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18238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502554.1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6 , H01M4/366 , H01M4/62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10/0566 , H01M10/05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了首次不可逆容量的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负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以及水溶性高分子,电解液具有离子液体,并且离子液体具有阳离子和一价酰胺阴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71540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467411.7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42 , H01G11/06 , H01G11/26 , H01G11/50 , H01M4/02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6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电极材料、蓄电装置以及电气设备。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在使用包含碳的粒状活性物质的情况下,在该粒状活性物质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该粒状活性物质所含的碳原子通过氧原子与金属原子或硅原子键合的网状结构。通过形成上述网状结构,抑制电解液的还原分解且实现不可逆容量的减少。另外,通过构成使用上述网状结构的蓄电装置,提高循环特性,实现可靠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45691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310212001.8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G11/06 , H01G11/28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58 , H01G11/66 , H01G11/68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62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负极及蓄电装置。当反复进行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通过尽可能抑制作为充放电的副反应产生的电解液等的分解反应,提高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长期间的循环特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集流体上的包含多个粒状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粒状负极活性物质在表面的一部分中包括作为成分包含第一无机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膜。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接触于负极活性物质的露出部的一部分及无机化合物膜的被膜。上述被膜作为成分包含有机化合物及第二无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33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87421.0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G11/06 , H01G11/28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58 , H01G11/66 , H01G11/68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62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负极及蓄电装置。当反复进行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通过尽可能抑制作为充放电的副反应产生的电解液等的分解反应,提高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长期间的循环特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集流体上的包含多个粒状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粒状负极活性物质在表面的一部分中包括作为成分包含第一无机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膜。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接触于负极活性物质的露出部的一部分及无机化合物膜的被膜。上述被膜作为成分包含有机化合物及第二无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169560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335243.X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3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587 , H01M4/62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H01M4/628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量大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能量密度高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容量大的电极。另外,提供一种能量密度高的电极。另外,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电极。另外,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极。该蓄电装置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集电体及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及第一粘合剂,第一活性物质为石墨,并且,在20℃以上且70℃以下的温度下将第一电极浸渍在溶液中3小时以上之后,从第一集电体剥离第一活性物质层而测得的被剥离的样品的单位宽度的第一电极的剥离强度F为0.05N/cm以上且5N/c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169560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610335243.X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3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量大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能量密度高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蓄电装置。另外,提供一种容量大的电极。另外,提供一种能量密度高的电极。另外,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电极。另外,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极。该蓄电装置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集电体及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及第一粘合剂,第一活性物质为石墨,并且,在20℃以上且70℃以下的温度下将第一电极浸渍在溶液中3小时以上之后,从第一集电体剥离第一活性物质层而测得的被剥离的样品的单位宽度的第一电极的剥离强度F为0.05N/cm以上且5N/c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45691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212001.8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G11/06 , H01G11/28 , H01G11/46 , H01G11/50 , H01G11/58 , H01G11/66 , H01G11/68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62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483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E60/13 , Y02P70/54 , Y02T10/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用负极及蓄电装置。当反复进行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通过尽可能抑制作为充放电的副反应产生的电解液等的分解反应,提高锂离子电池或锂离子电容器的长期间的循环特性。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蓄电装置用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集流体上的包含多个粒状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粒状负极活性物质在表面的一部分中包括作为成分包含第一无机化合物的无机化合物膜。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接触于负极活性物质的露出部的一部分及无机化合物膜的被膜。上述被膜作为成分包含有机化合物及第二无机化合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