的具有柔软性的一端埋入到复合部件(6)中。该埋入的一端与复合部件(6)中的碳纤维(10)经由碳纳米管(9)交联。由此,能够改善成为待冷却的对象的发热部件与散热部件的热传递特性,并且能够利用柔软的热传导体容易地连接发热部件与散热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81145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080035082.7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00
Abstract: 温热感调整装置具备:构成为对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施加温热刺激并能够变更不同身体部位的温热刺激的分布的温热刺激部(5、6、7、8);从使精神安静化的模式和活跃化的模式、使身体安静化的模式和活跃化的模式中的两个以上的模式中选择一个模式的选择部(S110);及基于与所选择的模式对应的目标温热感分布控制温热刺激部的刺激控制部(S170),各个目标温热感分布是表示以多个身体部位的每一个身体部位为对象的多个温热感的目标值的数据,目标温热感分布的以多个身体部位中的指定的身体部位为对象的温热感的目标值彼此不同,刺激控制部控制温热刺激部,以使在选择了任意模式的情况下对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与在通过选择部选择了其他模式的情况下对指定的身体部位施加的温热刺激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7949961B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680048225.1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离子风送出装置,具备:第一放电电极(20);基准电极(30),该基准电极与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分离地配置;第一电源电路(40),该第一电源电路输出在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基准电极之间引起电晕放电的电压;控制电极(31),该控制电极配置于通过在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基准电极之间产生的电晕放电而生成的离子所形成的离子风的送风路径上;第二放电电极(21),该第二放电电极配置于所述基准电极与所述控制电极之间;以及第二电源电路(41),该第二电源电路输出电压,该电压使通过在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基准电极之间产生的电晕放电而生成的离子加速,并且该电压使所述第二放电电极与所述控制电极之间引起电晕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07428227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680016271.3
申请日:2016-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加湿装置(50),具备吸附器(60),该吸附器(60)具有吸附水分且使水分脱离的吸附材料(61);吸附壳体(51),该吸附壳体(51)构成收容吸附器(60)的收容空间(541);第一导入部(521),该第一导入部(521)将由冷却部(13)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导入至吸附壳体(51);第二导入部(531),该第二导入部(531)将由加热部(14)加热后的加热空气导入至吸附壳体(51);以及加湿侧导出部(571),该加湿侧导出部(571)将通过在吸附壳体(51)内脱离的水分而被加湿的加湿空气向车室内导出。并且,第一导入部(521)与空调壳体(11)中的冷却部(13)的空气流下游侧且空调壳体(11)中的底面部(11a)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07665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19485.0
申请日:2017-02-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加热装置,具备:鞋垫部件(13、64),该鞋垫部件配置于鞋类(10、60)中并且具有加热部件(14、64b);以及感应加热线圈(22、42),该感应加热线圈通过电磁感应来对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加热,所述鞋垫部件与所述鞋类分体地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42822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6271.3
申请日:2016-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加湿装置(50),具备吸附器(60),该吸附器(60)具有吸附水分且使水分脱离的吸附材料(61);吸附壳体(51),该吸附壳体(51)构成收容吸附器(60)的收容空间(541);第一导入部(521),该第一导入部(521)将由冷却部(13)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导入至吸附壳体(51);第二导入部(531),该第二导入部(531)将由加热部(14)加热后的加热空气导入至吸附壳体(51);以及加湿侧导出部(571),该加湿侧导出部(571)将通过在吸附壳体(51)内脱离的水分而被加湿的加湿空气向车室内导出。并且,第一导入部(521)与空调壳体(11)中的冷却部(13)的空气流下游侧且空调壳体(11)中的底面部(11a)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796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80050498.6
申请日:2013-08-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5/0037 , H01Q1/46 , H01Q7/00 , H02J5/005 , H02J7/025 , H02J50/12 , H02J50/40 , H04B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具备第一通信机(10)、第二通信机(20)及第三通信机(30)。第一通信机从第一天线(12)输出高频交流电,第二通信机的受电电路(23)经由第二天线(22)接收所述高频交流电。在第二天线与受电电路之间设有电线(60),该电线(60)包括具有第一半圆弧部(61a、62a、63a)的第一电线和具有与第一半圆弧部组合而形成环状天线(61、62、63)的第二半圆弧部(61b、62b、63b)的第二电线。第三天线经由第三天线(32)接收从环状天线输出的所述高频交流电。第一通信机、第二通信机及第三通信机中的至少两个通信机经由各自的天线而发送接收通信信号。在环状天线以外的部分,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构成绞合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