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喷嘴机构用臂、可变喷嘴机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公开(公告)号:CN107237654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066150.6

    申请日:2017-02-06

    Inventor: 秋本健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F01D17/165 F02B37/24 F05D222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磨损的可变喷嘴机构用臂、可变喷嘴机构以及涡轮增压器。可变喷嘴机构具备:臂(49)、与臂(49)连结的喷嘴叶片、以及与臂卡合的协调环。向涡轮叶轮喷射气体。可变喷嘴机构构成为基于喷嘴叶片的移动使该气体的流路截面积可变。臂(49)被设置为能够以支轴(47)为中心转动。臂(49)具有与协调环接触的关闭侧接触面(510)和打开侧接触面(520)。关闭侧接触面(510)的曲率伴随远离支轴(47)而变小。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98275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080039172.X

    申请日:2010-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增压器的内燃机。桥接通路(41)与和气缸(11A、11D)连通的合流通路(23AD)的中途、以及和气缸(11B、11C)连通的合流通路(23BC)的中途连接,第一开闭阀(V1)设置于桥接通路(41)的中途。在将桥接通路(41)与进气通路(17)连接的EGR通路(42)设置有热交换器(43)。在比热交换器(43)更靠下游的EGR通路(42)设置有第二开闭阀(V2),在比热交换器(43)更靠上游的EGR通路(42)设置有第三开闭阀(V3)。控制计算机(C)根据发动机转速与发动机载荷对第一开闭阀(V1)、第二开闭阀(V2)以及第三开闭阀(V3)进行开闭控制。由此,能够实现小于耐排气压力强度的排气压力、以及桥接通路的小的通路直径。

    可变喷嘴机构用臂、可变喷嘴机构以及涡轮增压器

    公开(公告)号:CN107237654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10066150.6

    申请日:2017-02-06

    Inventor: 秋本健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磨损的可变喷嘴机构用臂、可变喷嘴机构以及涡轮增压器。可变喷嘴机构具备:臂(49)、与臂(49)连结的喷嘴叶片、以及与臂卡合的协调环。向涡轮叶轮喷射气体。可变喷嘴机构构成为基于喷嘴叶片的移动使该气体的流路截面积可变。臂(49)被设置为能够以支轴(47)为中心转动。臂(49)具有与协调环接触的关闭侧接触面(510)和打开侧接触面(520)。关闭侧接触面(510)的曲率伴随远离支轴(47)而变小。

    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及其流量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1518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210545602.6

    申请日:2012-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24 F01D17/165 F02D41/263 F05D2220/4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装置将致动器驱动至动力传输构件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位置。该装置基于开度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获取抵接位置开度量。该装置对致动器进行驱动直到检测量达到预设定的量,使动力传输构件移动至临时控制位置。该装置获取临时控制位置流量。当调节气体流入装置使调节气体流动到排气涡轮中并且流量测量传感器对调节气体的流量进行测量时,获取该临时控制位置流量。该装置基于临时控制位置流量与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校正量,其中,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为与预设定的量对应的原有的流量。

    叶轮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93187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718508.5

    申请日:2021-06-28

    Inventor: 秋本健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叶轮及其制造方法。缩短加工时间并提高叶轮的性能。多个叶片(110、120)分别具有位于旋转方向(D)的前方侧的压力面(P)及位于旋转方向(D)的后方侧的吸入面(S)。在多个叶片(110、120)各自中,在压力面(P)与轮毂面(H)的边界形成有作为凹条的切削痕的多个第一凹面部(131~134)。在多个叶片各自中,在吸入面(S)与轮毂面(H)的边界形成有作为凹条的切削痕的一个第二凹面部(141)。在多个第一凹面部中,包含有横截面中的凹面半径相互不同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凹面部。在多个第一凹面部各自的凹面半径中的最大的第一凹面半径与第二凹面部的横截面中的第二凹面半径相同。

    燃料电池用流体机械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639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437707.X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涡轮效率提高的燃料电池用流体机械。燃料电池用流体机械具备旋转轴、电动马达、压缩部以及旋转辅助部。旋转辅助部具备涡轮工作轮以及涡轮壳体。涡轮工作轮通过将从燃料电池堆排出并向涡轮室导入的排出气体从旋转轴的径向导入并将排出气体沿旋转轴的轴线方向排出从而旋转。涡轮工作轮的直径以及护罩面的直径从排出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趋向下游而逐渐扩径。

    压缩机叶轮和涡轮增压器

    公开(公告)号:CN10870008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1388.7

    申请日:2017-02-09

    Inventor: 秋本健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叶轮,离心式的压缩机叶轮收纳于外壳,被构成为通过相对于上述外壳沿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将从轴向流入的流体压缩并将该流体朝径向外侧送出,上述压缩机叶轮具备沿上述轴向延伸的毂、和从上述毂朝径向外侧延伸并在上述旋转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叶片,上述多个叶片中至少一个叶片具备角部,该角部由在上述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从上述毂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前沿、和与上述前沿连接并沿上述外壳的内壁延伸的护罩线形成,该角部具有将上述叶片以到达其正反两侧的方式贯通的贯通部。

    叶轮及其制造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3187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0718508.5

    申请日:2021-06-28

    Inventor: 秋本健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叶轮及其制造方法。缩短加工时间并提高叶轮的性能。多个叶片(110、120)分别具有位于旋转方向(D)的前方侧的压力面(P)及位于旋转方向(D)的后方侧的吸入面(S)。在多个叶片(110、120)各自中,在压力面(P)与轮毂面(H)的边界形成有作为凹条的切削痕的多个第一凹面部(131~134)。在多个叶片各自中,在吸入面(S)与轮毂面(H)的边界形成有作为凹条的切削痕的一个第二凹面部(141)。在多个第一凹面部中,包含有横截面中的凹面半径相互不同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凹面部。在多个第一凹面部各自的凹面半径中的最大的第一凹面半径与第二凹面部的横截面中的第二凹面半径相同。

    增压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9996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1359.0

    申请日:2017-02-09

    Inventor: 秋本健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增压装置。该增压装置具备具有轴的叶轮、构成为使上述叶轮旋转而进行增压的电动发电机、行星齿轮机构和构成为限制上述叶轮的旋转的限制机构。上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供上述轴连结的太阳轮、构成为通过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的齿圈、多个行星齿轮和与上述多个行星齿轮连结的行星架。上述行星架具有供上述轴插通的筒部。上述电动发电机具有与上述筒部的外周面形成了一体的转子和配置在上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

    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及其流量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6151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545602.6

    申请日:2012-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24 F01D17/165 F02D41/263 F05D2220/4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装置将致动器驱动至动力传输构件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位置。该装置基于开度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获取抵接位置开度量。该装置对致动器进行驱动直到检测量达到预设定的量,使动力传输构件移动至临时控制位置。该装置获取临时控制位置流量。当调节气体流入装置使调节气体流动到排气涡轮中并且流量测量传感器对调节气体的流量进行测量时,获取该临时控制位置流量。该装置基于临时控制位置流量与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校正量,其中,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为与预设定的量对应的原有的流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