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75C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99124864.3
申请日:1999-1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Abstract: 为能减少对光源装置进行回转调整所需的空间,在光源装置10中从组件20的内部向外部突出有引线框23的多个引线P(N)。这些引线P(N)的突出方向为从光源装置10射出的激光的光轴方向。另外,这些引线P(N)仅从组件20的后壁213突出。相应地,在光源装置10围绕光轴进行回转调整时,由于是多个引线P(N)与其它部分为互不干涉的状态,即使没有更多空间也可。故能减少光源装置回转调整所需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7060C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00118685.X
申请日:2000-06-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81 , G11B7/123 , G11B7/1353 , G11B7/1365
Abstract: 即使光记录媒体本身有双折射性也不强烈制约光学系配置,能进行稳定光检测的光头装置(1A),具有改变激光光源(13)的出射光和光记录媒体(5)的返回光的偏振光状态的移相板(12),及利用往、返光间偏振光状态之差,从光轴上分离出返回光并将其导向光检测器(14)的衍射型元件(21),使出射光的偏振光方位朝向光记录媒体(5)的半径方向配置,且光记录媒体(5)的双折射量从0变为1/4波长期间,检测器(14)测出的信号强度出现峰值,以此条件设定移相板的方位及相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2852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1111209.3
申请日:2001-03-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Inventor: 武田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27 , G11B7/0901 , G11B7/0903 , G11B7/0909 , G11B7/13 , G11B7/1353 , G11B7/1381 , G11B2007/0006
Abstract: 由共用受光元件接受不同波长激光的双光源型光头装置及其受光方法,该装置的双波长光源从位于与光轴垂直方向不同位置的发光点射出650nm激光及780nm激光。由光记录媒体的记录面反射的返回光L1r、L2r由衍射型元件10衍射。返回光L1r、L2r分别以+1次衍射光L1r(+1)、+2次衍射光L2r(+2)引入共用受光元件11。使两返回光以不同衍射次数衍射,就能减小因光源波长变动引起的在共用受光元件11上的受光位置偏移,能使重放和记录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7C
公开(公告)日:2004-06-30
申请号:CN99110156.1
申请日:1999-06-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IPC: G11B7/135
Abstract: 一种光传感装置,在其光源单元中,将半导体激光器及信号再生用受光元件内藏在组件中,在作为组件的构成要素的组件盖板上形成有配置在半导体激光器与信号再生用受光元件之间的遮光用突起,由于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前方及后方激光中的未用作为有效光束的光(杂散光)被该遮光用突起遮住,故可防止该杂散光射入信号再生用受光元件,可高精度进行光盘的再生、记录、聚光装置的跟踪及聚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393862A
公开(公告)日:2003-01-29
申请号:CN02124617.3
申请日:2002-06-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Inventor: 武田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53 , G11B7/0903 , G11B7/1275 , G11B2007/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拾取装置的方案,它不会产生不需要的衍射光,利用配置在共用光路上的衍射光栅,使得不同波长的激光产生衍射,从而能生成3束光束。对于配置在从光拾取装置1的双波长光源10发射的激光L1、L2其共用光路上的、用于生成3束光束的衍射光栅2,在光源侧形成仅使得长波长侧激光L1产生衍射的第1衍射光栅面21,而在另一侧形成仅使得短波长侧激光L2的产生衍射的第2衍射光栅面22。故不会产生不需要的衍射,由于能使得不同波长的激光L1、L2产生衍射而生成3束光束,故能提高各激光的利用效率,能够高精度地采用3光点法进行跟踪误差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208223A
公开(公告)日:1999-02-17
申请号:CN98108428.1
申请日:1998-05-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1 , G11B7/0903 , G11B7/0909 , G11B7/1353 , G11B2007/0006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激光头装置。该装置(1)利用调制衍射光栅(6)将激光二极管(2)的出射光(L)分成3束光,并共同聚焦在记录面(4a)的记录纹道(4b)上。使记录纹道(4b)上形成的+-1次光的光点(a)、(c),在与记录纹道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象散。用衍射光栅(6)分别将从光记录媒体(4)返回的3束光分别衍射成4束光,由+-1次光所形成返回光的光点(a3)、(a4)、(c3)、(c4),形成能用共同的光学系统检测的记录纹道间隔不同的光记录媒体的跟踪误差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2C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01135435.6
申请日:2001-09-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1828 , G02B7/008
Abstract: 本发明的衍射元件能够解除或降低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激光波长变动引起的衍射角度变动。光路合成元件是使波长650nm的激光直接通过而使波长780nm的激光发生衍射且使之与波长650nm的激光会聚在同一位置上的衍射元件,它是具备入射面及形成光栅的出射面的树脂成形品。该光路合成元件的线膨胀系数为5×10-5/℃~3×10-4/℃,环境温度从20℃变化到60℃时由于热变形光栅间距变宽。由此,通过光栅间距的变宽能够减少波长780nm的激光L2随着环境温度变化其波长从780nm增加10nm变为790nm而产生的+1次衍射光L2B的衍射角度变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7064C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99125859.2
申请日:1999-1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IPC: G11B7/1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1 , G11B7/005 , G11B7/0903 , G11B7/0943 , G11B7/123 , G11B7/133 , G11B7/1353 , G11B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头装置,谋求在短时间内抑制光记录媒体的光道方向上的物镜的振动,以缩短重放动作的时间。在激光头装置中,从光盘返回的光线分别被分割为2束光线。分割的方向是与光记录媒体的光道垂直的方向。这些分割的光线中,使用于信号重放的主光束的分割光线对光检测元件(12)的受光面(A1、A2)进行照射。物镜相对于光轴振动时,在受光面(A1、A2)接收的分割光线的光量不同,相应于其差值形成表示物镜的振动的振动信号(S6)。由于能够检测出相对于物镜的光轴的偏移量,如果根据该检测结果对物镜驱动装置进行反馈控制,则能够在短时间内抑制物镜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4204C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98105830.2
申请日:1998-03-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Inventor: 武田正
IPC: G11B7/1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53 , G11B7/123 , G11B7/1263
Abstract: 一种高精度形成衍射光栅用于将激光的一部分进行反射衍射以控制激光光源发光量的光头装置。其全息透镜3具有形成对从光记录媒体5的返回激光Lr衍射引导至信号用光检测器7的第1衍射光331的第1衍射区域33、及形成对半导体模块2发射的激光Lo的一部分反射衍射并聚焦于监控用光检测器8的第二衍射光栅341的第2衍射区域34。第2衍射光栅341由条纹状的使激光Lo反射的反射部分342及使激光Lo透过的非反射部分343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241773A
公开(公告)日:2000-01-19
申请号:CN99110156.1
申请日:1999-06-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IPC: G11B7/135
Abstract: 一种光传感装置,在其光源单元中,将半导体激光器及信号再生用受光元件内藏在组件中,在作为组件的构成要素的组件盖板上形成有配置在半导体激光器与信号再生用受光元件之间的遮光用突起,由于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前方及后方激光中的未用作为有效光束的光(杂散光)被该遮光用突起遮住,故可防止该杂散光射入信号再生用受光元件,可高精度进行光盘的再生、记录、聚光装置的跟踪及聚焦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