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薄膜

    公开(公告)号:CN11490236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80090045.6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0)具备:包含第一有机材料和第二有机材料的固化物的电介质树脂薄膜(例如,第一电介质树脂薄膜(13))、和设置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至少一面的金属层(例如,第一金属层(15))。上述第一有机材料包含重复单元中具有羟基和苯环的有机高分子。上述第二有机材料包含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在上述薄膜的内部存在400ppm以上且700ppm以下的氯离子、300ppm以上且500ppm以下的磷离子。

    薄膜电容器
    4.
    发明公开
    薄膜电容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6311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80054261.9

    申请日:2023-05-18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10),其包括元件主体(11)和设置于元件主体(11)的端面的外部电极(12);以及引出端子(20),其与外部电极(12)电连接。元件主体(11)是包括在电介质薄膜(例如第一电介质薄膜(53))的至少一个主面设置有金属层(例如第一金属层(55))的金属化薄膜(例如第一金属化薄膜(51))的层叠体。外部电极(12)与金属层(例如第一金属层(55))连接。引出端子(20)焊接于外部电极(12)。外部电极(12)的表面粗糙度Ra为20μm以上且45μm以下,引出端子(20)从外部电极(12)的表面的陷入深度(D)为0.5mm以上。

    薄膜电容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4482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80073861.9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在层叠体的两端部形成外部电极而成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层叠体层叠了在表面设置有第1金属层的第1树脂薄膜和在表面设置有第2金属层的第2树脂薄膜,所述薄膜电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薄膜和上述第2树脂薄膜交替地层叠,在形成有上述外部电极的一个端部,上述第1树脂薄膜比上述第2树脂薄膜相对地突出,其突出长度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上述第1树脂薄膜的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垂直且与从形成有上述外部电极的上述层叠体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150℃下的杨氏模量为0.6GPa以上。

    电容器
    7.
    发明公开
    电容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978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80052473.3

    申请日:2023-05-17

    Abstract: 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10),其包括元件主体(11)和设置在元件主体(11)的端面的外部电极(12);引出端子(20),其与外部电极(12)电连接;外装壳体(30),其在内部收纳电容器元件(10),使得引出端子(20)朝向外部突出;以及填充树脂(40),其填充在电容器元件(10)与外装壳体(30)之间。外装壳体(30)是在一端具有开口部(31)的有底筒状,包括与开口部(31)对置并密封另一端的底壁(32)、以及从底壁(32)朝向开口部(31)突出的侧壁(33)。在外装壳体(30)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限制引出端子(20)的位置的引导槽(34)。引导槽(34)从侧壁(33)伸出,并且从开口部(31)侧向底壁(32)侧延伸。在第一方式中,位于外装壳体(30)的开口部(31)侧的引导槽(34)的高度比位于外装壳体(30)的开口部(31)侧的侧壁(33)的高度低。在第二方式中,位于外装壳体(30)的开口部(31)侧的引导槽(34)的边的角被进行倒角。

    薄膜电容器以及薄膜电容器用薄膜

    公开(公告)号:CN1149023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80090045.6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0)具备:包含第一有机材料和第二有机材料的固化物的电介质树脂薄膜(例如,第一电介质树脂薄膜(13))、和设置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至少一面的金属层(例如,第一金属层(15))。上述第一有机材料包含重复单元中具有羟基和苯环的有机高分子。上述第二有机材料包含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在上述薄膜的内部存在400ppm以上且700ppm以下的氯离子、300ppm以上且500ppm以下的磷离子。

    薄膜电容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44825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1880073861.9

    申请日:2018-06-20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在层叠体的两端部形成外部电极而成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层叠体层叠了在表面设置有第1金属层的第1树脂薄膜和在表面设置有第2金属层的第2树脂薄膜,所述薄膜电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薄膜和上述第2树脂薄膜交替地层叠,在形成有上述外部电极的一个端部,上述第1树脂薄膜比上述第2树脂薄膜相对地突出,其突出长度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上述第1树脂薄膜的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垂直且与从形成有上述外部电极的上述层叠体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150℃下的杨氏模量为0.6GPa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