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用伸缩轴及车辆用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32828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126826.7

    申请日:2008-0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5 F16C3/035 F16C29/02 F16C2326/24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转向用伸缩轴(3),其具备:相互嵌合的内轴(10)及筒状的外轴(11);至少三对的轴向槽,它们分别形成于上述内轴的外周面(26)及上述外轴的内周面(28)上;刚性连结元件(25),其在上述内轴的周向(C)上的、上述内轴及上述外轴的相对相位超过规定范围时,将上述内轴及上述外轴在上述周向(C)上刚性连结;作为弹性连结元件的多个长条的树脂杆,其在上述相对相位在上述规定范围内时,将上述内轴及上述外轴在上述周向(C)上弹性连结。上述多个树脂杆各自之上形成有槽(50)。上述槽的截面呈朝向上述内轴的径向(U)外侧开放的U字形形状。

    车辆转向用伸缩轴及车辆用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53050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132094.2

    申请日:2008-0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5 F16C3/03 F16C2326/24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转向用伸缩轴(3),其根据转向部件(2)的转向而进行旋转,且具备:内轴(10)及筒状的外轴(11),它们可相对滑动地被嵌合;刚性连结元件(25),其在上述内轴的周向上的、这些两轴的相对相位超过规定范围时,将上述两轴在上述周向上刚性连结;至少三对的轴向槽,它们分别形成于上述内轴及上述外轴上,且相互对置;多个长条的树脂杆,其在上述相对相位在上述规定范围内时,将上述两轴在上述周向上弹性连结。上述多个树脂杆分别夹设于相互相应的上述轴向槽间。至少一个的上述树脂杆和其他的上述树脂杆具有不同的规格,以使上述内轴的轴线(A)及上述外轴的轴线(B)相互倾斜。

    轴与万向接头的万向节叉的结合结构以及车辆用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0788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61780.1

    申请日:2011-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万向接头(6)的万向节叉(17)与轴(5)结合的结合结构(P)。上述万向节叉(17)具有互相平行的一对侧板(20、21)以及对上述一对侧板进行连结的底板(22)。插通上述一对侧板的紧固轴(23)将上述轴紧固固定于上述一对侧板之间。上述底板包括凸轮面(25)。上述凸轮面根据车辆碰撞时的上述轴的轴向移动而向与上述轴相对于上述万向节叉的移动方向(X1)交叉的方向(Y1)按压上述轴的端部(5b),以使上述轴相对于上述万向节叉弯曲。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结合结构的车辆用转向装置。

    中间轴与万向接头的万向节叉的结合结构以及车辆用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07880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110261780.1

    申请日:2011-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万向接头(6)的万向节叉(17)与轴(5)结合的结合结构(P)。上述万向节叉(17)具有互相平行的一对侧板(20、21)以及对上述一对侧板进行连结的底板(22)。插通上述一对侧板的紧固轴(23)将上述轴紧固固定于上述一对侧板之间。上述底板包括凸轮面(25)。上述凸轮面根据车辆碰撞时的上述轴的轴向移动而向与上述轴相对于上述万向节叉的移动方向(X1)交叉的方向(Y1)按压上述轴的端部(5b),以使上述轴相对于上述万向节叉弯曲。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结合结构的车辆用转向装置。

    转向用花键伸缩轴和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2918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480068026.8

    申请日:2014-12-15

    Abstract: 一种花键伸缩轴,设置有包括阳花键的内轴和包括阴花键的筒状外轴。所述花键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设置有树脂膜。齿顶修正系数e、齿数Z、模数m、基准节圆直径PCD、阳花键的齿顶圆直径d1和齿根圆直径d2、以及阴花键的齿顶圆直径D1和齿根圆直径D2具有根据以下表达式(1)至(8)的关系:m(Z+4)>d1>m(Z+2)…(1);mZ>d2>m(Z‑1)…(2);m(Z+4)>D2>m(Z+2)…(3);mZ>D1>m(Z‑1)…(4);D2>d1…(5);D1>d2…(6);PCD=mZ…(7);0.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