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6130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980079191.6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板状部(121)具有遍及上下方向的整个厚度而与连接部(123)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区域(121R)。多个第1连接区域(121R)沿着板状部(121)的外周侧面(121S)的周向而位于相互隔开间隔的位置。基端部(122)具有遍及上下方向的整个厚度而与连接部(123)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区域(122R)。多个第2连接区域(122R)沿着上述周向而位于相互隔开间隔的位置。连接部(123)具有如下形状:在从多个第1连接区域(121R)之中的任意的第1连接区域(121R)向板状部(121)的外周侧延伸并通过多个第2连接区域(122R)之中的任意的第2连接区域(122R)的多个虚拟直线(L)上分别由于设置于隔膜部(120)的至少一个槽部(124)而变得不连续。
-
公开(公告)号:CN1147311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80080825.2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3H9/24
Abstract: 压电装置(100)包括外侧基部(110)、突出基部(120)以及仅一个悬臂梁部(130)。突出基部(120)具有突出部(121)和顶端部(122)。突出部(121)从外侧基部(110)的内周面(111)朝向环状的中央(C)突出。顶端部(122)连接于突出部(121)且位于上述中央(C)。悬臂梁部(130)连接于顶端部(122),与突出部(121)分开且伸出。悬臂梁部(130)具有固定端部(131)和自由周端部(132)。固定端部(131)连接于顶端部(122)。自由周端部(132)位于沿着内周面(111)的位置。突出部(121)位于自由周端部(132)的一端(132a)与另一端(132b)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8264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80035943.1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压电装置(100)包括基板(110)、压电元件(120)以及盖部(130)。压电元件(120)包含基部(121)和膜片部(122)。基部(121)位于第1主面(111)上,并且,在从第1主面(111)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具有环状的外形。膜片部(122)在从法线方向观察时位于基部(121)的内侧。盖部(130)位于第1主面(111)上,在第1主面(111)侧与压电元件(120)分开且覆盖压电元件(120)。基板(110)在与膜片部(122)面对的位置形成有从第1主面(111)到达第2主面(112)的第1贯通孔(113)。在膜片部(122)形成有贯通狭缝(123)。
-
公开(公告)号:CN11326130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80079191.6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4R17/00 , H01L41/09 , H01L41/113
Abstract: 板状部(121)具有遍及上下方向的整个厚度而与连接部(123)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区域(121R)。多个第1连接区域(121R)沿着板状部(121)的外周侧面(121S)的周向而位于相互隔开间隔的位置。基端部(122)具有遍及上下方向的整个厚度而与连接部(123)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区域(122R)。多个第2连接区域(122R)沿着上述周向而位于相互隔开间隔的位置。连接部(123)具有如下形状:在从多个第1连接区域(121R)之中的任意的第1连接区域(121R)向板状部(121)的外周侧延伸并通过多个第2连接区域(122R)之中的任意的第2连接区域(122R)的多个虚拟直线(L)上分别由于设置于隔膜部(120)的至少一个槽部(124)而变得不连续。
-
公开(公告)号:CN11382640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80035943.1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压电装置(100)包括基板(110)、压电元件(120)以及盖部(130)。压电元件(120)包含基部(121)和膜片部(122)。基部(121)位于第1主面(111)上,并且,在从第1主面(111)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具有环状的外形。膜片部(122)在从法线方向观察时位于基部(121)的内侧。盖部(130)位于第1主面(111)上,在第1主面(111)侧与压电元件(120)分开且覆盖压电元件(120)。基板(110)在与膜片部(122)面对的位置形成有从第1主面(111)到达第2主面(112)的第1贯通孔(113)。在膜片部(122)形成有贯通狭缝(123)。
-
公开(公告)号:CN11476114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80081626.3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在压电装置(100)中,悬臂梁部(120)具有固定端部(121)和自由端部(122)。板状部(130)具有相对端部(131)、支承端部(132)、第1侧方支承端部(133)以及第2侧方支承端部(134)。相对端部(131)与自由端部(122)相对。支承端部(132)在悬臂梁部(12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与相对端部(131)侧相反的那一侧。板状部(130)在支承端部(132)的至少局部、第1侧方支承端部(133)的至少局部以及第2侧方支承端部(134)的至少局部连接于内侧面(111)。
-
-
公开(公告)号:CN11301619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980074863.4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4R17/00 , B81B3/00 , H01L41/053 , H01L41/113
Abstract: 多个梁部(120)各自的端部(121)被基部靠上侧的位置向远离基部(110)的方向延伸。多个梁部(120)各自包含多个层。多个梁部(120)各自包含压电体层(122)、配置在压电体层(122)的上侧的上部电极层(123)、和配置为夹着压电体层(122)与上部电极层(123)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下部电极层(124)。固定部(130)配置在梁部(120)上,使得与基部(110)夹着多个梁部(120)各自的端部(121)。固定部(13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基部(110)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并且在梁部(120)的延伸方向上延伸,使得比基部(110)突出。(110)支承,多个梁部(120)各自在比基部(110)
-
公开(公告)号:CN11483052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80087107.8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2N2/00 , H01L41/187 , H01L41/337 , H04R17/00
Abstract: 换能器(100)包括基部(110)、多个梁部(120)以及结合材料部(130)。多个梁部(120)分别包含压电体层(10)、第1电极层(20)以及第2电极层(30)。结合材料部(130)在形成于相邻的多个梁部(120)之间的狭缝(123)内将多个梁部(120)彼此相互连接。结合材料部(130)以从基部(110)的上部到狭缝(123)内连续的方式设置。结合材料部(130)由杨氏模量比构成压电体层(10)的材料的杨氏模量低的材料构成。在基部(110)的中心轴线的轴向上,位于基部(110)的上部的结合材料部(130)的最大厚度比多个梁部(120)各自的厚度厚。
-
公开(公告)号:CN1131692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1980076900.5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10N30/20 , H10N30/88 , H10N30/30 , H10N30/853
Abstract: 多个梁部(110)各自具有固定端部(111),并在远离固定端部(111)的方向上延伸。基部(120)与多个梁部(110)各自的固定端部(111)连接。多个梁部(110)各自在同一平面内延伸,且多个梁部(110)中的至少两个梁部(110)各自的延伸方向(E)互不相同。多个梁部(110)各自包含具有同一方向的极化轴的单晶压电体层(10)、上部电极层(20)、以及下部电极层(30)。极化轴(Z′)在上述平面内具有极化分量。与极化轴(Z′)正交且在上述平面内延伸的正交轴(X′)的轴方向与多个梁部(110)各自的延伸方向(E)交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