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6209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080013311.1

    申请日:2010-03-25

    Inventor: 波户则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842 F16F2226/045 F16F222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包括托架、外筒、内筒以及弹性体,托架呈筒状,连接于振动发生部及振动承受部这两者中的一者,其内表面在筒轴线方向呈直线形状,外筒为树脂制,具有:小径部,其形成为圆筒状,用于压入上述托架的筒内,其由向上述托架压入的压入前端构成,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小径面;大径部,在进行上述压入之前,其外径比上述托架的内径及上述小径部的外径大,其形成于向上述托架压入时比上述小径部靠后侧的压入后端侧,其厚度比上述小径部的厚度厚,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大径面;中间部,其形成于上述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其在外表面上形成用于连接上述小径面和上述大径面的立起面,内筒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周侧且与振动发生部及振动承受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相连接,弹性体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周面和上述内筒的外周面之间,用于将上述外筒和上述内筒相互连接。

    隔振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62090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080013311.1

    申请日:2010-03-25

    Inventor: 波户则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842 F16F2226/045 F16F222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包括托架、外筒、内筒以及弹性体,托架呈筒状,连接于振动发生部及振动承受部这两者中的一者,其内表面在筒轴线方向呈直线形状,外筒为树脂制,具有:小径部,其形成为圆筒状,用于压入上述托架的筒内,其由向上述托架压入的压入前端构成,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小径面;大径部,在进行上述压入之前,其外径比上述托架的内径及上述小径部的外径大,其形成于向上述托架压入时比上述小径部靠后侧的压入后端侧,其厚度比上述小径部的厚度厚,其在外表面上形成大径面;中间部,其形成于上述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其在外表面上形成用于连接上述小径面和上述大径面的立起面,内筒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周侧且与振动发生部及振动承受部这两者中的另一者相连接,弹性体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周面和上述内筒的外周面之间,用于将上述外筒和上述内筒相互连接。

    止挡件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36067U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20215432.X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挡件,为了使限制减震器的位移的止挡件的收缩变形稳定,止挡件(10)包括:弹性筒体(12),其供减震器(100)的活塞杆(104)贯穿;环状凸部(18),其突出设于弹性筒体(12)的外周面,并沿着轴向配置有多个;承受部(16),其设于弹性筒体(12)的下部,使弹性筒体(12)沿轴向收缩变形而使环状凸部(18)彼此紧贴;以及安装部(20),其设于弹性筒体(12)的上部,安装于支承活塞杆(104)的车身的支承金属配件(106),并且具有基座(22),该基座(22)的、在弹性筒体(12)收缩变形时环状凸部(18)所抵靠的下表面平坦,且基座(22)的直径比环状凸部(18)的外径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