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09531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127737.4
申请日:2008-04-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5B3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53 , H01L2251/566
Abstract: 一种有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是在脆性基板上以矩阵的形式形成多个有机元件的步骤。每个有机元件被提供有电连接部,其将该有机元件电连接至外部电路。第二步是在每个有机元件上通过湿法工艺形成密封膜并且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用粘性掩蔽材料覆盖的步骤。第三步是在剥离掉该粘性掩蔽材料后去除粘性沉积物的步骤。第四步是在脆性基板上形成多个划线的步骤。第五步是沿着所述划线断裂该脆性基板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0539242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610106041.4
申请日:2006-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在平面图中基本上呈矩形的电致发光层,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连接到该电致发光层的一个表面的该第一电极包括与电致发光层的一个表面接触的第一接触区域和连接到第一接触区域和外部第一导体的第一端子。连接到该电致发光层的另一个表面的该第二电极包括与电致发光层的另一个表面接触的第二接触区域和连接到外部第二导体的第二端子。第一电极的材料比第二电极的材料具有更高的体积电阻率。第一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形成。第二接触区域和第二端子在沿长边方向从电致发光层延长的区域上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993727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80026384.3
申请日:2005-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3 , G02F2201/15 , G09G3/342 , G09G3/3611 , G09G2310/024 , G09G2310/0251 , G09G2310/08 , G09G2320/0252 , G09G2320/0261
Abstract: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和照明装置。照明装置由EL元件构成面状的发光区域。发光区域由在与液晶的垂直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状发光区域构成。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指令信号将多个线状发光区域切换为发光状态与非发光状态,以使与液晶的垂直扫描同步地依次进行发光。控制线状发光区域,以使至少在位于该线状发光区域正上方的液晶的部分的驱动数据改写期间成为非发光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885586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106041.4
申请日:2006-06-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在平面图中基本上呈矩形的电致发光层,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连接到该电致发光层的一个表面的该第一电极包括与电致发光层的一个表面接触的第一接触区域和连接到第一接触区域和外部第一导体的第一端子。连接到该电致发光层的另一个表面的该第二电极包括与电致发光层的另一个表面接触的第二接触区域和连接到外部第二导体的第二端子。第一电极的材料比第二电极的材料具有更高的体积电阻率。第一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形成。第二接触区域和第二端子在沿长边方向从电致发光层延长的区域上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575064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200410071482.6
申请日:2004-05-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 , H01L51/5262 , Y10T428/24347
Abstract: 在发光装置中,在其上形成发光器件的衬底的面是具有多个粗糙点的非平坦表面。该中相邻的粗糙点的平均间隔Sm或者粗糙点的相邻凸起的峰的平均间隔S不小于由发光层产生的光的最长波长的三倍,并且不大于该最长波长的两百倍。该非平坦表面的算术平均斜率Δa是在4°和30°之间的范围内,包括4°和30°。因此,与没有非平坦表面的发光装置相比,该装置基本上从光提取侧发出更大数量的光,并且具有较小的亮度不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832642A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510135835.9
申请日:2005-1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27/3279 , H01L27/329 , H01L2251/5361
Abstract: 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置于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该第一电极由和第二电极的材料相比具有较高体电阻率的材料制成。连接部分将馈线部分电学连接到第一电极。该连接部分的电阻值根据该连接部分将馈线部分连接到第一电极的位置而不同。因此将电致发光元件的亮度分布调整至期望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694589A
公开(公告)日:2005-11-09
申请号:CN200510062746.6
申请日:2005-03-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05 , H01L33/0079
Abstract: 一对EL器件(3)的各个玻璃基板(1)按照使形成在其各个前表面(1a)上的EL元件部分(2)彼此相对的方式进行设置。间隔器(4)设置在两个玻璃基板(1)之间,从而使EL元件部分(2)彼此分开并且不会彼此干扰。在这种状态下,用密封材料(5)将2个玻璃基板(1)的周边部分彼此粘接在一起,由此用密封材料(5)密封形成在两个玻璃基板(1)之间的中空部分(6)并使其与外部隔离。然后,将被一体化的两个玻璃基板(1)浸在蚀刻液中,即,对它们进行削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993727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580026384.3
申请日:2005-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3 , G02F2201/15 , G09G3/342 , G09G3/3611 , G09G2310/024 , G09G2310/0251 , G09G2310/08 , G09G2320/0252 , G09G2320/0261
Abstract: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和照明装置。照明装置由EL元件构成面状的发光区域。发光区域由在与液晶的垂直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状发光区域构成。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指令信号将多个线状发光区域切换为发光状态与非发光状态,以使与液晶的垂直扫描同步地依次进行发光。控制线状发光区域,以使至少在位于该线状发光区域正上方的液晶的部分的驱动数据改写期间成为非发光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905769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610126372.4
申请日:2006-07-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5B3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Abstract: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电致发光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该电致发光层在平面图中基本为矩形且具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第一电极连接至电致发光层的第一表面。第二电极连接至电致发光层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第一端子连接至第一电极。第二端子连接至第二电极。第一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形成。第二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或另一个长边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592529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83278.6
申请日:2004-08-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2251/5361
Abstract: 一种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有机电致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该第一电极具有第一发光区和从第一发光区延伸的第一端子。第二电极具有第二发光区和从第二发光区延伸的第二端子。第一电极是由体积电阻率高于第二电极的材料制成。有机电致发光层插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一发光区和第二发光区分别与有机电致发光层接触。第一发光区和第一端子的边界的长度大于第二发光区和第二端子的边界的长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