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15532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680027786.3

    申请日:2016-05-13

    Inventor: 林刚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输入输出优良且在高温下也呈现良好的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是具备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是具有含由非晶质碳被覆的磷酸铁锂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导电剂的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形成于正极集电体表面而得的正极,所述负极是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形成于负极集电体表面而得的负极,其中,非晶质碳对磷酸铁锂的被覆状态由拉曼分光法定量表示,碳(以下记为C)的拉曼光谱的波数965cm‑1~1790cm‑1处出现的衍射线与磷酸铁锂(以下记为L)的拉曼光谱的波数935cm‑1~965cm‑1处出现的衍射线的强度面积比A(C/L)在400以上。

    锂离子二次电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6249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1980039335.5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正极(11),具有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12),具有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隔膜(13),介于正极(11)及负极(12)之间;以及非水电解质(14),包含相对介电常数为20以上的极性溶剂。在构成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形成有包含碳化合物的被覆层,在被覆层中包含酸性官能团。酸性官能团在由正极活性物质以及被覆层构成的复合体中所占的量为0.004mmol/g以上且0.0062mmol/g以下。

    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417530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80053885.5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表面上具有基于金属醇盐的覆膜,也能够更充分地防止循环特性降低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具有:正极活性物质芯材;及形成于该正极活性物质芯材表面的覆膜,所述覆膜是由反应物构成的有机无机混合覆膜,所述反应物至少包含在一个分子中不包含任何金属原子‑碳原子键的第一金属醇盐;及在一个分子中包含两个以上金属原子‑碳原子键的第二金属醇盐。

    锂离子二次电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1413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80050144.9

    申请日:2019-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更加充分抑制低温(例如‑20℃)环境下的二次电池的电阻的上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配置于该正极与该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包括包含磷酸铁锂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由压汞仪测定的孔曲率为50以上且120以下,所述负极包括包含石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由压汞仪测定的孔曲率为5以上且30以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