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82000B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0610165673.8
申请日:2006-12-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1612 , B25J9/1641 , G05B2219/39005 , G05B2219/39195 , G05B2219/39241 , G05B2219/39473 , G05B2219/39484 , G05B2219/40014 , G05B2219/40042 , G05B2219/40073 , G05B2219/405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自主移动机器人以及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物品运送方法,使自主移动机器人能够从取得源主动地接受物品,通过抑振控制抑制摇摆并进行运送,可靠地送到目的地。物品的运送使用规定的规格的运送容器。运送容器包括用于图像识别的图形和形状适于把持的把持部分。机器人包括:把持位置识别单元,其从取得源的图像来识别规定规格的运送容器的适于把持的规定位置,该规定规格的运送容器承载要运送的物品;把持控制单元,其进行将机器人掌部驱动到运送容器的规定位置,并把持规定位置的控制;以及把持成功与否判定单元,其基于作用于机器人掌部的来自所述物品的外力判定由双手进行的把持是否成功。
-
公开(公告)号:CN1110618C
公开(公告)日:2003-06-04
申请号:CN00801883.9
申请日:2000-09-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 , F01M5/021 , F01M2013/0027 , F01M2013/0455 , F01M2013/0472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通气室构造,该内燃机通过辅机托架10在气缸体3的侧壁安装辅机;其特征在于:由气缸体3的侧壁和辅机托架10在双方之间形成通气室,在气缸体3的侧壁和辅机托架10中的至少一方朝上述通气室20凸出地形成冷却水通道40、41。这样,可防止通气室内的水蒸汽的结露,部件数量少,空间效率良好,避免了内燃机全体的大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982000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610165673.8
申请日:2006-12-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1612 , B25J9/1641 , G05B2219/39005 , G05B2219/39195 , G05B2219/39241 , G05B2219/39473 , G05B2219/39484 , G05B2219/40014 , G05B2219/40042 , G05B2219/40073 , G05B2219/4057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自主移动机器人以及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物品运送方法,使自主移动机器人能够从取得源主动地接受物品,通过抑振控制抑制摇摆并进行运送,可靠地送到目的地。物品的运送使用规定的规格的运送容器。运送容器包括用于图像识别的图形和形状适于把持的把持部分。机器人包括:把持位置识别单元,其从取得源的图像来识别承载要运送的物品的规定规格的运送容器的适于把持的规定位置;把持控制单元,其进行将把持部驱动到运送容器的规定位置,并把持规定位置的控制;以及把持成功与否判定单元,其基于作用于把持部的外力判定把持是否成功。还包括通过在运送中进行抵消作用于把持部的外力的反馈控制的抑振控制而抑制把持部的振动的抑振控制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494632A
公开(公告)日:2004-05-05
申请号:CN02806075.X
申请日:2002-03-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采用蒸汽作为工作介质的膨胀机(M)具有环状地设置在转子(27)中以便围绕输出轴(28)的轴线(L)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一轴向活塞汽缸组(49),和环状地设置以便围绕其外侧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第二轴向活塞汽缸组(57),第一、第二轴向活塞汽缸组(49,57)由共同的斜板(39)驱动,而且第一、第二轴向活塞汽缸组(49,57)沿圆周方向错开间距(pitch)地布置。高温高压蒸汽首先作用第一轴向活塞汽缸组(49),然后作用第二轴向活塞汽缸组(57),而且两者的输出被结合起来以驱动输出轴(28)。这能实现轴向型膨胀机(M)的进一步小型化和高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321217A
公开(公告)日:2001-11-07
申请号:CN00801883.9
申请日:2000-09-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 , F01M5/021 , F01M2013/0027 , F01M2013/0455 , F01M2013/0472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通气室构造,该内燃机通过辅机托架10在气缸体3的侧壁安装辅机;其特征在于:由气缸体3的侧壁和辅机托架10在双方之间形成通气室,在气缸体3的侧壁和辅机托架10中的至少一方朝上述通气室20凸出地形成冷却水通道40、41。这样,可防止通气室内的水蒸汽的结露,部件数量少,空间效率良好,避免了内燃机全体的大型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