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0259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11164558.3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村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适当地配置保持小齿轮的小齿轮支架来实现适当的动力传递、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动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动力装置(1),其具备电动机(2)、变速器(5)及差速器(6),变速器(5)具备:第一齿轮(51),与电动机(2)机械连接;第二齿轮(52),与差速器外壳(61)机械连接;小齿轮(53),与第一齿轮(51)及第二齿轮(52)啮合;及小齿轮支架(54),将小齿轮(53)支承为能够自转,小齿轮支架(54)在比与小齿轮(53)啮合的啮合部(M)靠差速器外壳(61)侧具有小齿轮支承部(54a),啮合部(M)处的第二齿轮(52)的内径(R1)为小齿轮支架(54)的外径(R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20259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1122023.X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通过适当地配置保持小齿轮的小齿轮支架来实现适当的动力传递。一种动力装置(1),其具备:电动机(2),驱动车辆的左右的车轴(3A、3B);变速器(5),配置在电动机和左右的车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及差速器(6),向左右的车轴分配通过变速器变速后的输出,变速器具备:第一齿轮(51),与电动机机械连接;第二齿轮(52),具有与第一齿轮相同的旋转轴心,且与差速器的差速器外壳(61)机械连接;小齿轮(53),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啮合;及小齿轮支架(54),将小齿轮支承为能够自转,小齿轮支架在比第二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部靠差速器的差速器外壳侧的位置具有支承小齿轮的小齿轮支承部(54a)。
-
公开(公告)号:CN10820259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1164558.3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村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过适当地配置保持小齿轮的小齿轮支架来实现适当的动力传递、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动力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动力装置(1),其具备电动机(2)、变速器(5)及差速器(6),变速器(5)具备:第一齿轮(51),与电动机(2)机械连接;第二齿轮(52),与差速器外壳(61)机械连接;小齿轮(53),与第一齿轮(51)及第二齿轮(52)啮合;及小齿轮支架(54),将小齿轮(53)支承为能够自转,小齿轮支架(54)在比与小齿轮(53)啮合的啮合部(M)靠差速器外壳(61)侧具有小齿轮支承部(54a),啮合部(M)处的第二齿轮(52)的内径(R1)为小齿轮支架(54)的外径(R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93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8752.0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旋转体的驱动轴(7)包括与侧面齿轮(14)卡合的卡合部(7c)、和差速器壳(9)所抵接的滑动部(7b)。在卡合部(7c)设有多个卡合槽(15)。侧面齿轮(14)卡合于卡合槽(15),在卡合部(7c),在旋转轴线(L1)方向上对应于驱动轴(7)与差速器壳(9)之间的位置设有小径部(15d),小径部(15d)的外径设定为小于滑动部(7b)的外径。
-
公开(公告)号:CN10820259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11122023.X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通过适当地配置保持小齿轮的小齿轮支架来实现适当的动力传递。一种动力装置(1),其具备:电动机(2),驱动车辆的左右的车轴(3A、3B);变速器(5),配置在电动机和左右的车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及差速器(6),向左右的车轴分配通过变速器变速后的输出,变速器具备:第一齿轮(51),与电动机机械连接;第二齿轮(52),具有与第一齿轮相同的旋转轴心,且与差速器的差速器外壳(61)机械连接;小齿轮(53),与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啮合;及小齿轮支架(54),将小齿轮支承为能够自转,小齿轮支架在比第二齿轮与小齿轮的啮合部靠差速器的差速器外壳侧的位置具有支承小齿轮的小齿轮支承部(54a)。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814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380010625.X
申请日:2013-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10 , B60K1/00 , B60K17/165 , B60K17/356 , B60K2001/001 , F16H37/041 , F16H48/11 , F16H48/42 , F16H2048/106 , F16H2200/0021 , F16H2200/20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驱动轴以及第二驱动轴、差动机构、减速机构以及外壳,减速机构的第二减速行星齿轮与差动机构的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二行星齿轮在旋转方向上错开相位地配置,并且差动机构的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二行星齿轮中的至少任一方与减速机构的第二减速行星齿轮配置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13893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680058752.0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旋转体的驱动轴(7)包括与侧面齿轮(14)卡合的卡合部(7c)、和差速器壳(9)所抵接的滑动部(7b)。在卡合部(7c)设有多个卡合槽(15)。侧面齿轮(14)卡合于卡合槽(15),在卡合部(7c),在旋转轴线(L1)方向上对应于驱动轴(7)与差速器壳(9)之间的位置设有小径部(15d),小径部(15d)的外径设定为小于滑动部(7b)的外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068409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580011652.8
申请日:2015-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3 , F16H48/42 , F16H57/04 , F16H57/0409 , F16H57/0428 , F16H57/0447 , F16H57/045 , F16H57/0471 , F16H57/0483 , F16H2048/423
Abstract: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构成为,利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0)的一对挡板(28、29),将变速器壳体(10)与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之间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侧的第1空间和变速器壳体(10)侧的第2空间。一对挡板(28、29)分别在第1空间侧具有与由如下的轨迹形成的旋转体的外表面形状相似地扩大的内表面形状,所述轨迹是使差速器壳体(16)和末端从动齿轮(18)绕内侧轴(21、22)的旋转轴旋转的轨迹。一对挡板(28、29)构成为使存留在第1空间中的润滑油量比存留在第2空间中的润滑油量少。在差速器壳体(16)中,在能够确保润滑油的油面(L3)的位置处设置有贯通孔(16P)。
-
公开(公告)号:CN10606840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80011652.8
申请日:2015-02-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3 , F16H48/42 , F16H57/04 , F16H57/0409 , F16H57/0428 , F16H57/0447 , F16H57/045 , F16H57/0471 , F16H57/0483 , F16H2048/423
Abstract: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构成为,利用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0)的一对挡板(28、29),将变速器壳体(10)与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之间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差速器壳体(16)及末端从动齿轮(18)侧的第1空间和变速器壳体(16)侧的第2空间。一对挡板(28、29)分别在第1空间侧具有与由如下的轨迹形成的旋转体的外表面形状相似地扩大的内表面形状,所述轨迹是使差速器壳体(16)和末端从动齿轮(18)绕内侧轴(21、22)的旋转轴旋转的轨迹。一对挡板(28、29)构成为使存留在第1空间中的润滑油量比存留在第2空间中的润滑油量少。在差速器壳体(16)中,在能够确保润滑油的油面(L3)的位置处设置有贯通孔(16P)。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814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80010625.X
申请日:2013-02-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10 , B60K1/00 , B60K17/165 , B60K17/356 , B60K2001/001 , F16H37/041 , F16H48/11 , F16H48/42 , F16H2048/106 , F16H2200/0021 , F16H2200/2097 , B60K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驱动轴以及第二驱动轴、差动机构、减速机构以及外壳,减速机构的第二减速行星齿轮与差动机构的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二行星齿轮在旋转方向上错开相位地配置,并且差动机构的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二行星齿轮中的至少任一方与减速机构的第二减速行星齿轮配置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
-
-
-
-
-
-
-
-
-