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934C
公开(公告)日:2003-12-03
申请号:CN99101704.8
申请日:1999-01-27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H5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44 , H01H50/36 , H01H51/229
Abstract: 提供一种提高线圈的占空系数及绝缘性的电磁继电器。绝缘突缘件2,2一体形成在大约状的铁芯1两端。薄衬部2a,2a从突缘件2,2的端面沿著铁芯1表面突出地设置,在突缘件2,2之间的铁芯1的部位卷绕绝缘带3。绝缘带3两端部与薄衬部2a,2a相重叠,突缘件2,2间的铁芯的部位通过薄衬部2a及绝缘带完全地覆盖。线圈4从绝缘带的上面卷绕在突缘件2,2间的铁芯的部位,而铁芯与线圈之间藉由薄衬部及绝缘带完全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178272C
公开(公告)日:2004-12-01
申请号:CN00102737.9
申请日:2000-02-23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C5/00 , F16K99/0001 , F16K99/0009 , F16K99/0044 , F16K2099/0074 , F16K2099/008 , H01H2061/006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是由半导体基板(3)、可挠区域(2)、连接半导体基板(3)和可挠区域(2)的热绝缘区域(7)构成。所述热绝缘区域由热绝缘材料聚酰亚胺或氟系树脂构成。所述可挠区域连设的可动元件(5),由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薄壁部(2S)和薄膜部(2M)构成。在所述可挠区域(2)设置加热部件,例如扩散电阻(6),当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使所述可挠区域的温度变化时,所述可动元件(5)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基板(3)变位。
-
公开(公告)号:CN86101875A
公开(公告)日:1986-11-26
申请号:CN86101875
申请日:1986-03-24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H5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1/229 , H01F7/122 , H01F7/14
Abstract: 极化电磁继电器有在中心由枢轴支撑的平板形衔铁、中心枢轴两边各有一伸向衔铁的极靴的电磁铁、及装在两极靴间通常与衔铁平行的三极磁化永久磁铁。衔铁两侧各有一沿侧边延伸的动触点簧片,簧片在其中心处与衔铁连成一体,以使它与衔铁一同运动。枢轴臂与各动触点簧片为整体,枢轴臂从簧片中心向外伸并固定在继电器外壳上。枢轴臂是有有限变形能力的弹性扭矩轴,借助它将衔铁支撑在继电器外壳上,并使衔铁铰接于中心轴转动,以实现两角位置间的换接。
-
公开(公告)号:CN1221002C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00130054.7
申请日:2000-10-25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H5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1/2272 , H01H50/646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含:一个轭;线圈部分;在轭的两端之间放置永磁铁;所形成的衔铁的长度大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并设置在永磁铁的第一侧上;和一个绞簧,其可使得衔铁的两侧端相对轭的两端被肘接,其还包含:一个辅助轭,其长度等于轭两端之间的长度,并设置在与永磁铁的所述第一侧相对的另外一侧上,永磁铁的形状为片状,其长度小于轭两端之间的距离;所形成的衔铁为片状,并在与永磁铁相对的面上具有突起,通过被固定到衔铁中一侧表面上的中心部分和沿衔铁的中心部分延伸的两个边部限定绞簧,且分别通过辅助轭的两侧面固定永磁铁,绞簧整体固定永磁铁、衔铁和辅助轭。
-
公开(公告)号:CN1320935A
公开(公告)日:2001-11-07
申请号:CN01110057.5
申请日:2001-03-28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1/2272
Abstract: 永久磁铁(24)垂直位于偏离U-型铁心(20)中心段(20c)的中心位置。电枢(50)在偏离中心位置具有作为支点的凸起54,所以,支点放置在永久磁铁(24)的上端面。同样,线圈(41)缠绕在中心位置的近侧上的铁心(20)的磁极片(20b)上。
-
公开(公告)号:CN1461419A
公开(公告)日:2003-12-10
申请号:CN02801257.7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G02B6/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572 , G02B6/3528 , G02B6/3546 , G02B6/358 , G02B6/3582
Abstract: 提供由棱镜(31)前进和缩进运动在光耦合到对应光纤(4a-4d)端部的准直透镜(35)之间转换光路的光开关,包括安排固定棱镜(31)的衔铁(21)和由磁动作驱动衔铁(21)运动的线圈体(2a)的电磁驱动器(2)及片簧(27),片簧主要包括四个平行延伸的弹簧片(27aa-27ad)并且一端连接本体(1)和另一端连接衔铁(21),在空间固定衔铁(21)和棱镜(31)作线性运动。电磁驱动器(2)和棱镜(31)沿衔铁(2)运动方向彼此相邻设置。光开关动作时衔铁(21)和棱镜(31)可垂直透镜(35)之间的光路线性移动。这允许棱镜线性移动,与固定棱镜的移动部件绕枢轴旋转运动的任何常规安排不同。由于不需要无限制棱镜枢轴运动的无效空间,可减小本体的总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265451A
公开(公告)日:2000-09-06
申请号:CN00102737.9
申请日:2000-02-23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C5/00 , F16K99/0001 , F16K99/0009 , F16K99/0044 , F16K2099/0074 , F16K2099/008 , H01H2061/006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是由半导体基板3、可挠区域2、连接半导体基板3和可挠区域2的热绝缘区域7构成。所述热绝缘区域由热绝缘材料聚酰亚胺或氟系树脂构成。所述可挠区域连设的可动元件5,由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薄壁部2S和薄膜部2M构成。在所述可挠区域2设置加热部件(例如扩散电阻6),当加热部件进行加热使所述可挠区域的温度变化时,所述可动元件5相对于所述半导体基板3变位。
-
公开(公告)号:CN1204424C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02801257.7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G02B6/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3572 , G02B6/3528 , G02B6/3546 , G02B6/358 , G02B6/3582
Abstract: 提供由棱镜(31)前进和缩进运动在光耦合到对应光纤(4a-4d)端部的准直透镜(35)之间转换光路的光开关,包括安排固定棱镜(31)的衔铁(21)和由磁动作驱动衔铁(21)运动的线圈体(2a)的电磁驱动器(2)及片簧(27),片簧主要包括四个平行延伸的弹簧片(27aa-27ad)并且一端连接本体(1)和另一端连接衔铁(21),在空间固定衔铁(21)和棱镜(31)作线性运动。电磁驱动器(2)和棱镜(31)沿衔铁(2)运动方向彼此相邻设置。光开关动作时衔铁(21)和棱镜(31)可垂直透镜(35)之间的光路线性移动。这允许棱镜线性移动,与固定棱镜的移动部件绕枢轴旋转运动的任何常规安排不同。由于不需要无限制棱镜枢轴运动的无效空间,可减小本体的总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294401A
公开(公告)日:2001-05-09
申请号:CN00130054.7
申请日:2000-10-25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H5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1/2272 , H01H50/646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包含一个轭,该轭的两端在第一方向上弯曲,在轭两端之间的中心部分上缠绕线圈部分,一个永磁铁被放置在轭的两端之间,所形成的衔铁长度大于轭两端之间的长度,并设置在永磁铁的第一侧上,及一个绞簧,其使得衔铁的两端侧相对轭的两端固牢,绞簧整体地将永磁铁和衔铁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224913A
公开(公告)日:1999-08-04
申请号:CN99101704.8
申请日:1999-01-27
Applicant: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H5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44 , H01H50/36 , H01H51/229
Abstract: 提供一种提高线圈的占空系数及绝缘性的电磁继电器。绝缘突缘件2,2一体形成在大约状的铁芯1两端。薄衬部2a,2a从突缘件2,2的端面沿着铁芯1表面突出地设置,在突缘件2,2之间的铁芯1的部位卷绕绝缘带3。绝缘带3两端部与薄衬部2a,2a相重叠,突缘件2,2间的铁芯的部位通过薄衬部2a及绝缘带安全地覆盖。线圈4从绝缘带的上面卷绕在突缘件2,2间的铁芯的部位,而铁芯与线圈之间藉由薄衬部及绝缘带安全绝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