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06393A
公开(公告)日:2004-06-23
申请号:CN200310120751.9
申请日:2003-1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005 , C08J3/12 , C08J3/245 , C08J2300/14 , Y10T428/2982
Abstract: 提供了能够在保持稳定的统一规定的质量的状态下,简便、价廉地连续制造高物性的吸水性树脂制品的方法。还提供了高物性且质量稳定的吸水性树脂制品。上述方法包括测定经分级工序及/或表面改性工序连续生产制得的吸水性树脂的规定物性及/或规定成分量的工序(A);根据上述测定结果,从经连续生产制得的吸水性树脂中定量分离规定物性及/或规定成分量在一定值以上及/或一定值以下的吸水性树脂(a)的工序(B);将上述分离出的定量的吸水性树脂(a)的至少一部分和在同一制造生产线或者其他的制造生产线经分级工序及/或表面改性工序连续生产制得的吸水性树脂混合的工序(C)。
-
公开(公告)号:CN1171129A
公开(公告)日:1998-01-21
申请号:CN95197004.6
申请日:1995-10-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12 , B29B9/06 , B29K2995/0092 , C08J2300/14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是含有吸水性树脂初级颗粒和由平均粒径比该初级颗粒的平均粒径小的吸水性树脂造粒得到的造粒颗粒、吸收速度快、透液性优异且加压下吸收系数高的吸水性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该组合物的吸收性物品,其制造方法包括将平均粒径10~100μm的吸水性树脂造粒的步骤和将所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造粒颗粒与平均粒径150~800μm的吸水性树脂初级颗粒混合的步骤。此外,吸水性树脂造粒颗粒是通过使吸水性树脂与造粒剂混合、所得到的混合物用有球面状多孔板的挤压造粒机制造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490139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780027523.3
申请日:2007-07-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制备吸水树脂粉末的方法是一种制备具有表面交联结构的吸水树脂粉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不饱和单体水溶液聚合的聚合步骤;聚合步骤所得水凝胶交联聚合物干燥的干燥步骤;水凝胶交联聚合物或干燥的水凝胶交联聚合物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步骤;和分拣步骤,其在干燥步骤之后进行,其中包含在吸水树脂中的异物通过颜色分拣从吸水树脂中部分或完全除去。结果可以获得具有高性能和不太可能有色的吸水树脂。按照这种方法,提供了吸水树脂粉末的制备方法,其中颜色分拣技术用于从吸水树脂中去除异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8849C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99106320.1
申请日:1999-04-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IPC: C08F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3/0052 , B01J19/1887 , B01J19/22 , B01J20/26 , B01J20/30 , B29C39/14 , B29C41/28 , B29K2995/009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连续把供给通过聚合而成为吸水性树脂用的单体混合物、聚合成层状而连续地制造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的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变成凝胶体时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变化率保持在小于20%。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高生产率制造吸水倍率大、而且可溶成分和残存单体少、用于生产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3912C
公开(公告)日:2000-06-28
申请号:CN94103024.5
申请日:1989-10-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IPC: C08F120/06 , C07C57/04 , C07C51/4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50 , A61L15/24 , A61L15/28 , B01J19/24 , B01J2219/185 , B01J2219/1923 , C08F2/01 , C08F2/10 , C07C57/04
Abstract: 用含至少一种由丙烯酸和碱性物质中和反应制备的丙烯酸盐的单体制备含丙烯酸盐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向水中加入丙烯酸和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同时使中和反应体系中丙烯酸的中和比始终保持在75~100mol%,(B)向中和反应体系中加入碱性物质调节体系的丙烯酸中和比为100.1~110mol%,(C)保持中和反应体系中丙烯酸的中和比为100.1~110mol%,使中和反应产物老化,(D)向中和反应体系中加入丙烯酸,调节中和反应体系中丙烯酸的中和比为20~100mol%。
-
公开(公告)号:CN1233617A
公开(公告)日:1999-11-03
申请号:CN99106320.1
申请日:1999-04-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IPC: C08F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3/0052 , B01J19/1887 , B01J19/22 , B01J20/26 , B01J20/30 , B29C39/14 , B29C41/28 , B29K2995/009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连续把供给通过聚合而成为吸水性树脂用的单体混合物、聚合成层状而连续地制造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的方法,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变成凝胶体时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变化率保持在小于20%。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以高生产率制造吸水倍率大、而且可溶成分和残存单体少、用于生产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树脂含水凝胶状物。
-
公开(公告)号:CN1927914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610153788.5
申请日:2003-1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005 , C08J3/12 , C08J3/245 , C08J2300/14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水性树脂制品的连续制造方法,它包括用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经分级工序及/或表面改性工序连续生产制得的吸水性树脂的粒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水性树脂制品,其特征在于,(1)质量平均粒径为300~600μm,(2)残留单体量为500ppm以下,(3)在分析点数n=3的条件下测定的不加压下的吸收倍率的平均值为25g/g以上、标准偏差为0~0.50,(4)在分析点数n=3的条件下测定的1.9kPa或者4.9kPa加压下的吸收倍率的平均值为20g/g以上、标准偏差为0~0.35,(5)在分析点数n=3的条件下测定的不足150μm的微粉量的平均值不足5.0质量%、标准偏差为0~0.50。
-
公开(公告)号:CN101490139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80027523.3
申请日:2007-07-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制备吸水树脂粉末的方法是一种制备具有表面交联结构的吸水树脂粉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不饱和单体水溶液聚合的聚合步骤;聚合步骤所得水凝胶交联聚合物干燥的干燥步骤;水凝胶交联聚合物或干燥的水凝胶交联聚合物进行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步骤;和分拣步骤,其在干燥步骤之后进行,其中包含在吸水树脂中的异物通过颜色分拣从吸水树脂中部分或完全除去。结果可以获得具有高性能和不太可能有色的吸水树脂。按照这种方法,提供了吸水树脂粉末的制备方法,其中颜色分拣技术用于从吸水树脂中去除异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7328C
公开(公告)日:2002-07-10
申请号:CN96190472.0
申请日:1996-03-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IPC: C08L101/14 , C08F8/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101/12 , A61L15/16 , A61L15/24 , A61L15/42 , A61L15/60 , C08L35/00 , C08L33/00
Abstract: 基重为150克/米2时,相对羊血的血液面积比不低于30%的吸收血液性树脂组合物和含有此组合物的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吸收血液性树脂组合物具有优良的吸收血液特性,所以在生理用餐巾,止血栓,吸收血液医疗品,创伤保护材料,创伤治愈材料,手术用废水处理等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
公开(公告)号:CN1927914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53788.5
申请日:2003-1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005 , C08J3/12 , C08J3/245 , C08J2300/14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水性树脂制品的连续制造方法,它包括用激光衍射散射法测定经分级工序及/或表面改性工序连续生产制得的吸水性树脂的粒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水性树脂制品,其特征在于,(1)质量平均粒径为300~600μm,(2)残留单体量为500ppm以下,(3)在分析点数n=3的条件下测定的不加压下的吸收倍率的平均值为25g/g以上、标准偏差为0~0.50,(4)在分析点数n=3的条件下测定的1.9kPa或者4.9kPa加压下的吸收倍率的平均值为20g/g以上、标准偏差为0~0.35,(5)在分析点数n=3的条件下测定的不足150μm的微粉量的平均值不足5.0质量%、标准偏差为0~0.5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