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25955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032657.1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F21L4/00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照明装置。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以及有机发光层。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表面,并且是透光的。第二电极在平行于第一主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平行于第一主表面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是彼此分隔开的。第二电极的透光率低于第一电极的透光率。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线与每个第二电极的侧表面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沿着第一方向连续地增大和减小。上述侧表面与第一主表面不平行。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325954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10342747.6
申请日:2012-09-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12 , H01L51/52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51/5275 , H01L2251/5323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照明设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主面的第一电极;与第一主面的一部分相对的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具有与第二主面相对的第三主面、以及与第三主面相对的一侧上的第四主面的光学层。第四主面包括与第二电极重叠的第一区域、以及不与第二电极重叠的第二区域。第四主面包括设置在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凹凸部、以及设置在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凹凸部。平面化层设置在第二区域上,并且掩埋第二凹凸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61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309207.3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4 , H01L51/5016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有机场致发光元件以及使用了该元件的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通过使用不易产生因电荷流过而引起的劣化的主体材料,使寿命及亮度提高。根据实施方式,提供所述有机场致发光元件(10),其具备:相互分开配置的阳极(12)及阴极(17);配置于所述阳极(12)和所述阴极(17)之间且包含主体材料及发光掺杂剂的发光层(14)。作为所述主体材料,使用包含下述式(1)所示的二苯并噻吩骨架作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式中,n为20~10000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1251017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0128982.8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131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本发明提供输入输出性能及循环性能优异的电极、以及具备该电极的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极。电极包含含活性物质层。含活性物质层包含活性物质、无机固体粒子及碳纤维。活性物质包含含钛复合氧化物。无机固体粒子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含活性物质层在利用水银压入法得到的对数微分细孔容积分布曲线中显示出表示最大对数微分细孔容积的第1峰。第1峰的细孔径PD为0.01μm以上且0.1μm以下。第1峰的半值全宽为0.05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634491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070116.3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64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次电池、电池包以及车辆。本发明提供通过抑制内部短路而降低自放电不良的二次电池。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具备负极、正极和电解质。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层叠于负极集电体并具有表面及背面的负极合剂层。负极集电体具有8μm以上且18μm以下的厚度,并且具有沿着负极集电体及负极合剂层的层叠方向延伸的第一集电体端面。负极合剂层包括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铌钛复合氧化物,且具有从第一集电体端面沿着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的突出长度A1满足0mm<A1≤1.0mm。
-
公开(公告)号:CN1152498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185212.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69 , H01M4/36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得到输出性能高且即使反复充放电循环气体产生也少的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输出性能高且即使反复充放电循环气体产生也少的低电阻的二次电池。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准备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电池结构物的工序;通过将正极的正极电位调整为以锂的氧化还原电位为基准计3.4V~3.9V的范围内、和将负极的负极电位调整为以锂的氧化还原电位为基准计1.5V~2.0V的范围内,得到处理电位调整状态的工序;和将处于处理电位调整状态的电池结构物保持在50℃~90℃的范围内的保持温度的工序正极含有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负极含有铌钛复合氧化物。电解质含有1种以上的粘度为1cP以下的第1有机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253114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0127012.6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实现低电阻且抑制了自放电的二次电池的电极、具备该电极的二次电池、具备该二次电池的电池包及具备该电池包的车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电极。电极具备集电体、形成在集电体上的第1层、和形成在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上的第2层。第1层含有单斜晶型铌钛复合氧化物。第2层含有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钛酸锂。第2层的空隙率P2为30%以上且8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954619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0184211.3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10/04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 H01M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组、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车辆。提供可以实现耐短路性优异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耐短路性优异的二次电池和电池组、以及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根据实施方式,提供具备电绝缘层、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电极组。第2电极经由电绝缘层与第1电极在第1方向层叠。第1电极含有多个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一个以上的第2方向的第1端部。多个第1端部配置于相对于第2方向的不同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52461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0183823.0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组、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车辆。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充放电循环寿命、低温性能和保存性能优异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极组,其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锂离子传导体层和多孔层。锂离子传导体层被覆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的至少一部分。另外,锂离子传导体层含有含锂无机粒子。多孔层被覆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的至少一部分。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隔着锂离子传导体层和多孔层而对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63098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710816796.1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2/10 ,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57 , H01M2/1077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10/05 , H01M10/0525 , H01M10/056 , H01M10/0562 , H01M2004/027 , H01M2010/4271 , H01M2220/20 , H01M2300/0017 , H01M2300/0071 , H01M2300/009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组、二次电池、组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可以显示优异输出性能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根据1个实施方式,提供电极组。该电极组具备正极、负极和固体电解质层。固体电解质层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固体电解质层包含:含有接触于正极的多个第1固体电解质粒子的第1部分;含有接触于负极的多个第2固体电解质粒子的第2部分;以及位于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且含有多个第3固体电解质粒子的第3部分。第3固体电解质粒子的平均粒径比第1固体电解质粒子的平均粒径大、也比第2固体电解质粒子的平均粒径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