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10192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610986520.3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8 , H01M10/0525 , C01B25/4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至少使包含锂的水溶液A、包含铁、锰、钴或镍的水溶液B以及包含磷酸的水溶液C之一包含氧化石墨烯。通过将水溶液A滴入水溶液C制备包含沉淀物D的混合液E,通过将水溶液E滴入水溶液B制备包含沉淀物F的混合液G,通过在加压气氛下对混合液G进行加热处理制备混合液H,然后对混合液H进行过滤。由此获得粒径小的含有锂及氧的化合物的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4900903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510100529.5
申请日:2015-03-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4/13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量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活性物质,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及第三电极活性物质,第二电极活性物质的充放电效率高于第一电极活性物质,第三电极活性物质的充放电效率低于第二电极活性物质,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和第一电极活性物质的充放电效率之间的差异与第二电极活性物质的容量的积大于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和第三电极活性物质的充放电效率之间的差异与第三电极活性物质的容量的积,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和第三电极活性物质的总和中的第二电极活性物质的配合比小于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和第三电极活性物质的总和中的第三电极活性物质的配合比。
-
公开(公告)号:CN10478195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380058332.9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在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反复充放电循环中,通过尽可能抑制作为充放电的副反应发生的电解液的分解反应,改善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长期循环特性。蓄电装置用电极包括集流体以及该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括多个活性物质粒子及氧化硅。活性物质粒子中的一个的表面具有与其他活性物质粒子中的一个接触的区域。该区域以外的活性物质粒子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氧化硅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345691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310212001.8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G11/06 , H01G11/28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58 , H01G11/66 , H01G11/68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62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负极及蓄电装置。当反复进行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通过尽可能抑制作为充放电的副反应产生的电解液等的分解反应,提高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长期间的循环特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集流体上的包含多个粒状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粒状负极活性物质在表面的一部分中包括作为成分包含第一无机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膜。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接触于负极活性物质的露出部的一部分及无机化合物膜的被膜。上述被膜作为成分包含有机化合物及第二无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000862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210331146.5
申请日:2012-09-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97 , H01M4/58 , C01B25/45 , H01M4/136 , H01M10/0525 , H01M4/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25/306 , C01B25/45 , C01B32/23 , C01P2006/40 , C30B7/10 , C30B29/14 , H01M4/04 , H01M4/0404 , H01M4/0435 , H01M4/0471 , H01M4/1397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正极、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在橄榄石型结构的含锂复合氧化物中,锂离子的储藏和释放容易在晶体的b轴方向以一维方式发生。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单晶的b轴垂直于正极集电体表面进行取向的正极。对含锂复合氧化物粒子混合氧化石墨烯并施加压力。通过施加压力,长方体或大致长方体的粒子容易滑移。此外,通过使用b轴方向的长度短于a轴及c轴方向的长度的长方体或大致长方体的粒子,利用朝一个方向的压力可以使b轴在施加压力的方向上取向。
-
公开(公告)号:CN10358296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80027141.1
申请日:2012-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4 , H01M4/364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4/627 , H01M10/052
Abstract: 为了提高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等的用于电池的电极的导电性及电容,使用包含1至100个石墨烯片的网状石墨烯代替以往使用的导电助剂及粘合剂。具有二维的展宽及三维结构的网状石墨烯更容易与活性物质粒子或其它的导电助剂接触,由此导电性及活性物质粒子之间的结合力得到提高。通过在混合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物质粒子之后,在真空或还原气氛中对该混合物进行加热,得到这种网状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2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061051.9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83 ,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6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8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 H01M2010/4278 , H01M2220/3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 H01M4/583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的蓄电池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所述负极具有第一元素和碳,所述第一元素是硅、锡、镓、铝、锗、铅、锑、铋、银、锌、镉或铟中的任一个,所述负极具有活性物质、与所述活性物质的表面接触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为10nm以上且1000nm以下,所述电解液具有第一阳离子和第二阳离子,所述第一阳离子选自锂离子、钠离子、钙离子或镁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离子,所述第二阳离子是咪唑鎓阳离子或叔锍阳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641019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86520.3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8 , H01M10/0525 , C01B25/4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至少使包含锂的水溶液A、包含铁、锰、钴或镍的水溶液B以及包含磷酸的水溶液C之一包含氧化石墨烯。通过将水溶液A滴入水溶液C制备包含沉淀物D的混合液E,通过将水溶液E滴入水溶液B制备包含沉淀物F的混合液G,通过在加压气氛下对混合液G进行加热处理制备混合液H,然后对混合液H进行过滤。由此获得粒径小的含有锂及氧的化合物的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765641B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280041901.4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42 , B82Y30/00 , H01M4/5825 , H01M4/622 , H01M4/625 , H01M10/04 , Y10T29/417 , Y10T29/49115
Abstract: 至少使包含锂的水溶液A、包含铁、锰、钴或镍的水溶液B以及包含磷酸的水溶液C之一包含氧化石墨烯。通过将水溶液A滴入水溶液C制备包含沉淀物D的混合液E,通过将水溶液E滴入水溶液B制备包含沉淀物F的混合液G,通过在加压气氛下对混合液G进行加热处理制备混合液H,然后对混合液H进行过滤。由此获得粒径小的含有锂及氧的化合物的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04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31472.6
申请日:2012-06-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10/0525 , Y10T29/43 , Y10T29/49115 , H01M4/133 , H01M4/366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蓄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起因于伴随充放电的硅的体积变化的电池特性的劣化得到抑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包含粒子状或晶须状的硅,该硅粒子或硅晶须的表面被由通过使氧化石墨烯还原而形成的1层至50层的石墨烯构成的碳膜覆盖。至于碳膜,因为分子间键合力强的sp2键与硅表面大致平行,所以在硅膨胀时碳膜也不会破裂,而可以防止硅的破碎。另外,由此形成的碳膜具有适当的间隙,在硅膨胀时能够伸缩,并且该间隙可以透过锂离子。另外,碳膜还有防止硅与电解液起反应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