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28192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110198730.7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64 , B60K1/04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蓄电池搭载结构及蓄电池的搭载方法,其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的情况下,容易地将蓄电池定位于中央通道上。一种车辆的蓄电池搭载结构,其具备:中央通道(20),其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底板(11);蓄电池(40),其配置于中央通道上;以及框架构件(31),其保持蓄电池并固定于中央通道,其中,该车辆的蓄电池搭载结构具备:限制部(21),其设置于中央通道的上表面(20a),限制框架构件(31)向前后方向移动;嵌合部(22),其在与限制部(21)分开的位置设置于中央通道的上表面(20a);以及被嵌合部(36),其设置于框架构件的下表面(31a)并与嵌合部嵌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071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0810215327.5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山昇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板、冲孔加工方法及多孔板的塑性加工方法,以及开孔框架的机械性能值的预测方法。多孔板的结构如下:在沿一个方向有拉伸力作用的片状部件中,多行的孔群沿该一个方向呈交错状地配置,相邻的行隔着规定宽度的带状部而分开。
-
公开(公告)号:CN113328192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198730.7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64 , B60K1/04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蓄电池搭载结构及蓄电池的搭载方法,其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的情况下,容易地将蓄电池定位于中央通道上。一种车辆的蓄电池搭载结构,其具备:中央通道(20),其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底板(11);蓄电池(40),其配置于中央通道上;以及框架构件(31),其保持蓄电池并固定于中央通道,其中,该车辆的蓄电池搭载结构具备:限制部(21),其设置于中央通道的上表面(20a),限制框架构件(31)向前后方向移动;嵌合部(22),其在与限制部(21)分开的位置设置于中央通道的上表面(20a);以及被嵌合部(36),其设置于框架构件的下表面(31a)并与嵌合部嵌合。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36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206235.1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即使在车辆的中心部存在结构物的情况下,也不会阻碍座椅布置,能够同时确保行李厢空间和座椅宽度,能够提高室内的实用性及就座状态的舒适性。所述车辆结构具备:座椅(20),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设置;支承部(30),其设置于车辆地板(11),并安装在座椅(20)之间;车辆结构物(12),其设置在座椅(20)之间;以及扶手部(40),其能够相对于支承部(30)进行拆装。
-
公开(公告)号:CN10869864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680082083.0
申请日:2016-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山昇平
IPC: B62D25/08
Abstract: 在减振器基座(21)的上壁(21a)的上表面形成有:环状壁(24),其围绕与前减振器(18)的上端嵌合的开口(21d);以及环状肋(25A、25B、25C),其在环状壁(24)的周围围绕供紧固前减振器(18)的上端的螺栓(22)贯通的多个螺栓孔(21e),因此不仅能够利用环状肋(25A、25B、25C)增强减振器基座(21)的上壁(21a)的螺栓孔(21e)的周围,而且即使从前减振器(18)输入的载荷的车宽方向分量从螺栓(22)经由螺栓孔(21e)传递到环状肋(25A、25B、25C),由于环状肋(25A、25B、25C)的厚度比减振器基座(21)的上壁(21a)的板厚大,因此能够有效支承所述载荷的车宽方向分量,从而抑制环状肋(25A、25B、25C)倒塌。
-
公开(公告)号:CN11174636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206235.1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即使在车辆的中心部存在结构物的情况下,也不会阻碍座椅布置,能够同时确保行李厢空间和座椅宽度,能够提高室内的实用性及就座状态的舒适性。所述车辆结构具备:座椅(20),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设置;支承部(30),其设置于车辆地板(11),并安装在座椅(20)之间;车辆结构物(12),其设置在座椅(20)之间;以及扶手部(40),其能够相对于支承部(30)进行拆装。
-
公开(公告)号:CN108698643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80082083.0
申请日:2016-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山昇平
IPC: B62D25/08
Abstract: 在减振器基座(21)的上壁(21a)的上表面形成有:环状壁(24),其围绕与前减振器(18)的上端嵌合的开口(21d);以及环状肋(25A、25B、25C),其在环状壁(24)的周围围绕供紧固前减振器(18)的上端的螺栓(22)贯通的多个螺栓孔(21e),因此不仅能够利用环状肋(25A、25B、25C)增强减振器基座(21)的上壁(21a)的螺栓孔(21e)的周围,而且即使从前减振器(18)输入的载荷的车宽方向分量从螺栓(22)经由螺栓孔(21e)传递到环状肋(25A、25B、25C),由于环状肋(25A、25B、25C)的厚度比减振器基座(21)的上壁(21a)的板厚大,因此能够有效支承所述载荷的车宽方向分量,从而抑制环状肋(25A、25B、25C)倒塌。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071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215327.5
申请日:2008-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松山昇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板、冲孔加工方法及多孔板的塑性加工方法,以及开孔框架的机械性能值的预测方法。多孔板的结构如下:在沿一个方向有拉伸力作用的片状部件中,多行的孔群沿该一个方向呈交错状地配置,相邻的行隔着规定宽度的带状部而分开。
-
公开(公告)号:CN214928925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1061800.6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下部结构确保车体刚性、电池单元的搭载性及电池单元与管道的连接作业性,并且使电池搭载量为最大限度。本实用新型的车体下部结构包括:空调单元(22),进行车室(14)内的制冷或制暖;电池单元(26),设置于车室(14)的地板面板(24)上;以及管道(28),将空调单元(22)与电池单元(26)连接,管道(28)连接于电池单元(26)的下表面(26a),地板面板(24)具有收容电池单元(26)的第一凹部(30)、及形成于第一凹部(30)的底面(30a)且收容管道(28)的第二凹部(3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