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7058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580013278.5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化学反应装置提高从光向碳化合物的转化效率。所述光电化学反应装置具备:电解液、浸渍在电解液中的氧化电极层、浸渍在电解液中的还原电极层、和光生伏打层。所述光生伏打层具有与氧化电极层电连接的第1面和与第1面对置并与还原电极层电连接的第2面,通过照射到第1面或第2面的光的能量进行电荷分离。氧化电极层和还原电极层的至少一方具有包含细孔的多孔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170586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580013278.5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化学反应装置提高从光向碳化合物的转化效率。所述光电化学反应装置具备:电解液、浸渍在电解液中的氧化电极层、浸渍在电解液中的还原电极层、和光生伏打层。所述光生伏打层具有与氧化电极层电连接的第1面和与第1面对置并与还原电极层电连接的第2面,通过照射到第1面或第2面的光的能量进行电荷分离。氧化电极层和还原电极层的至少一方具有包含细孔的多孔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140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68098.6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B22F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8/1212 , B82Y30/00 , C01B33/12 , C01B33/126 , C01B33/14 , C01B33/18 , C01P2002/82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C01P2006/16 , C22C5/06 , C22C13/00 , C23C18/1216 , C23C18/1254 , C23C18/1644 , C23C18/1692 , C23C18/1879 , C23C18/1889 , C23C18/42 , Y10T428/24413
Abstract: 制备金属纳米颗粒无机复合物1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氧化物膜形成步骤,在该步骤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基材上形成具有微孔的氧化物膜14,在所述溶胶-凝胶法中,金属醇盐受酸催化剂作用被部分水解;锡沉积步骤,在该步骤中,使氧化物膜14与氯化锡的酸性水溶液接触;过量Sn2+离子去除步骤,在该步骤中,从微孔中除去Sn2+离子;金属纳米颗粒沉积步骤,在该步骤中,将氧化物膜14与金属螯合物的水溶液接触以在微孔中沉积金属纳米颗粒12;和过量金属离子去除步骤,在该步骤中,从微孔中除去金属离子。通过这种方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无机复合物10。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236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0184457.7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电解装置。本发明维持电解池的性能。本发明的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具备电解池,所述电解池具备:用于氧化水而生成氧的阳极,用于还原二氧化碳而生成碳化合物的阴极,具有与阴极接触设置的表面和设置于表面且面向阴极的阴极流路的阴极流路板,以及设置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隔膜。所述表面具有与阴极接触地设置并且与水的接触角小于45度的亲水性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9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207019.3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和二氧化碳电解方法。本发明的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具备:电解池,与阳极流路或阴极流路对置并与阳极流路并联连接的冷却用流路,连接阳极流路的流入口、冷却用流路的流入口和用于装纳含有冷却的水的液体的储液罐的流出口的阳极流入路,连接阳极流路的流出口、冷却用流路的流出口和储液罐的流入口的阳极流出路,以及用于冷却阳极流出路的冷却器;所述电解池具备:用于氧化水而形成氧的阳极、面向阳极的阳极流路、用于还原二氧化碳而生成碳化合物的阴极、面向阴极的阴极流路、以及位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间隔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49391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010938719.5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25B11/052 , C25B11/032 , C25B9/19 , C25B1/23 , C25B3/26 , C25B3/07 , C25B3/03 , C25B1/02 , C25B11/091 , C25B11/06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电解池用电极催化剂层、及具备其的电解池和二氧化碳电解用电解装置。[课题]本发明提供通过控制润湿性而显示出高的局部电流密度、而且耐受长时间工作的二氧化碳还原电极用催化剂层、二氧化碳还原电极、以及二氧化碳电解装置。[解决手段]上述催化剂层为包含负载于碳材料中的金属催化剂、离子传导性物质和亲水性聚合物的催化剂层,上述催化剂层的通过氮吸附法求得的BET比表面积(AN2)和通过水蒸气吸附法求得的BET比表面积(AH2O)的比(AH2O/AN2)为0.08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62489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710820977.1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反应效率提高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电化学反应装置具备:阳极,该阳极用于对水进行氧化而生成氧;电解液流路,该电解液流路面向阳极,是为了供含有水的电解液流动而设置的;阴极,该阴极具备:多孔导电层,该多孔导电层具有第1表面和第2表面;和还原催化剂层,该还原催化剂层具有与第1表面接触的第3表面且含有用于对二氧化碳进行还原而生成碳化合物的还原催化剂;隔板,该隔板使阳极和阴极分离;电源,该电源与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和流路板,该流路板具备:第4表面,该第4表面与第2表面接触;和流路,该流路是为了供二氧化碳流动而设置的且面向第2表面,其中,第2表面与流路的重叠部的面积相对于第2表面的面积之比为0.5~0.85。
-
公开(公告)号:CN101402140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810168098.6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B22F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8/1212 , B82Y30/00 , C01B33/12 , C01B33/126 , C01B33/14 , C01B33/18 , C01P2002/82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C01P2006/16 , C22C5/06 , C22C13/00 , C23C18/1216 , C23C18/1254 , C23C18/1644 , C23C18/1692 , C23C18/1879 , C23C18/1889 , C23C18/42 , Y10T428/24413
Abstract: 制备金属纳米颗粒无机复合物(1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氧化物膜形成步骤,在该步骤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基材上形成具有微孔的氧化物膜(14),在所述溶胶-凝胶法中,金属醇盐受酸催化剂作用被部分水解;锡沉积步骤,在该步骤中,使氧化物膜(14)与氯化锡的酸性水溶液接触;过量Sn2+离子去除步骤,在该步骤中,从微孔中除去Sn2+离子;金属纳米颗粒沉积步骤,在该步骤中,将氧化物膜(14)与金属螯合物的水溶液接触以在微孔中沉积金属纳米颗粒(12);和过量金属离子去除步骤,在该步骤中,从微孔中除去金属离子。通过这种方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无机复合物(10)。
-
公开(公告)号:CN113493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010938719.5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C25B11/052 , C25B11/032 , C25B9/19 , C25B1/23 , C25B3/26 , C25B3/07 , C25B3/03 , C25B1/02 , C25B11/091 , C25B11/06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电解池用电极催化剂层、及具备其的电解池和二氧化碳电解用电解装置。[课题]本发明提供通过控制润湿性而显示出高的局部电流密度、而且耐受长时间工作的二氧化碳还原电极用催化剂层、二氧化碳还原电极、以及二氧化碳电解装置。[解决手段]上述催化剂层为包含负载于碳材料中的金属催化剂、离子传导性物质和亲水性聚合物的催化剂层,上述催化剂层的通过氮吸附法求得的BET比表面积(AN2)和通过水蒸气吸附法求得的BET比表面积(AH2O)的比(AH2O/AN2)为0.08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58212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176352.7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电解装置具备:电解池(其具备:用于收容二氧化碳的第1收容部、用于收容含有水的电解液或水蒸气的第2收容部、设置于第1收容部与第2收容部之间的隔膜、配置于第1收容部的还原电极和配置于第2收容部的氧化电极);第1电源控制部(其能够与向电解池供给电力的第1电源连接);第2电源控制部(其能够与向电解池供给电力的第2电源连接);以及,综合控制部(其控制第1电源控制部和第2电源控制部,切换从第1电源或第2电源向电解池的电力的供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