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12782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080051685.2
申请日:2010-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10/0585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300/0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固体电解质的耐还原性、从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的固体电池。固体电池(10)是包括正极层(11)、负极层(12)、及固体电解质层(13)的固体电池,正极层(11)和负极层(12)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层(13)包含固体电解质,在正极层(11)和负极层(12)中的至少一者与固体电解质层(13)之间设有LiZr2(PO4)3含有层(14)。
-
公开(公告)号:CN102612782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80051685.2
申请日:2010-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10/0585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300/0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提高固体电解质的耐还原性、从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的固体电池。固体电池(10)是包括正极层(11)、负极层(12)、及固体电解质层(13)的固体电池,正极层(11)和负极层(12)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层(13)包含固体电解质,在正极层(11)和负极层(12)中的至少一者与固体电解质层(13)之间设有LiZr2(PO4)3含有层(14)。
-
公开(公告)号:CN10761553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680027786.3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林刚司
IPC: H01M4/58 , H01M4/136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输入输出优良且在高温下也呈现良好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是具备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是具有含由非晶质碳被覆的磷酸铁锂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导电剂的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形成于正极集电体表面而得的正极,所述负极是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形成于负极集电体表面而得的负极,其中,非晶质碳对磷酸铁锂的被覆状态由拉曼分光法定量表示,碳(以下记为C)的拉曼光谱的波数965cm‑1~1790cm‑1处出现的衍射线与磷酸铁锂(以下记为L)的拉曼光谱的波数935cm‑1~965cm‑1处出现的衍射线的强度面积比A(C/L)在40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63605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280031703.X
申请日:2012-07-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10/0585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10/052 , H01M10/05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6 , H01M4/0471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5825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300/002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部电阻较低、且能量密度较高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而制造得到的全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生片制作工序,在该生片制作工序中,制作正极层(1)或者负极层(3)的至少一种生片、即第1生片,以及固体电解质层(2)的生片、即第2生片;层叠体形成工序,在该层叠体形成工序中,层叠第1生片与第2生片,从而形成层叠体(10);以及烧成工序,在该烧成工序中,对层叠体(10)进行烧成。在烧成工序中,以在层叠体(10)的层叠方向上施加0.01kg/cm2以上且100kg/cm2以下压力的状态,对层叠体(10)进行烧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893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180053191.2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10/0585 , H01M4/58 , H01M10/052 , H01M10/05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B32B18/00 , C04B2235/6584 , C04B2237/34 , C04B2237/363 , H01M4/0471 , H01M4/139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2300/0094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集电体层氧化的全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造得到的全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层叠体(10)包括各自依次层叠的正极层(11)、固体电解质层(13)、负极层(12);以及配置在正极层(11)和负极层(12)之中的至少一个层上的集电体层(14),全固体电池层叠体(10)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正极材料、固体电解质材料、负极材料、和集电体材料各自的成形体进行层叠来形成层叠体的层叠体形成工序;以及对层叠体进行烧成的烧成工序。烧成工序包括在惰性气氛中对层叠体进行烧成的第一烧成工序;以及在第一烧成工序之后、在含氧的气氛中对层叠体进行烧成的第二烧成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48995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80022854.8
申请日:2007-05-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 , C01F17/0025 , C01G15/00 , C01G15/006 , C01P2002/50 , C01P2006/60 , C04B35/01 , C04B35/44 , C04B2235/3217 , C04B2235/3224 , C04B2235/3225 , C04B2235/3286 , C04B2235/6567 , C04B2235/6585 , C04B2235/6587 , C04B2235/764 , C04B2235/81 , C04B2235/9653 , G02B1/02 , G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阿贝数高、有利于像差补偿,能便于制造的透光性陶瓷。该透光性陶瓷的特征在于,以用通式:Y3AlVOW(满足4.4≤v≤5.4的条件,w是用于确保电中性的正数)表示的石榴石型化合物为主成分,并且,在所述Y3AlVOW中,Al的一部分或全部被Ga所置换。该透光性陶瓷对于例如单透镜反射式照相机用光学系统这样的高斯型透镜光学系统(20),适用配置嵌入光圈(28)的透镜(22,25)。
-
公开(公告)号:CN101312926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80043687.0
申请日:2006-11-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林刚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02 , C04B35/457 , C04B35/462 , C04B35/486 , C04B35/6262 , C04B35/645 , C04B2235/3224 , C04B2235/3225 , C04B2235/3227 , C04B2235/3293 , C04B2235/656 , C04B2235/6585 , C04B2235/76 , C04B2235/762 , C04B2235/79 , C04B2235/9661 , G11B7/13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光性陶瓷,其具有高直线透射率及高折射率,且不仅没有实质性的双折射,而且反常色散性大。所述透光性陶瓷将用一般式:AXBYOW(其中,满足1.00≤x/y≤1.10的条件且w为用于保持电中性的正数)表示的烧绿石型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且该主要成分的晶系为立方晶体。优选A为3价金属元素,B为4价金属元素,更优选A为从La、Y、Gd、Yb及Lu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B为从Ti、Sn、Zr及Hf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该透光性陶瓷例如可以作为在光拾波器(9)上具备的物镜(2)的材料而有利地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6249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1980039335.5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10/052 , H01M4/36 , H01M4/58 , H01M10/0569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正极(11),具有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12),具有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隔膜(13),介于正极(11)及负极(12)之间;以及非水电解质(14),包含相对介电常数为20以上的极性溶剂。在构成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形成有包含碳化合物的被覆层,在被覆层中包含酸性官能团。酸性官能团在由正极活性物质以及被覆层构成的复合体中所占的量为0.004mmol/g以上且0.0062mmol/g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17530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80053885.5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4/36 , H01M4/60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表面上具有基于金属醇盐的覆膜,也能够更充分地防止循环特性降低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正极活性物质芯材;及形成于该正极活性物质芯材表面的覆膜,所述覆膜是由反应物构成的有机无机混合覆膜,所述反应物至少包含在一个分子中不包含任何金属原子‑碳原子键的第一金属醇盐;及在一个分子中包含两个以上金属原子‑碳原子键的第二金属醇盐。
-
公开(公告)号:CN1125141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80050144.9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M10/0525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更加充分抑制低温(例如‑20℃)环境下的二次电池的电阻的上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配置于该正极与该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包括包含磷酸铁锂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由压汞仪测定的孔曲率为50以上且120以下,所述负极包括包含石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由压汞仪测定的孔曲率为5以上且30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